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兄弟反目,周作人與魯迅決裂後終淪為漢奸入獄十年

兄弟反目,周作人與魯迅決裂後終淪為漢奸入獄十年

原標題:兄弟反目,周作人與魯迅決裂後終淪為漢奸入獄十年



周作人是魯迅(周樹人)的二弟,在新文化運動中,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周作人是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兄弟怡怡、互勉共進。就在兄弟二人增輝新文化時,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哥倆卻突然失和決裂。


1923年7月14日那天,魯迅日記上寫道:"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餚,此可記也"。四天後, 7月18日,周作人寫了封信給魯迅:

"魯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難……大家都是可憐的人,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正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的院子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兄弟反目的個中原由,二人從沒對外辯說,作為為魯迅、周作人朋友的郁達夫在《回憶魯迅》中曾有一說:

「據(張)鳳舉他們的判斷,以為他們兄弟間的不睦,完全是兩人的誤解,周作人氏的那位日本夫人,甚至說魯迅對她有失敬之處。」

另外還有更多人認可的經濟糾紛一說,周氏兄弟母親魯瑞曾對人說:

「這樣要好的弟兄都忽然不和,弄得不能在一幢房子里住下去,這真出於我意料之外。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個道理來。我只記得:你們大先生對二太太當家,是有意見的,因為她排場太大,用錢沒有計劃,常常弄得家裡入不敷出,要向別人去借,是不好的。」


兄弟二人成為陌路人,像長庚、啟明二星,再沒相見。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過世,同一天,周作人接受《大晚報》記者採訪時說:

"關於家兄最近在上海的情形,我是不大清楚的。因為我們平常沒有事,是很少通信的。雖然他在上海患著肺病,可是前些天,他曾來過一封信,說是現在已經好了,大家都放下心去。不料今天早晨接到舍弟建人的電報,才知道已經逝世……"

周氏兄弟,一個成了站在時代前沿為民眾請命的鐵血戰士,一個則躲進小屋以求在亂世中保全自我,寄望當個「隱士」。可形勢比人強,誰又可奈何。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29日,北平陷落。但周作人終於沒有出現在南下避難的隊伍中。他將「苦茶庵」改為「苦住庵」,反覆提及杜牧的詩句「忍過事堪喜」,選擇留在北京「苦住」。



眾所周知,周作人一直醉心於日本文化,他留日數年,將東京視為第二故鄉,又與日本太太羽太信子結婚。但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他還曾在講演里站在民族主義的立場,主張「修武備」、「用強力」來應對日本的侵略。


此後,周作人從實際情況考慮「武備」問題時,看不到中國會有勝算。同時,他脫離當時的中日關係狀況,自認為兩國「都是生來就和西洋的運命及境遇迥異的東洋人也。」所以在1937年前後,周作人對南下表現出的主要態度是遲疑。



當時,許多友人與同僚都對他的選擇表示過關切。因為人人都知道周作人的地位和意義。在中日兩國文化界都備受尊崇的他,不可能如己所願地留在淪陷區做一個普通的順民。


而周作人還在幻想留下來躲入書齋保全自己。他為自己安排了生計出路。先是與文化基金翻譯委員會聯繫,每月以譯稿兩萬字換費用二百;後來又託人覓得燕京大學教課的職務,並辭謝了日偽各方邀約。



但1938年2月9日,周作人出席了日本軍方背景的「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雖非正式「出山」,消息傳出,還是引來一片譴責與勸誡之聲。

茅盾、郁達夫、老舍、胡風、丁玲等十八人發表《給周作人的一封公開信》,表態「民族生死關頭,個人榮辱分際,有不可不詳查熟慮,為先生告者」,「一念之差,忠邪千載,幸明辨之」。根據唐弢的回憶,這一事件更是在青年中造成一種「被原來信任過的人欺騙了、侮辱了似的心情」。



1939年年初突發的一場槍擊事件,讓周作人徹底走向了另一條路。


那天,周作人正與到訪的學生沈啟無在家中談話,一位聲稱來自天津中日學院的李姓訪客求見,進來之後只說了一聲「你是周先生嗎?」便開了一槍。然後對著客人沈啟無也是一槍。為了逃脫,兇手在門外又開了幾槍後,導致一位車夫在這一事件中身亡,兇手則脫身離去。


周作人本人左腹中槍,幸虧子彈被衣服上的紐扣擋住,並無大礙,但頗受驚嚇。周作人不再敢出門,辭去了燕大教書的職務。日偽警區署則在第二天就派來便衣到周作人家中行保護之責,同時也是監視。


而北平淪陷後,日偽政權倡言「北大復校」,由偽臨時政府教育部直接負責。或許是感到遲疑的狀態更加危險,又或許是開始依賴來自警區署的保護,十天之後,周作人就收下了偽北大圖書館館長的聘書,走出了決定性的「下水」第一步。



只要一下水,就順流而下了。周作人接下偽政府聘書後,先任職於北京大學,並成為了東亞文化協會成員;1940年,汪偽政權成立,周作人更被指定為偽教育總署督辦。19425月,偽滿洲國滿十周年,周作人作為汪精衛隨員,赴偽滿訪問,並謁見溥儀。


由此,周作人的身份變成了日偽政權的官僚,「下水」一事,在事實上已經確鑿。


幾種職務,周作人主要是掛名任職,並無多少實務。但對於日方來說,他們要的就是「周作人」這個掛名。

周作人以督辦的身份,在各種場合發表訓詞,談「親仁善鄰」,甚至大談「治安強化運動」。這固然是身在其位的「應酬文章」,但「既非脅迫」,他當然也要自己承擔責任。



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投降了,舉國歡騰,周作人在日記中寫道:「中日均放送發表戰事終了。下午1時頃往綜研所訪坂本與李、陳、黃諸君。雨中回家。」雨中行走,心事迷惘。


12月6日, 周作人以漢奸罪被捕入獄;1946年5月,周作人等14人被押往南京受審,當時,周作人已瘦到只剩52公斤。

周作人自白:"……學校可偽學生不偽,政府雖偽,教育不可使偽,參加偽組織之動機完全在維持教育,抵抗奴化……"

11月,高等法院判周作人14年,周作人不服,聲請復判後,仍被判了十年。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秘密檔案》欄目


?撰稿:胡志強


?編輯:陳錦華


為您揭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衛視 的精彩文章:

2018:留給國民黨的時間不多了
What!神馬情況?蔡英文當局聲望「結構性崩盤」!

TAG:廈門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