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 個《清明上河圖》里隱藏的小細節。

18 個《清明上河圖》里隱藏的小細節。



又見《清明上河圖》。



上次分享的是仇英的「盜版」,這次咱們欣賞張擇端的「正版」。但關注的也是細節。上次的鏈接如下:




《清明上河圖》里2000多個人都在幹嘛呢?





然後欣賞今天的內容吧。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在Wezeit」


ID:wezeit-daily


作者: 烏潘潘









這麼一個美好的朝代,覆滅的時候也是慘得不堪入目。




北宋完蛋的時候,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從首都一路被驅趕到苦寒之地,客死異鄉,史稱「靖康之恥」。



南宋完蛋的時候,打了一場異常慘烈的戰爭,宋軍陣亡十萬,大臣懷抱 8 歲的幼帝跳海自殺,文武百官和後宮女眷紛紛追隨,海上漂滿屍體,後人感慨「崖山之後,再無中華」。




曾經無比強大的宋朝,是怎麼一步步涼透的?有人說,秘密都在一幅畫里。




1



2015 年,故宮建院 90 周年之際,難得地把北宋張擇端真跡《清明上河圖》全卷展出,掀起不小的轟動。不少人從全國各地連夜趕來,凌晨就在午門前排起長龍,直到 10 個小時之後,才終於擠到《清明上河圖》面前,眼睛在玻璃上如饑似渴地貼了兩分鐘,就被後面的人潮擠走了。







《清明上河圖》其實存在 30 多個版本(另有說 50 多個版本),光是北宋張擇端名下的就有十幾個版本,明代仇英模仿的也有超過 15 個版本。除了大陸之外,台灣藏 9 本,美國藏 5 本,法國藏 4 本,英國、日本、荷蘭各藏一本,民間不少私人收藏家也號稱藏有《清明上河圖》真跡。




不知道你家有沒有一本?



2




眾所周知,《清明上河圖》畫的是北宋國都汴梁的世俗風景。




從古到今,大家公認的是,這幅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的國畫,藝術價值並不太高。



作者張擇端是個籍籍無名的畫手,有人翻遍宋朝史料,竟從未找到他的名字,是後人的跋才確認了他的身份。




而那位酷愛繪畫的頂級文青宋徽宗,曾經命令底下人搞了個宣和畫譜,收錄了當時大概 5000 多幅畫,都沒有載入這幅《清明上河圖》。




雖然宋徽宗為《清明上河圖》題了字,但只把它當個小玩意兒,轉手送給了自己的舅舅。可見這畫在徽宗眼裡,算不得入流之作。



徽宗真正的心肝寶貝兒,是同時代的另一幅氣勢恢宏的寫意長卷《千里江山圖》,他在題字之後,把它珍重地送給另一個頂級藝術家,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貪官——蔡京。





《千里江山圖》局部




宋徽宗人生的最後十年,是在苦寒的黑龍江度過的,貧病交加,饑寒交迫,皇室一族受盡凌辱,不知道那時候的他,是否經常想起千里江山的秀美和國都汴梁的繁華呢?





宋徽宗趙佶




3




所以《清明上河圖》為什麼有名?




首先,中國畫最講究意境,畫家最愛畫山水、花鳥、靜物,再不濟也要畫文化人面基,反映市井生活的寫實風俗畫非常少。




其次,《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界畫,在作畫時要藉助界尺來勾勒建築。





《清明上河圖》中的歡門




這種畫的缺點就是筆法僵硬呆板,畫出來的房屋像建築施工圖。張擇端雖然也用界尺,但他只在畫長直線的時候用,短直線和連接線堅持用手畫。這樣,圖上的房屋就不枯燥了,有了生活氣息。只不過宋朝之後,界畫畫家越來越少。




但反過來,物以稀為貴,這幅反映北宋城市生活的界畫自然愈發獨特起來,成了這一類型的鼻祖。




最關鍵的是,這幅現實主義長卷在作者精巧的布局下,展示出了一種高超的戲劇感。







《清明上河圖》長 528.7 厘米,寬 24.8 厘米。畫中約有 800 多人,牲畜 60 多匹,船隻 28 艘,房屋樓宇 30 多棟,車 20 輛,轎 8 頂,樹木 170 多棵。放大任意一個局部細細端詳,會發現人物階級不同,衣著不同,神情也大大不同,其間隱藏了海量的細節,還穿插著各種活動,有意思極了。




古人看畫的時候,不能長卷鋪開一覽無遺,要從右往左慢慢瀏覽,邊看、邊走、邊展開,才會一點一點疊加出信息量:從郊野到虹橋,樓台屋宇層巒疊嶂,三教九流輪番登場,就像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如果給《清明上河圖》起一個當代的名字,也許會叫《北宋最後的夜晚》。




