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紙中世界——林延:反映

紙中世界——林延:反映

「鏘鏘」是獅語畫廊自 2011 年來為女性藝術家舉辦的系列群展,今年是 Soft Power 主題展的第 6 回,「鏘鏘 2018 | 女性藝術家聯展」也是獅語畫廊十周年重要活動之一,展出兩位女性藝術家:英格里德·勒登特(Ingrid Ledent)與林延的藝術創作與思考。

本篇我們邀請撰稿人王夢瑤來分析林延的作品。林延自九十年代起,就長期工作、居住在紐約,遊走在中西文化之間。其作品打破傳統架上繪畫和雕塑的界限,將宣紙從線、面、體三維空間進行重新解構進行創作,主題靈感來自於每年在中國的短暫停留,這一次,江南濕潤的空氣讓她重新認識生命中另一個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水。

林延 在獅語畫廊展覽現場

一片水汽氤氳的池塘中,清灰的磚塊點綴出一條小路,片片垂落的宣紙宛若陽光下層疊晾曬的衣衫,在清風中微微舞動,在身側悄悄搖擺。林延於獅語畫廊展出的裝置作品《反映》大膽地轉換了畫廊的傳統樣貌,以片片懸掛的宣紙配合下陷的方形池塘,在畫廊的正中構建出一處詩意的空間。穿行於裝置作品《反映》內,片片紙張看似素淡,卻在迫近的觀看中呈現出微妙的褶皺和紋理,隨著風、光、水影的交纏變化,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與身體經驗。

進入宣紙搭建而成的空間之中,入口處是長而狹窄的,紙張無比迫近,彷彿要將人包裹。而在曲折小徑的末端,空間忽然開闊,一平米見方的小小青磚給了觀者一處宛若天井的停留之地。在這個時刻,對於宣紙的感受不再是過於迫近而付諸身體的感性經驗,而帶著冥想的靜謐氣氛,變成一種內斂而理性的視覺細查。

林延 「反映」 獅語畫廊展覽現場

走出水汽氤氳的《反映》,從宣紙包繞的環境中穿行而出,腳下的青磚將人引向畫廊牆面上展出的幾件架上作品,像是閑庭信步穿過庭院後瞥見的一片園中景色。這組作品仍以宣紙、墨、捲軸等傳統材料為媒,其中依稀可辨在林延作品中常出現的磚瓦形象。作品《荷花池》以墨色浸染的宣紙為底,其上貼合了多層原色的宣紙,紙張微微皺褶的紋路好似池塘上盪起的漣漪。畫面的中心,一朵荷花的輪廓微微凸起,與荷塘樣式的裝置《反映》形成呼應。在如此純凈、樸素卻又細緻豐富的空間結構之中,藝術家對於創作材料的深刻理解被含蓄地傳遞出來。張弛之間,無需傳統的水墨為媒,宣紙的質地和氣息已然揭示。

對於林延而言,宣紙代表著一種「空」的狀態。[1]當宣紙不再僅僅用作書寫描繪,材質的潛能不僅被進一步釋放,揭示出宣紙在中國藝術史中的獨特地位;同時,也在使用方式的轉變中表現出獨特的當代性,且與西方的解構主義、物派等現代藝術思潮相接軌。這種對於中國材料的物質性提煉歷來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顯示出中國藝術傳統在當代語境中的轉化與發展,以及藝術家在面對傳統時的再造與創新。[2]

通過拓印、裱裝等中國傳統工藝,林延對於宣紙的使用總與空間有著甚深的互動,建築、城市、自然等空間觀念在她的作品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或拓印建築構件、或搭建建築結構,林延對於宣紙的使用總充滿著虛與實的微妙張力。從布魯克林的磚,到北京四合院的瓦,林延用宣紙層層拓下城市漸次剝落的建築紋理,也默默收集著正在消逝的生活痕迹。而此次的裝置作品《反映》受到了江南水鄉的啟發,通過宣紙的層疊懸掛,以抽象的建築結構呼喚著某種空間記憶——它是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凝縮轉化,它也是天井乘涼、池邊戲水的影射與呼喚。而這種種空間體驗背後,承載的正是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觀念,也暗暗呼應著畫廊空間所在的城市特質。

林延, 假石(局部), 147x72x7cm, 2018

雖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長期居住在美國紐約,林延依然密切地關注著中國的種種變化,並將在中國短暫停留的經驗轉化為許多作品的靈感源泉。同樣以宣紙搭建的空間裝置《天-1》(2014)與《吸》(2013)暗暗影射著北京的空氣狀況,表達著藝術家對於人與自然的緊張關係、城市化與環境污染等社會議題的思索。與此次展出的裝置相似,這兩件早前的作品也通過懸置於天花板的宣紙裝置,將觀眾納入一個由紙墨構建的沉靜世界。墨色浸染的宣紙構建而成的天邊雲朵,既詩意,又因對於現實的指涉而讓人無限感傷。

林延 「反映」展覽海報

以素淡的黑白兩色和內斂的紙張造型傳遞深刻的情感與關懷,讓宣紙在迫近的空間中帶來豐富細膩的感官體驗,林延的創作將宣紙這一傳統媒材料從既有的使用形式中解放出來。通過當代的藝術語言,林延的宣紙裝置交纏著她的生命記憶、空間經驗和情感關照,傳達出對於材料本身的深刻理解,構建出一個富有哲思與生命氣息的紙中世界。

圖片提供:獅語畫廊

[1] Robert C. Morgan, 「Beyond Xuan」, Lin Yan (exhibition catalogue), (Brussels: Officina, 2014).

https://docs.wixstatic.com/ugd/1ee02f_18cae397a7ae43ec9808cdbba1ac8ac7.pdf

[2]巫鴻,「當代和傳統的嚙合:策略三種」, 水墨藝術與視覺文化的交錯:當代文化機構中水墨藝術,M+ 美術館,2012年12月,http://www.mplusmatters.hk/inkart/paper_topic10.php?l=ch

林延

1961,生於中國北京;1984,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油畫系,獲藝術學士學位;1986,就讀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繪畫材料研究室;1989,畢業於美國布魯姆斯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視覺藝術系,現工作生活於美國紐約。

近期重要展覽包括:2016年「林延」、2014年「林延:不一樣的宣」和「林延:空-氣」、2013年「林延:知止」等個展,分別於台北誠品畫廊、布魯塞爾Officina、紐約天理文化中心、紐約熨斗大廈藝術公共空間展出,聯展包括2014年美國布魯斯博物館「雙城記:紐約與北京」和?2012紙上藝術雙年展?等。作品獲紐約德意志銀行、上海龍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王夢瑤

畢業於紐約大學藝術史研究院,長期關注當代藝術中的跨媒介實踐以及可替代空間的展覽呈現。策展經驗有《王青山和呂俊男:位移》,七堂,紐約,2018;《陳棟帆:昨夜星辰昨夜風》,否畫廊,紐約,2018;《美國劇場》,80WSE畫廊,紐約,2018;《她的日月,遠鄉》,遠方書屋,上海,2018。亦於2017年受上海建投書局邀請出任中國當代藝術史沙龍主講人,並曾為《典藏今藝術》雜誌以及上海Modern Art Base媒體平台撰稿。現任Salt Projects研究員。

點擊以下標題、圖片可閱讀精選內容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YOO 的精彩文章:

世界遊戲:足球和當代藝術

TAG:ARTY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