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弗蘭肯斯坦」的遺產

「弗蘭肯斯坦」的遺產

1818年,英國女小說家瑪麗·雪萊發表了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這篇小說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開山鼻祖,不僅這篇小說本身被多次翻拍,成為經典,其行文方式、小說結構以及故事模式,也被後世科幻小說家們效仿。

今年是《弗蘭肯斯坦》發表200周年,被認為是全球最權威學術期刊之一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科學》,在今年的第二期用封面、編輯主筆和一篇長文共同致敬《弗蘭肯斯坦》的遺產,因為,這部由二十歲出頭的小姑娘寫成的長篇小說,在過去兩個世紀里一直被認為是「科學家的必備讀物」,其不僅影響了文學界,也影響了自然科學。

討論科學帶來的可能衝擊

《弗蘭肯斯坦》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羅伯特·沃爾頓的探險家,在北極海域發現了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在瑞士日內瓦長大的弗蘭肯斯坦,一直試圖征服死亡。弗蘭肯斯坦用偷來的逝者肢體拼接出一個怪物,怪物殺死了他年幼的弟弟並使得其女僕被當作殺人犯處決。怪物找到弗蘭肯斯坦,說自己被遺棄後生活痛苦不堪,人們見了他或逃或打,後來怪物做了好事,但依然得不到人類的理解,只得求弗蘭肯斯坦給它再造一個伴侶。弗蘭肯斯坦沒有照辦,擔心會繁衍出更多怪物,結果其新婚之夜妻子被怪物殺死,不得不追擊怪物到了北極,最終被沃爾頓所救。

在小說發表之初,文學評論家們並不相信這個故事是一個小姑娘寫成的,反而誤認為是其丈夫的作品,瑪麗·雪萊是著名詩人珀西·雪萊的第二任妻子。詩人雪萊29歲英年早逝後,其尚未發表的遺作,都是由瑪麗·雪萊整理出版的,其中包括著名的《生命的凱旋》。

文學評論家被《弗蘭肯斯坦》一書所震驚,並不僅僅在於書中的想像力,更在於其對倫理、道德、哲學的探討,以及未來科技可能對人類社會的衝擊和威脅。小說創作正值工業革命之時,人們相信科學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從經濟到社會,但這部小說卻開始令人反思。

之所以瑪麗·雪萊能有這樣的認識水平,與其家庭背景是分不開的。瑪麗·雪萊的父親威廉·葛德文也是著名作家,代表作是《論政治正義及其對道德和幸福的影響》,母親瑪麗·沃爾斯通克拉福特的代表作是《女權的辯論》,即便從今天的角度,這樣的作品依然有現實意義。

「文理兼通」的作家群體

《弗蘭肯斯坦》的成功,對於後世科幻小說家影響很大,其中一點就是,一個科幻小說家,要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沃爾斯通克拉福特有這樣一個觀點,男孩女孩都要接受自然科學教育,這樣的想法,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是很前衛的,當時,英國貴族女子學校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把女學生培養成所謂「淑女」。

沃爾斯通克拉福特的女兒瑪麗·雪萊就是這樣「文理兼通」的作家,創作《弗蘭肯斯坦》時,她曾讀過「無機化學之父」漢弗里·戴維的化學著作,而其丈夫在牛津大學讀書時,也曾大量閱讀自然科學書籍,在其詩歌中也有對自然科學的思考。

從瑪麗·雪萊之後,許多科幻小說作家身上,都能找到「文理兼通」的影子。1895年創作出《時間機器》的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擁有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還曾在大學教過生物學,其求學時期的生物學老師是進化論學家托馬斯·赫胥黎,赫胥黎所教授的進化論,對威爾斯的科幻小說影響巨大,比如《時間機器》中,科學家在未來所見到的進化的人類。與威爾斯並稱為科幻歷史三巨頭的艾薩克·阿西莫夫,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化學博士學位,創作出《2001太空漫遊》的亞瑟·查理斯·克拉克,曾為英國皇家空軍的雷達技師,參與過預警雷達系統的研製。

許多中國科幻作家也有「文理兼通」的背景,比如《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畢業於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電工程系。《小靈通漫遊未來》的作者葉永烈,也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副會長王晉康,是某油田石油機械廠的高級工程師,其研製的項目還拿過部級的科技進步獎。

對哲學和倫理的思考

阿西莫夫曾在科幻小說《我,機器人》一書的序言部分,寫下了「機器人三定律」,被認為是現代機器人理論的基石。小說討論了人與機器人如何相處,以及人在機器人時代的價值。而「機器人三定律」也充滿了哲學和倫理學思考,比如「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

討論未來科技之下的社會倫理,以及人的存在意義,是從《弗蘭肯斯坦》開始,兩個世紀里科幻作家們所著力的方向。一部好的科幻小說,最重要的地方不在於展示什麼樣的新科技,因為想像出一種天馬行空的新科技並不難,難的地方在於,如何展示新科技衝擊之下的社會圖景,以及背後存在的問題。就如同有了《弗蘭肯斯坦:供科學家、工程師及各類創作者閱讀的註解版》一書,其中一個觀點就是科學家和工程師要謹慎行事,並且要為《弗蘭肯斯坦》中所提出的各種哲學、倫理和社會學問題,找到解決辦法。因為,這些問題,很可能真的會在未來變成現實。

以人造人問題為例,《弗蘭肯斯坦》的模式,在許多後世文學作品中被再次體現,只不過,這樣的人造人,在工業時代變成了機器人,在信息時代變成了智能人類。比如1920年卡雷爾·恰佩克創作的捷克語話劇《R.U.R.羅梭的萬能工人》,而王晉康在1993年創作的《亞當回歸》中,星際旅行歸來的宇航員,發現地球上在大腦中植入電腦晶元的人成為人類主體。

在瑪麗·雪萊為丈夫整理的《生命的凱旋》一詩的結尾,有這樣一句話,「那末,生命是什麼?我高聲質疑」,而這,也是《弗蘭肯斯坦》問世200年來,科幻作家們一直在尋找的問題答案。只要人類對未來科技的探索和對未來文明的想像不停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永遠更新的狀態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博弈,一代接著一代干——庫布其沙漠治理紀實·百折不撓
「作家殺人犯」一審被判死刑 搶劫殺人身負四條人命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