4




故事從一派田園風光開始,郊野、樹林、農莊、亭台……第一幕好戲登場了。







一隊回家省親的人馬遠遠走來,隊伍最前面,一匹白馬受到驚嚇脫韁狂奔(前半身殘損),兩個馬夫急忙追趕,人們頓時驚慌起來。







一個老翁急忙招呼孩子躲開,路旁兩頭黃牛也扭過頭來。







白馬前方,一頭黑驢也受到驚嚇發出嘶鳴,坐在店鋪里的食客聞聲而望,一個拄拐老人慌慌張張想要逃走。







驚馬闖進市郊,作為一個不安鋪墊,給長卷定了個焦慮的調子。




5




汴京大多數建築都是磚木結構,市郊有座望火樓,這是宋朝首都負責安保的單位,相當於今天的消防隊。







按當時規定,望火樓下要有官屋數間,駐屯軍兵數百人,可在這裡空無一人,連一個值守消防官兵都沒有,人們懈怠地坐在小館裡看熱鬧,消防系統形同虛設。




小館隔壁,新鮮熱乎的炊餅剛剛出爐,店小二正在給路人打包。







6




進城一路,順著汴河沿岸,餐館的老闆裝飾店面,算命先生與過路的行人攀談,裝卸工正在卸船,碼頭來了即將運往官倉的官糧,但卻沒有一個官員到場監管,船主們指揮著碼頭工人,光明正大地把國家的糧食運往私倉。







畫面下方,可以看到當時的船隻已經用上了能靈活轉向的平衡舵,北宋的造船技術在當時的世界遙遙領先。









沿河兩邊都是臨岸酒店,大門頂上是飛檐翹首的彩架,顯得十分氣派。有人準備下船喝酒,有人在船上做飯,有人在飯館裡微醺,有人偷摸著打盹。







7




再往前走,更加熱鬧,沿岸停滿了大小船隻,船上的人正在欣賞熙熙攘攘的河景。有艘船的甲板上設置了一個簡陋的祭台,上面擺著兩碟、兩壺、一碗,據說是為了答謝水神保佑船主平安。




最大的這條船看上去很豪華,兩面窗架做得精緻,還有門樓式樣的入口,船身吃水很淺,看上去沒怎麼裝重貨,還有一對母女在窗邊賞景。







岸邊,有人正在和朋友扯淡,勾著腳搖搖晃晃的懶散樣子和現在的死宅一模一樣;




監工正給扛大包的苦力發竹籤,這是自古流傳下的計酬方式。苦力們背的大包越多,手裡拿到的竹籤子越多,日結的工資也越多。







遠處的驢車上,是一堆準備要燒毀的書籍。北宋朝廷變法改革,派系的爭鬥也貫穿始終,新黨得勢,舊黨就被打倒,舊黨得勢,又瘋狂報復新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徽宗時代,正是寵幸新黨的時候,新黨的黨魁蔡京得勢後,便下令燒毀蘇軾、黃庭堅等舊黨文人的書籍,這小小的驢車之上,沒準兒就有不少珍貴的大師手記。




8




一路前進,河水愈發湍急,岸上的縴夫卯足了力氣拉著船索;河道中間,有艘別緻的雙頭搖櫓船,大概是因為汴河實在太過繁忙,才設計出這樣兩邊都可以控制方向船隻。







岸邊一艘小破船上,一位婦女往河裡倒洗衣水,船篷上晾曬著上衣和無襠褲,想來她在水上的漂泊充滿艱辛。




9




頂級文青宋徽宗,最喜歡江浙一帶的太湖石,於是耗費巨量的人力物力搞「花石綱」,千里迢迢地把石頭從南方運到汴梁,給自己修皇家遊樂場——艮岳御園。北宋年間,汴河是國都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對京城起著最主要的滋養作用,每年漕運量是其他河流的 10 倍以上。




可這汴河流到城門口附近時,水流卻突然逆向急轉,似乎是船難多發的危險地帶。




有人在船上一臉驚恐手指遠方,所有人都在望著那個方向,究竟出了什麼十萬火急的事情?







原來,畫面最中心的疊梁拱橋出現了一幕驚險的生死時速,就在河面狹窄,水深流急的地方,幾個縴夫埋頭拉縴,忘了招呼船工放下桅杆,眼看大船馬上就要撞橋了!







