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座香港最古老的燈塔,黑夜裡點亮著不老的傳說

六座香港最古老的燈塔,黑夜裡點亮著不老的傳說

外表平凡的燈塔總是容易被人遺忘,但它對香港的貢獻卻是無法忽略:默默地守在遙遠的水域,在漆黑的夜裡指引船隻方向。如今成為了浪漫的打卡勝地。本文介紹香港的六座燈塔,藉此讓讀者得以一窺燈塔的用途,以至它對香港航海歷史的重要性

香港燈塔歷史

香港到中國內地的海上交通在第一之鴉片戰爭(1839-42)前並不頻繁,直到1870年代,西方商人社群才看到香港發展為商港的潛力,建議在香港水域興建燈塔。其實早在1867年,英國海軍測量師里德中校(CommanderReed)已找出三個興建燈塔的地點,包括在香港最東面的橫瀾島、在香港東面的南丫島及香港以南26海里外的蚊尾洲(GapRock)。

這張1873年繪製的地圖標示了

香港水域中適合興建燈塔的地點。

廣州在19世紀容量外商在有條件下進行貿易。

圖為1891至1905年間廣東附近的原始燈塔

1888年,中英雙方經過詳細討論和商議後達成協議,同意在蚊尾洲和橫瀾島兩個最佳選址興建燈塔,為香港港口亮燈導航。協議亦訂明兩座小島均屬於中國領土,不可用作其他用途。

蚊尾洲燈塔的訊號燈組件在瑞典製造,訊號燈離水平142尺。燈塔在1892年正式運作,可惜燈塔在三年後毀於一場風暴

燈塔位置

德忌立角燈塔

香港政府在1875年刊憲宣布,「德忌立角燈塔將於4月16日起亮燈啟用」。德忌立角燈塔又稱鶴咀燈塔(鶴咀是附近的一條村落),以花崗岩建成,至今仍然屹立不倒。自橫瀾燈塔於1893年開始運作後,德忌立角燈塔便失去作用,最後於1896年停用。英國的阿奇博爾.拜爾德(ArchibaldBaird)獲委任為燈塔的看守人。這座燈塔由本地的花崗岩建造,非常堅固,盡顯建造人員的工藝,而圓柱形的設計令燈塔可抵擋颱風的侵襲

德忌立角燈塔舊塔

青洲燈塔

兩座青洲燈塔相鄰而建,體積較小的是舊塔,背後較大的是新塔。

在德忌立角燈塔投入運作後兩個月,青洲燈塔亦於1875年7月1日投入服務。舊塔以本地花崗石建成,約高12米,造價約為德忌立角燈塔的六分之一

自1893年橫瀾燈塔建成後,德忌立角燈塔便停止運作,其後政府在青洲興建了另一座較大的燈塔,以安放德忌立角燈塔的訊號燈。訊號燈搬到青洲燈塔後,燈塔於1906年正式運作。這座「新」的圓柱形花崗岩燈塔高17.6米,採用螺旋形樓梯設計,頂部的鋼鑄訊號燈架亦染上白色。

黑角頭燈塔

黑角頭燈塔在德忌立角燈塔及青洲燈塔建成後一年(即1876年)面世。當時由於黑頭角燈塔的訊號燈裝置被錯誤送到好望角,才延誤了正式啟用的時間。黑頭角燈塔在1966年曾大幅翻新,舊有結構與新的結構結合,並在原有建築上加設上層。樓高兩層的燈塔把訊號燈裝置安裝在屋頂上,有別於傳統的「塔樓式燈塔」。燈塔底層沿用興建於斜坡上的原有花崗岩基座。黑頭角燈塔底層原為燈塔看守員及家眷宿舍。已故的訊號燈監督詹士.迪肯 (James Deacon)曾向華德斯博士表示,有一位看守員的太太在黑頭角燈塔生了小孩,孩子長大後子承父業,亦成為了一位燈塔看守員。

橫瀾島燈塔

橫瀾燈塔位於南中國海,是香港現時仍在運作、歷史最久的燈塔,其訊號燈由巴黎Barbier and Co公司為中國海關製造的。燈塔於1893年開始運作,隨後中國於1898年與英國簽定長達99年的新界及離島租約,橫瀾燈塔從1901年起便由香港政府直接管轄。

在第二之世界大戰時,橫瀾燈塔曾在聯軍空襲時嚴重損毀,而燈塔自1989年起已經全自動化,無需人手操作。現時燈塔除了航作,還會為香港天文台收集本港東面氣象資料。橫瀾燈塔於2000年列為法定古蹟。

燈籠洲燈塔

燈籠洲燈塔(汲星燈塔)於1912年啟用,裝上香港的訊號燈於英國製造,金屬訊號燈架高11.8米。燈籠洲燈塔是香港第二座列為法定古迹的燈塔

南堂尾燈塔

這座燈塔實在位於東龍島最南面的半島──南堂尾上。燈塔在日軍佔領香港時(1941年至1945年)由日本人建造,原本用作炮台以保衛維多利亞港東南面的航道。燈塔以混凝土建成,牆壁和頂部均厚達一米。燈塔內有一間長方形的炮房,面積約40平方米,並設有半圓形弧形牆壁,上有炮孔。炮台於1965年改建為海事處南堂尾燈塔的機房,設有電動導航燈、霧笛、後備發電機及配電板。

參考資料

1. Banister, T. Roger (1932), The Coastwise Lights of China,Written by order of the Inspector General of Customs by T. Roger BannisterB.A., Deputy Commissioner of Customs.

2. De Rome, Frank J and Evans, Neil (1927), Notes on theharbour of Hong Kong, Ye Olde Printerie

3. Gibbs, L. (2005) "Hong Kong lighthouses", Fragrant Harbour, RoyalHong Kong Yacht Club, Vol. XX. Number 223.

4. Ha, Louis and Dan Waters (2001), "Hong Kong"s Lighthousesand the Men Who Manned Them",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Asiatic Society, volume 41.

5. Ho, Pui-yin (2004), "Challenges for an Evolving City, 160Years of Port and Land Development inHong Kong", The Commercial Press (H.K.) Ltd.

6. Waters, Dan (October 2004), "A Jewel in the South ChinaSea", Lighthouse Digest, USA, photographs by Charles Slater.

Reference: HONG KONG MEMORY

專業人士投稿郵箱

如果你需要諮詢香港專業服務

工程、建築、法律、醫療、會計、金融、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匯香港 的精彩文章:

TAG:樂匯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