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遠古大洪水神話背後的歷史真相

遠古大洪水神話背後的歷史真相


書接上文。上文鏈接如下:



為什麼所有文明的起源神話都與洪水有關?





下半部分涉及到上次推送後大家都很關心的洪水神話背後的真相,回答為什麼會出現大洪水的問題。當然,只是一種說法,僅供參考。







作者:朱大可


原載:《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來源:經濟觀察報書評(ID:eeobook)










洪水話語中心區


 


在仔細觀察洪水神話分布地圖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即所有那些引起洪水故事佔據重要地位的遠古神話系統,包括

蘇美爾一阿卡德神話、印度河一恆河神話和黃河神話

都分布在一個條帶狀區域里,

它南抵北回歸線,北臨北緯40度,東達東經120度,西靠西經40度,也就是居處於從天山山脈到印度河口、從中國東部海岸到地中海東岸的亞洲腹地。在該區域,洪水神話顯示了其最古老、最熱烈和最完整的特徵。這一點促使我們把它命名為「洪水話語中心區」。


 




耐人尋味的是,

洪水話語中心區擁有一個地理學的有力特徵:它的中心是以喜馬拉雅山脈為代表的巨大山脈和遼闊高原,而它的周緣則是一些洪積平原。

它的地質截面是一個近似錐體的結構:中心高隆,四境低平。從海拔8800米降到海拔50米以下,這一8000多米的落差構成了洪水話語中心區的地質尖銳性:它何等尖銳,從海岸和低平區向中心急劇升隆,猶如無比宏大的金字塔,向天空躍起,要企及神的台階和衣裾。



 


「大地的三次顫動」

 


是什麼力量塑造了如此非凡的地理景觀?




解答這個問題必須藉助

板塊學說

。根據地質計算,在白堊紀末期,印度作為孤立的大陸塊體位於印度洋中部,之後,它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北方漂移,在早第三紀期間與歐亞大陸碰撞。這一劇烈的碰撞使原先位於印度大陸和歐亞大陸之間的古代海洋特提斯海消失,同時,印度板塊向下俯衝到西藏陸殼的下部,迫使西藏陸殼向上隆起,形成

了喜馬拉雅一喀拉昆崙山系和青藏一帕米爾高原

的最初輪廓。


 


這一碰撞減弱了印度板塊的北向運動。然而,在以後的歲月里,它仍然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堅定地、固執地向北漂移,一直向歐亞板塊下推進了2000公里之遠。由於碰撞和擠壓,板塊的亞洲部分出現了大量東一西走向的地質皺摺和沖斷層,這不僅造成了異常厚重的地殼,而且塑造了包括岡底斯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高加索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羅帕米蘇斯山脈等一系列世界上最著名的山系,並引起整個歐亞大陸的廣泛變形。


 





歐亞大陸的廣泛變形,除了我們已提到的,發生於喜馬拉雅山脈周緣的劇裂造山運動,還應包括地中海從現在的帕米爾地區的急劇後退、伊朗高原的抬升,以及中國東部和南部地帶(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的沉陷為海等等。一方面是洪水話語中心區內核地帶的強烈上升,一方面是它的邊緣地帶的相對平靜或沉陷,正是這兩種逆反運動造成了最大的地理落差。


 


板塊碰撞和擠壓顯示了巨大的能量釋放景象,難以估量的動能轉換成熱能,導致氣候的短期的異常溫熱,雪水和冰川消融,大規模降雨,加上地震和沉陷引起的海水侵入,洪水的爆發變得不可阻擋。

來自青藏一帕米爾高原上的洶湧大水,向東南部的黃河中下游區域、南部的印度河中下游區域、西部的裏海區域和北部的鄂爾齊斯一鄂畢河區域傾瀉而下,高原和山脈的抬升加劇了這種傾瀉運動。而在伊朗及其以西地區,由於受到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衝撞的影響,某種比較和緩的抬升和氣候異常,也導致了雨水和山洪的相應發動,並塑造出某溫和的區域災變。


 


由於諸板塊的多次變形,沒有人能夠向我們指出碰撞開始的精確時間,我們只知道這第一階段最遲發生在始新世或漸新世,距今八千萬年到二千五百萬年,這使青藏區域獲得了3000米的海拔高度。以後,可能在晚更新世,青藏高原從3000米處再度上升了1000米左右,最後,從一萬二千年前的全新世開始直至現在的第三階段,珠穆朗瑪峰又上升了1200米,而高原則繼續上升了約500則米(平均量)。


 


這種強烈的抬升運動無疑是連續性的,但其中可能存在著若干突變性運動,即在某一個短期內,上升運動突然加速,能量釋放突然增劇,災變反應突然顯著。正是這種不均衡的造山運動奠定了大洪水景象及其神話話語的全部基礎。


 


我們要指出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也就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第二階段和古人類發生的歷史是互相平行的,而它的第三階段(一萬年以來)則是與人類文明史大致平行的。一方面由於板塊的堅定碰撞、青藏地殼的抬升和洪水傾瀉,一方面是人類的誕生、繁衍、受淹、死亡、逃散和再聚。山和水的運動就這樣逐步而深刻地烙進了靈魂,並迫使它說出有關水與生命的內在聯繫的、最真實的神話。


