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淺談音樂養生

「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淺談音樂養生

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淺談音樂養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朱愛華

北京中醫藥大學/楊明珠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衛生、 保生等。養生之「養」, 含有保養、修養、培養、調養、補養、護養等意 ;「生」就是指人的生命,所以養生就是保養人生命的意思。養生包含許多方面,如居室養生、服飾養生、攝食養生、飲水養生、沐浴養生等,音樂養生也是其中之一。

我國很早便有了用音樂養生的記載。《史記·樂書》中描述了音樂對生理和心理的效應—「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指出音樂能調和氣血,改善情緒。《漢書》記載,漢元帝為太子時,曾經「體不安,健忘不樂」,即患有類似抑鬱障礙的疾病,通過吹簫的音樂療法得以恢復。晉代阮籍言 :「天下無樂,而欲陰陽調和、災害不生,亦已難矣。樂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氣不入。」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里寫道「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嗜欲」,認為彈琴奏樂能使人心態平和。宋代的歐陽修也曾通過學琴治好了疾病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則樂之愉然,不知疾之在體矣。」他對音樂療法推崇備至,還說「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而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也曾感嘆「用藥不如用樂矣」。宋金時代著名醫家張子和在《儒門事親》卷三中指出 :「好葯者,與之笙笛不輟。」意即給人演奏用的笙笛一類樂器,可以是一種很好的葯。《紅爐點雪》亦云 :「歌詠可以養性情、舞蹈可以養血脈。」《理瀹駢文》有說 :「氣血流通即是補,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充分道出了音樂對情緒、情感的意義。當人的情緒、情感到達一定程度,只有通過音樂、歌聲才能映射出來。反之,音樂也會影響人的身心,從而有養生甚至治療的作用。

五音產生的身心調節作用可概括為「宮音和平雄厚,莊重寬宏 ;商音慷壯哀郁,慘憮健捷 ;角音圓長通澈,廉直溫恭 ;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順 ;羽音高潔澄凈,淡盪清邈」。五音音色相異,與五臟相對應,將宮、商、角、徵、羽分別屬土、金、木、火、水,即宮聲入脾、商音入肺、角聲入肝、徵聲入心、羽聲入腎。因此,五音可對身體產生不同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總結的是 :「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 ;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 ;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宮音曲調風格悠揚沉靜、敦厚端莊,屬土,性寬厚沉實,入脾能調節消化系統功能,促進食慾。同時能安定情緒,對神經系統和精神狀態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商音樂曲高昂悲壯,能促進全身氣機內斂,調節肺氣之宣肅,具有養肺陰、益腎、泄肝的功效,能調節呼吸功能,增強機體抗禦疾病的能力。

角音曲調親切爽朗、生機勃勃、清澈流暢,具有木的特性,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對精神情緒及神經系統有較好的調節作用。徵音樂曲旋律熱烈活潑、輕鬆歡快,具有火的特點,入於心,又可促進心血管的功能,對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羽音樂曲風格清冽、凄切哀婉,如行雲流水,具有水的特點,入於腎,有促進全身氣機潛降收藏的作用,能滋補腎精、益智健腦,對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功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准媽媽看過來:適量「孕」動調適身心
「膽心綜合征」 是怎樣一種病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