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移動辦公應用之爭:定製服務走向生態圈

移動辦公應用之爭:定製服務走向生態圈

本報記者 駱軼琪 深圳報道

導讀

根據IDC的統計,2017年,在25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市場,從產品的企業用戶數量來看,金蝶雲之家以33.4%的市場份額佔據首位,第二、三位的阿里釘釘和今目標分別佔據30.0%和8.5%。

雖然起步比海外市場晚,但國內的移動辦公市場正走在高速投入的階段。

移動辦公市場的先行者屬於管理軟體公司,以金蝶集團為代表。但在互聯網浪潮下,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的信息化甚至上雲需求湧現,於是互聯網巨頭BAT也爭相進入該領域跑馬圈地。

基因和出發點不同,為接下來兩類公司的發展路徑埋下伏筆:前者走向大中型企業市場,後者則主要面向中小型企業市場。由於正處在高速增長期,當前行業內並未出現龍頭企業。在各自定位之下拓展運營思路成為玩家們的主要議題;且行業仍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

8月8日,金蝶雲之家推出「生態圈+共創計劃」,其核心是打通生態圈內企業的組織系統,然後打通人員系統以及一系列對應業務的信息流,從而加快決策流程。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雲之家產品總監宋凱介紹道,做「生態圈」產品的計劃,是與合作夥伴企業在「共創」過程中碰撞,經實踐檢驗過後得出的答案。此外,雲之家自去年開始投入智能識別相關研究,雖然還在初始積累階段,但宋凱對未來產品在這類AI方面的應用充滿信心。

宋凱認為,移動辦公未來的盈利核心仍在B2B市場,即對SaaS產品本身價值的付費上。「未來市場很大,但當前還處在培育和奠定基礎的階段。」

完全競爭市場

根據艾瑞諮詢高級分析師王成峰的觀察,「把移動辦公的口徑定義在移動OA類廠商+移動辦公類平台廠商來看,中國2015年移動辦公市場的規模是44.2億元,2017年是73.4億元,2020年會達到176億元,未來幾年會持續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這背後,是互聯網發展正走向下半場,人口紅利走向枯竭,且企業用人成本在攀升的大環境。「這些共同推動了企業必然要進行數字化轉型。」

王成峰分析稱,中國企業信息化率和SaaS化率普遍偏低,企業服務市場存在巨大潛力。2015年中國企業服務迎來拐點,融資案例數量和金額達到歷史峰值,標誌著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由起步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廠商和管理軟體公司隨即布局該領域。根據IDC的統計,2017年,在25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市場,從產品的企業用戶數量來看,金蝶雲之家以33.4%的市場份額佔據首位,第二、三位的阿里釘釘和今目標分別佔據30.0%和8.5%。

而在2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和團隊級市場,產品費用和使用便捷性是企業考慮的首要問題,在這個市場,免費成為吸引企業的最大優勢。同年,阿里釘釘和金蝶雲之家分別以35.5%和23.5%的市場份額排前兩位。

企業微信雖加入略晚,但得益於微信的龐大用戶群體,以及用戶忠誠度,而被宋凱視為未來可以有多個「王炸」武器的產品。

雖然多數機構分析師在移動辦公市場研究過程中,多以雲之家、釘釘和企業微信的模式作為樣本,但這個面向企業級別的市場,其市場容量實則巨大,這些被視為頭部的公司,也尚未掙得多大份額。

宋凱感慨,「企業市場有大量行業化和個性化需求,所以很難一家獨大。未來誰都可能成為某一方面的連接平台,但也很難說能有一個平台就能連接所有。」

他舉例道,在美國,企業ERP系統的市場份額長期居於前列的SAP、Oracal等公司,在中國也並未搶佔掉如金蝶、用友等國產廠商的份額,而行業前四大的公司,在中國企業市場也並未顯示出資源聚合或壟斷的實力。

這些都顯示出,這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邊界尚不明晰,模式尚未穩定,市場份額仍有巨大想像空間。

IDC中國企業級系統與軟體研究部分析師王楠向記者指出:「自2017年以來,中國社交化移動辦公市場逐漸沉澱,廠商更加註重滿足客戶的需求。大中型企業市場成為廠商角逐的重點領域,企業移動辦公已經從單點、通用場景逐漸向深度應用、整體連接發展。」

生態圈模式

在雲之家發展初期便在這一領域深入觀察的宋凱,正在為雲之家摸索一條新路徑,即「生態圈+共創計劃」。

宋凱向記者解釋道,其邏輯在於,美國企業級SaaS廠商做得好的,如Salesforce、Workday、Slack等都是走收費模式。「我們通過收費模式,把中大型企業服務好,再把中大型企業的能力帶給生態圈中的小企業,從而幫助小微企業成長。」

「企業未來是靠多維連接能力和高效率連接能力,去打敗連接能力差和低效的企業。所以生態的能力就是賦能和連接。」宋凱表示,移動辦公的基礎體驗已相對穩定完善,企業期待內外部的深度連接和應用。

「在如何突破管理瓶頸和邊界這個問題上,大企業壓力要遠比小企業大。在一個生態圈中,大企業也會主動破除邊界、賦能並分享利益,然後傳導到小企業中。」他補充道。

據宋凱向記者介紹,生態圈模式的摸索,也正是由雲之家服務的包括萬科、立白等行業頭部企業推動下,謀求更高開放能力的產物。

雖然當前的形態仍是「摸著石頭過河」,但他看好這一模式的長遠發展思路。「比如萬科,現在是近3000億市值,但萬科的未來目標是走向萬億,這裡面的萬億不只是萬科自己,還包括由它核心業務延伸出的生態圈共同組成。小米生態鏈也是這個邏輯。」

具體到雲之家的生態圈,宋凱介紹,這是基於有效且可靠的企業間組織信任連接之上,再具體到組織中的個人業務對接環節,同時針對性打通對應的數據通道,讓企業之間各個階層人士直觀地看到經營中的表現,及時修改決策。

所謂「共創」,則是綜合多家頭部公司訴求的基礎上,進行功能研發和開拓,在完成灰度測試之後,擇機投向市場。這其中的功能可以是企業自行研發或外部研發,若具備通用性,則可將功能進一步開放。

當然,在完全競爭市場,一切發展路徑都存在不確定性。綜合來看,雲之家雖已從金蝶集團中獨立出來,但行業普遍面臨的盈利難題仍無法避免。在此過程中,雲之家還投入人力進行AI智能識別方面的研究,未來希望為旗下產品帶來類似智能助理、主動提醒的功能。

「大家都在培育市場,找到企業有價值的場景,讓企業真正用起來,這是當下的關鍵。」宋凱坦言。

國信證券則在研報中表示,未來的企業服務領域會走向集成化趨勢,會有一些核心的領導者站出來,形成「自有核心工具+開放式 API」的模式,這種競爭不再局限於誰家的產品體驗好,而是屬於生態圈的競爭,畢竟沒有誰能夠有足夠精力完成企業服務的所有需求。

(駱軼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