拱橋上下的行人大聲呼喊,縴夫聞聲鬆開繩索,船工有的掌舵、有的撐篙、有的擲纜繩、有的放桅杆,有的用長桿頂住橋洞,一片紛亂緊張。橋上的吃瓜群眾也駐足觀看,有 5 個人已經翻過欄杆準備見義勇為,一時間眼花繚亂,鼎沸一片。




10




橋下險象環生,橋面上更加熱鬧。




坐轎的文官和騎馬的武官懟上了,兩隊人互不相讓,兩家的轎夫與馬夫呢,各自做出一副狗仗人勢的樣子,吵鬧不休。







橋面上,賣繩索的、賣鞋的(款式挺多)、賣鐵器五金的……把小攤直接擺在交通要道上,明顯是佔道經營。虹橋本來就窄,路人、挑擔工和馱貨物的牲口不得不擁擠地穿行,小販們卻安然地在旁邊招攬生意,北宋的城市管理約等於無。







有兩個袖子長得分外妖嬈的人,他們在古代被叫做「牙行」,也就是現在的中介。穿長袖的衣服,是為了在袖筒里摸彼此手指頭,討價還價,完成交易。







橋的盡頭,一個小販在向一對父子兜售小玩具,熊孩子抓著爸爸的衣角賴著不肯走,父親只好問問價格,三人誰也沒發現,身後有一輛驢車正在小心翼翼下坡,兩個車夫前壓後拽,可車輪止不住地打滑,毛驢趔趄得都變了形,眼看就要撞上他們了。







旁邊那架看似簡陋的木車,其實是輛運鈔車,有兩人正在點錢,宋代一貫錢大概是 770 錢,銅錢很重,另外一個人正費力地從屋裡往外拿錢。







下面有個拿著兩份外賣的「餓了么」小哥。宋朝汴京的餐飲業發達,飯店已經開始提供「逐時施行索喚」"「咄嗟可辦」的叫餐業務,和今天一樣,懶得出門也可以輕鬆在家當死宅。




11





馬上就要進城了。歡樓之下,掛著十千腳店的招牌(店名取自「新豐美酒斗十千」),方箱廣告裡面還能點上蠟燭,以便在夜間招攬顧客,這大概是中國最古老的燈箱廣告了。







河邊一家酒樓,有人飯飽神虛地發獃,有人觥籌交錯地應酬,有人喊「服務員,加點兒水」。







這是汴河邊的一家茶坊,宋人酷愛喝茶,茶坊就像今天的咖啡館。宋茶有七大類,白葉茶、柑葉茶、早茶、細葉茶、稽茶、晚茶、叢茶。宋朝茶坊名字特別奇怪,比如:朱骷髏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車兒茶坊、黃尖嘴蹴球茶坊……







12




這條商業街可熱鬧,飯館裡掛著今日菜單,算命的在街上幫人占卜,造車匠在路邊錘打車輪,遠處小吃攤老闆好奇地看著熱鬧。







旁邊有個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辦事處,胖胖的白馬吃飽了躺在地上曬太陽,一個馬夫手持韁繩,正在「葛優癱」。衙門口賴著 9 個辦事員,兩隻公文箱亂放在兩邊,一副懶散的樣子,效率可以說是很低下了。







最上方有個小小的寺院,哼哈二將左右看守,寺廟的大門緊閉,一個孤零零的和尚正從側門往裡看,似乎是魯智深想借宿一宿。







正下方有家小吃鋪,幾個平民坐在棚下吃著點心。宋朝的網紅小吃店不少,有瓠羹店、川飯店、南食店、悶飯店、分茶店、葷素從食店、餛飩店、糖餅店、油餅店……旁邊的店主就在烙餅,外形很像新疆的饢。




現代餐飲業的發祥正是在宋代。耐高溫的植物油在當時開始興盛,於是「炒菜法」慢慢普及。宋朝還頭一次出現了「夜宵」,因為北宋取消了「宵禁」,於是大伙兒們晚上過夜生活,一般的店面三更時才休息,而五更時官員們又要開始上朝,早餐行業的服務者們又出來營業了,所以北宋時,汴梁幾乎是座不夜城。




接著看,隔壁的花農在向顧客展示花苗,販賣中產階級的生活情趣。大街上,一個小孩受不了大人之間沒完沒了的 social ,鬧著要走。







城外的平橋上,幾個書生模樣的人閑極無聊,趴在兩側的欄杆上看河中的游魚。兩個小乞丐纏住了幾個,正不依不饒地乞討。橋上的驢車依然吃力地馱著舊黨文人的作品,準備拉到郊外去焚燒。







13




誰能想到,大宋汴梁,堂堂帝都,擁有 100 多萬人口的全球超級大都市,城牆竟然四處塌陷,雜草叢生,沒有任何城防工事,城門前後、城樓上下沒有一兵一卒把守。




此刻,幾個胡人面孔的歪果仁正牽著幾匹駱駝穿行而過,可見當時的北宋已經開展了世界貿易。也有人說,北宋後期,遼金兩國刺探軍情是家常便飯,這是特地來暗訪汴京的姦細。




城樓上,更夫正俯瞰城下,樓中豎著一口大鼓,晨鐘暮鼓制度始於唐朝,晨起鳴鐘,日落擊鼓,這規定了城門的開放時間,也是居民活動的根據。







14




進城先報稅,第一家商鋪就是稅務所。四個車夫運來一麻包紡織品,卻與稅務官吵了起來。由於宋徽宗作風奢侈,北宋賦稅相當繁瑣沉重。這不,裡面的人一臉不悅,音量大到路人側目。這場糾紛,是當時緊張的官民關係的縮影。