 


青藏一帕米爾大洪水的若干次發作所導致的第一個地質學後果,就是它周緣地帶的洪積高原或沖積平原的誕生。大洪水的東向運行依次塑造了黃土高原、騰格里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壯觀地貌,其中,黃土高原的非常厚度證實,大洪水的泥沙營運力曾達到令人驚駭的程度。大洪水的南向運行塑造了東南亞諸河平原、布拉馬普特拉可平原、恆河干原和印度河平原。它的向西運行塑造了卡拉庫姆沙漠和克齊爾庫姆沙漠,向北則塑造了從烏拉爾山脈到鄂畢河、葉塞尼河和勒拿河的廣闊的西西伯利亞平原。這些地質成果揭露了大洪水的酷烈、嚴重和宏偉的力量。




大洪水的間歇性爆發,對脆弱的童年時代的人類構成了最殘酷的威脅。一個人種誕生了,隨即就在洪水的旋渦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隨後,從另一個地點,孑遺的種子再度繁殖,形成新的人種。正是在大洪水發作的長時期間歇中,人類贏得了生長和發育的時機,並迅速走向文明的明亮山巔。這種情形可以由考古學加以證實。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的發掘中,人們找到了中國猿人北京種(北京人),他們是距今50萬年前的古人類,能夠打制最粗陋的石片和使用火。隨後,他們就從大地上完全消失了,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被無邊的洪水吞沒了。


 


過了48萬年,也即距今近2萬年左右在陝西藍田的一個山頂洞穴里,又出現了新的人種,而這時,他們已經學會製作各種精緻的刮削器、骨針,從事縫紉和裝飾,熱愛美麗的事物和質樸的神明。隨後,這些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們又突然消失了三千年以上,並在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河南新鄭裴李岡再度出現,這時,他們已經越過中石器時代而躍入新石器時代。


 


洪水的間隙和文明的閃現


 


這樣一種古人類進化鏈的缺環,與其說是受考古發現的概率的支配,不如說是一種真正的文化閃現——在兩次大洪水之間,文化和人類的影像閃現了,隨後,洪水消滅了這時代的人類及其痕迹,把它們埋葬到厚重的洪積土層的黑暗底部。只有預先打造船隻和逃遁到高地上的機智的人們成為倖存者和一代的始祖。他們的使命是記住某些製造工具的傳統工藝並使之在未來獲得新的發展。這些殘剩的小型種群,無疑是在自然災變的優化選擇中經受考驗的最優異的部分。大洪水的間歇性發作,淘汰了所有缺乏應付災難的足夠力量與智能的人們,並加速了人類肉體與靈魂的雙重發展。在肉體方面,人獲得了強有力的性的繁殖的機能,而在靈魂方面,人在對洪水景象的沉思中看到了眾神的模糊容顏。這肯定是大洪水對人的兩項最重要的影響,它們確定了人性的最基本的面貌。


 


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陣發性抬升,伊朗高原、托羅斯一紮格羅斯山脈、伊拉克北部的基爾庫克高原和摩蘇文高原受到震撼而變形,發生溫和的隆起,同時,第四紀冰期的大量雨水增大了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河以及卡拉赫和卡倫兩河的水量。這樣,大洪水的發生和洪積平原的誕生也是不可阻擋的,但鑒於隆起程度的有限性,美索不達米亞區域的洪水對當地居民的損害,可能弱於洪水話語中心區的核心地帶(喜馬拉雅山系及其四周),一方面洪水的選擇機制仍發生著作用,一方面文明的進化又保持了其完備性和連續性,這導致了一種古老偉大的文明體系在該區域的孕生。它是我們迄今為止所了解的最久遠的文明(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活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狹長平原,它的人民被稱作

「蘇美爾人」


 





越過洪水的黑暗層面,文明的火焰被最終點燃了。它似乎是從洪水話語中心區的西部邊緣突然明亮起來的,隨後,在該中心區的南部、東部和北部,另一些火焰也明亮了起來,它們組成了文明火焰的巨大圓圈,而在圓圈的核心,喜馬拉雅山脈及其附屬高原保持了永恆的緘默。山體的嚴峻容貌隱匿在宇宙的渾大黑夜裡,這導致了人類對於水的盛大讚美和對於山體及其意義的遺忘,也導致了山體從洪水話語中的全面退出。最終,人將徹底否認有過一段遍及世界的巨特洪災,也就是徹底消解喜馬拉雅山體的崛起與河流文明的因果關係。這樣的信念起初可能僅僅是細微的話語謬誤,而最後它竟在某些文明體系里發育成嚴重的疾痛和危機。





全文完。各位朋友有何看法?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想看更多中國或世界歷史,點擊公眾號底部「看往期」菜單,或者在公眾號回復「中國」或「世界」。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







還想了解我?點「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井觀天 的精彩文章:

用奴隸社會來概括商王朝是不夠的。

TAG:坐井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