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耳部不適癥狀的處理

耳部不適癥狀的處理

那年外地出差回來,人比較累,飛機起降幾乎都是在夢中完成。回家幾天了,耳朵裡面還嗡嗡響個不停,忍不住去醫院檢查,居然中獎了,航空性中耳炎。病查出來了,掛了水,吃了葯,中藥西藥,外敷內服,先後整了一年多卻不見好。這個中耳炎不是什麼大病,但二十四小時有個東西形影不離地在耳邊折騰,總不是個滋味。

後來還是一個民間中醫出了個招,讓我每天泡腳,再喝點白酒。當時聽起來有點離譜,但是死馬當活馬醫,將信將疑試了一段時間,竟然真的好了。現在來看,泡腳自然是上病下治,喝白酒,哈,是不是有點調中的味道?反正不管怎樣,惱人的中耳炎就這樣好了。如果那時候就會黃帝內針,大概就用不著吃一年多時間的苦頭吧。

前陣子,表妹陪著她媽來找我。說是右邊耳鳴,挺嚴重的,白天夜裡都嗡嗡響,問我有沒有辦法治一下。我說辦法當然有啊。識證是上焦,症在右耳,我拉過阿姨左手,在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區域找敏感點,果然,少陽經、太陽經區域有明顯痛點。按照法則,右病左治、上病下治,在左手太陽經後溪穴、少陽經中渚穴兩針下去,我問阿姨有沒有變化?她有點不信,馬上就會有變化?我說是啊,你感覺一下。她凝神體會了一下,說好像有點鬆了。我微微一笑,馬上又上下倒少陽經外關穴、陰陽倒換少陰經少府穴、通里穴,同時加上陽明經曲池穴、太陰經尺澤穴調中。然後就囑其在一邊靜靜休息,不時體會一下耳朵的變化。

大約二十分鐘不到,阿姨突然對女兒說,啊呀,我能聽到你說話的聲音啦!表妹有點不信,然後又在她耳邊說了一句話,阿姨說真的聽得見了。表妹也是十分驚喜。原來,跟我說的是耳鳴,其實阿姨右邊耳朵已經基本失去了聽力。留針結束,阿姨的聽力已經恢復了三四成。後來又來針了兩次,阿姨就出去旅遊了,之後正好我也忙,扎針這事就擱下了。再後來就一直沒來,我問表妹,你媽怎麼不來了?表妹說,老媽還是怕針,原來也是她拉過來的。現在耳朵恢復了五六成,老人家已經很滿足了。

循行耳部的經絡,主要有手少陽經,「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足少陽經,「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足陽明經,「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手太陽經,「至目銳眥,卻入耳中」。耳部的不適之症,一般考慮這些循行經絡就差不多了。至於三焦同氣,通常取手掌頭同氣即可,腳掌可以不,當然可以。

還有一個老同學,也是耳鳴,左邊的耳朵癥狀明顯一點,平時勞累了就加重,休息好了就輕一些。中醫西醫也看了不少,時好時壞,就是斷不了根。兩邊的耳朵都有癥狀,那就以癥狀較重的一側作為主症,按左病右治、上病下治法則,取右手來下針。思路還是一樣,一般就是在少陽經、陽明經、太陽經區域找阿是穴或同氣點。

這個老同學對針很敏感,針入就能感受到癥狀變化,幾次施針就可以消除不適癥狀,但是一喝酒或者工作辛苦、勞累過度,就容易出現反覆。每次反覆,症的表現也不一樣,有時左邊,有時右邊,有時又偏向後側或頭頂。給他用針,也像打游擊一樣,跟著症在崇山峻岭里玩穿越,有時扎右手,有時扎左手,有時紮腳上,他耐心不錯,我也沉得住氣,兩人就這樣喝喝茶、扎扎針,倒也別有一番風趣。

慢慢的,老同學七七八八也學會了黃帝內針,家人有啥不適,現在都是他自己動手來解決。自己的耳鳴也這樣,不舒服時就掏出針來,按照法則下幾針。不過,像老同學的耳鳴要徹底恢復,除了自己會扎針,少喝酒、早睡覺,勞逸結合、適度鍛煉,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健康元素。健康不是醫院、也不是醫生的事,只有自己真心知道並堅持去愛護和珍惜,才能實現身心和諧的長治久安。

從針法層面來看,除了嚴格按照規則規範用針,導引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有次在我朋友的診所,看著他給一個左側耳朵失聰的患者用針,按照法則刷刷刷紮好以後,就把患者放一邊了。足足過了好幾分鐘,還看不出我這個朋友有半點導引的意思。我在一邊忍不住了,哎,你怎麼不問問人家有沒有改善哪?他反應過來,就問患者好點沒?患者說沒有。然後又沒動靜了。

我看看他扎針的思路沒有錯,一般不會一點沒有反應啊?我忍不住拿過一根針,在患者的外關穴加了一針,然後讓我的朋友繼續導引,到外面打電話給他。患者忽然說能聽見一點點,但還是不夠清晰。我繼續幫他在手部中渚穴、後溪穴調了下針。然後讓朋友繼續跟他互動,不到十分鐘,他已經能夠比較清晰地聽清電話。

針還是那幾根針,只因為多了一份導引,內針的效果就截然不同。後來加的外關穴那一針,其實也是導引的一部分,加不加,都不會起決定性的作用。

小貼士:耳部不適癥狀,識證為上焦,經絡主要是少陽經、陽明經、太陽經。一般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取穴。如果兩側兼有癥狀,以相對嚴重的一側作為主症;如果兩側癥狀基本相似,可按男左女右取穴。三焦同氣取手掌或腳掌。手部取穴一般為少陽經中渚穴、液門穴,陽明經合谷穴,太陽經後溪穴;足部取穴一般為少陽經足臨泣穴,陽明經陷谷穴,太陽經崑崙穴。具體取穴可以阿是穴為準。如用針效果不佳,可採取陰陽倒換辦法強化。

張三針筆記

三生萬物 針行其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三針筆記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讀《黃帝內針》

TAG:張三針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