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子:生而為人,不能丟失善良的心!

孟子:生而為人,不能丟失善良的心!

《孟子》用「心」來詮釋「人」,用「心」衡定一個人「生而為人」應該具備的品格修養。在這樣一個充滿著誘惑的時代里,很多人都丟失了這顆「心」。

《孟子》的「倫理之心」大體來說可以用三個內容解釋:善良的理由、確定人格的根據、道德修養的途徑。這顆「心」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是身為一個人應該有的「心」。

孟子具體是如何看待人心的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看下。

1,孟子認為「仁、義、禮、智」是做人的四端,「同情之心、羞恥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是「仁、義、禮、智」的開端。它根植於心,就像人有四肢一樣,是自然而然的。當人有了向善的慾望,渴望成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那麼這就說明這個人有了對道德的認知,這就是高尚人格追求的開始。「人之初,性本善。」人在生下來就有善這個本性,孟子同樣也認為人具有天然的善性,世間的一切美德存在於人的內心。美德不是外加的,是每個人內心固有的,人只要將內心的善擴大就行。但是隨著後天與人的接觸,與社會的接觸,這種善可能會保留下來,甚至成為大善;而當這種善丟失了,人就會喪失某些底線,做出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的事情。

2,孟子的四心

1)惻隱之心

人人都有惻隱之心,惻隱之心是人們善良的理由。孟子認為,人人都有惻隱之心,比如當你做出的決定會對另一個人的生活帶來更大的不幸時,你的本能會告訴自己要放他一馬,再給他一線生機,不應該做得這樣決絕,這時就是你的「惻隱之心」在提醒你。惻隱之心即同情心,當他人遭遇不幸時產生的一種感覺。惻隱之心不等同於憐憫,惻隱是出於本能,你身體里的一種本能反應。

2)羞恥之心

羞恥之心同樣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所必須具備的,它是人們確定人格的根據。只有有羞恥心的人才能看到自己所缺失的和別人的長處。在遠古時代,因為人具有了羞恥心,每日赤裸相對的原始人開始利用樹葉、獸皮來製作衣服,以便讓人類意識到羞恥之心。羞恥心就像一把標杆一樣,告訴我們什麼是不可為的,不能為所欲為的。

3)恭敬之心

不論時代,不論地域,身而為人,就該懷有一顆恭敬之心,恭敬心是人們道德修養的途徑。孟子說「恭敬之心,禮也」。羔羊尚且跪乳,烏鴉都知反哺,飛禽走獸都知道感恩,都懷有一個恭敬之心,作為人類,更應該懷有這樣的心。

4)辭讓之心

辭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然也是孟子「心」的內容之一。孟子在《公孫丑上》一文中提到過「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說謙讓之心是「禮」的開端。「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是禮讓的一種表達。不論是在封建制度下還是在我們現在的社會,辭讓之心都不應該被抹去,這是我們民族經過上千年的演化產生的優秀的文化禮儀,應該被繼續傳承下去。

3,美好「心」的當代意義

孟子的思想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所謂「心」,就是你做人做事的標準,就是衡量人的標準。當你丟失了這顆「心」,那麼你做出的事情就會害人害己。

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不論是什麼角色都要「仰不愧於天,俯不作於人」,都應該明白不做有愧於自己內心的事,不做傷害他人的事。要時常懷著一顆崇敬的心,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恭敬謙讓。

在現今這樣一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僅我國在重拾這些賢聖的好的文化理論,就連國外都在向我們學習,研究我們的文化。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應該重視這些文化的重要性、時代性。我們不能被時代淘汰,更不能被社會的大染缸染色。因此,傳揚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至關重要,將孟子的「倫理之心」繼承和發展到全球社會的治理當中,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使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尼采《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愛的5種能力,自測下你具備幾種!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