城牆左側的腳下有個美容店,手持刮刀的老人正在給顧客刮臉,物美價廉,不用辦卡。







稅館邊上,幾個傻直男正在比試臂力,旁邊是「香湯」大保健,裡面有專門的揩背人(搓澡工),蘇軾就酷愛搓澡。







正店酒樓,這是汴梁城最時髦、最華貴、最香艷的服務場所,門上掛著紅色梔子燈,暗示顧客可以到店裡尋開心。宋朝不禁止紅燈區,青樓分布於大街小巷,妓女有官妓、私妓之分,北宋末年更是出現了李師師這樣的京城名妓,連宋徽宗都想和她進行愛的小冒險。







正店酒樓背後是一片樹林,一圈柵欄圍著一堆大缸,缸口朝下足足疊了 4 層,這是店主為釀酒而特意儲備的,縱觀全圖,整個汴梁城嗜酒的人可當真不少。







正點酒樓門口,一個紅衣妓女正和情郎勾肩搭背,順便對過路的轎夫拋個媚眼,想必轎夫的魂兒已經飛了。







15




「孫羊店」是一家羊肉鋪,羊肉在當時是奢侈品,屠夫在肉案上揮刀砍肉,店內一個小童工正替屠夫磨刀。




肉店前,一位大鬍子藝人在說書,一群街頭百姓把他團團圍住,聽得入神,宋朝說書的題材不少,講歷史的、講財經的、講偵探的、講鬼怪的,是當時最普遍的娛樂方式。







16




這個用扇子遮臉的動作叫「便面」。在街上遇到不想打招呼的熟人時,就可以用扇子擋住自己的臉,放在今天,大概就是為了掩飾尷尬而玩手機。這在北宋是一種禮貌,適合在公共場合社交恐懼發作的人。







社恐患者旁邊是個快遞小哥,他頭頂貨物,右手拿的一個攜帶型的摺疊交腳貨架。




城裡的書生們在算命卜卦問前程,旁邊父親對著自己學走路的小孩一臉寵溺,旁邊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17




這裡是「趙太丞家」的醫鋪,圖中唯一一處官員的府邸,店主可能是發揮餘熱的退休御醫,官階至少「六品」以上。店鋪左招牌是「太醫出丸醫腸胃藥」,右招牌是「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大概是汴梁酒鬼多吧。店裡兩個婦人正抱著孩子等叫號,想來趙大夫醫術高超,兒科也不在話下。







旁邊背著包袱的行者正痴痴地往人家大門裡忘,也許是第一次來汴梁,沒出息地多看兩眼大戶人家的宅院。




18




作為一幅著名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看似優美,實則綿里藏針,生活百態中透出一股「藥丸」的末世景象。當時的北宋,剛剛爆發過「方臘農民起義」,正是急轉直下的歷史時期,內外矛盾已相當尖銳,政治、軍事、外交均已走入絕地,開明的文治與黑暗的苛政並存,但統治者們仍然是文恬武嬉、粉飾太平。




張擇端用這幅不入流的界畫,表面描寫盛景,實際上曲諫憂國,草灰蛇線地埋著種種危機,反映了北宋末年首都汴梁的諸多社會問題:貧富差距、苛捐雜稅、效率低下、黨政殘酷、國庫空虛、軍備渙散……果不其然,幾年之後,金兵南下,大破國都,釀成「靖康之恥」,最強大的朝代就這樣覆滅了。




一切都像《清明上河圖》本身,畫面中心是京都的一片繁榮,但畫面的盡頭,卻是一片墳地啊。




相關來源:


1. 曉松奇談:清明上河圖 


http://www.iqiyi.com/v_19rrlby18w.html


2. 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北宋張擇瑞


http://news.sohu.com/s2015/qmsht/index.shtml




微在


(ID:wezeit-daily)


大人不宜的宇宙新聞


感天動地的超正三觀


有追求無節操的冷知識+新技能


?








怎麼樣?有意思不?果真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啊。




以後坐觀君還會盡量分享一些類似的文章,去真正領略中國古代藝術中的那些精彩。

想看更多中國歷史,點擊公眾號底部「看往期」菜單,或者在公眾號回復「中國」。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







還想了解我?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井觀天 的精彩文章:

你好,我是宋徽宗。

TAG:坐井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