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品茶的「邊界模糊」問題

論品茶的「邊界模糊」問題

品茶能力的提升,關鍵在於不斷有意識訓練自己的味覺、嗅覺。

有茶友提出,品鑒普洱茶過程中,比較苦惱的是「邊界模糊」問題。比如:1、行業內的懸案:茶氣。2、茶湯的「厚度」是什麼,最厚的茶湯有多厚?3、水路是什麼路?

這幾個問題提得非常好,想來許多茶友對此也莫衷一是。品茶的「邊界模糊」問題,其實就是對茶性的認知問題。

先來了解一下業界由來已久的懸案——「茶氣」問題。氣,是一個古老的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氣所化。氣分作陰陽,是質與能的統一體。王充認為,天地氣合,萬物自生。「茶氣」之說,應該脫胎於傳統文化對「氣」的認知,比較形象的解釋應該是茶中蘊含的能量與物質。

我們可以評價一款茶入口或霸氣或柔和,或令人耳熱心跳,或夜不能寐,這都是茶中所含多酚類、生物鹼、茶多糖、氨基酸及礦物質等有效成分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杯茶喝下去,口舌生津,打嗝發汗,通體舒暢,可以認為「茶氣」足。至於「足」到什麼程度,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不同,這是無法量化考核的,但能通過茶與茶的對比品鑒,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結論。比如,大葉種的「茶氣」要強於小葉種,春茶的「茶氣」要強於夏茶,生茶的「茶氣」要強於熟茶等等。

茶湯的「厚度」,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浸出物的濃度,與茶類、投茶量、水溫、浸泡時間等變數都有關係。茶湯無所謂「最厚」、「最薄」,以普洱茶為例,一個蓋碗投茶7、8克已足夠,如果超量投茶,長時間燜泡,出來的茶湯又苦又澀,這樣的「厚」有什麼意義?品飲者應該追求適宜的茶湯「厚度」,即口腔感受舒適的濃度,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沖泡技巧靈活調整,直到找出最合意的邊界為止。

談到「水路」問題,也是一種主觀感受。業界常有「水路」粗細之說,通俗一點,就是茶湯入口感受是細滑還是粗放。茶葉審評法中有關滋味一項,主要就是辨別是否存在「苦、澀、粗味」等不純正的味覺感受。粗老茶與優質茶的區別,邊界還是非常清晰的,「水路」就是一個標尺。

品茶能力的提升,關鍵在於不斷有意識訓練自己的味覺、嗅覺,多喝、多對比,判斷茶之優劣的尺度自然就會形成。說一個茶友的「嘴刁」,其實就是解決了品茶的「邊界模糊」問題。

高手就是這樣煉成的。

文:老茶鬼 2018.8.10(著作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做舊老白茶為何屢禁不止,原來它們才是罪魁禍首!
多喝5種茶,把肺「洗」得乾乾淨淨!煙毒排光光,肺也變健康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