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少時只知武松打虎猛,今日方識二郎誤良言

少時只知武松打虎猛,今日方識二郎誤良言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一篇課文就是《景陽岡武松打虎》,並對武松這個人產生了無限的敬畏:獸中之王都能打得。

但今日再次品讀這篇文章,不禁覺得年輕人太過氣盛不是好事,太過狹隘亦不是好事。

一、年輕人最忌太過氣盛

武松本是要回清河縣看望自己的哥哥,行至陽谷縣,腹中饑渴,望見一酒家便喚酒肉。這酒家只給他篩了三碗酒,武松再要時酒家說什麼也不肯,只說:「客官要肉便添來,酒卻不添了。」

原來,這酒家的酒名喚「透瓶香」,又叫「出門倒」,號稱「三碗不過岡」。據說,吃了他們家三碗酒不能過景陽岡,吃了三碗以上連他家門都出不了。

氣盛的武松根本聽不進去酒家的良言勸誡,只是要酒,前前後後喝了十八碗酒。

喝完酒的武松拎著哨棒就要走,酒家急忙止住他。

原著中,作者一再筆及武松焦躁,確實如此。之前因喝酒,與人起爭執,打了人,去投柴進。柴進好生款待。奈何武松性格焦躁,把柴進的莊客得罪個遍。

今番,他依然不知醒悟,還是一味的焦躁好鬥,聽不得半句勸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萬事萬物的誘惑;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顯然,這正值方剛之際的武松才二十五歲,真是一個十足的反面教材。

二、太過狹隘亦不是好事

酒家拉著武松回去看榜文,說「這景陽岡上有一隻吊睛白額大蟲,已經有幾十條好漢遭了它的口了。」而武松根本不信酒家的話,知道他是想著他兜里的錢:

「你別胡說!便真有個虎,老爺也不怕!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什麼大蟲來唬嚇我?」

此乃一狹也。狹隘的心胸是無法窺見仁者的善良之心的。

武松離了酒家,約行四五里路,來到岡子下。當他看見一塊颳去了皮的樹榦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的榜文時,他依舊笑說:「這是酒家詭詐,驚嚇那等客人,便去那廝家裡宿歇。我卻怕什麼?」

此乃二狹也。真是:「分明指與平川路,卻把忠言當惡言。」

有人說:「虛榮的人聽不到真話,他只能聽到別人的誇讚之詞。」

這武松雖不能說是個虛榮的人,但至少他是一個自負的人。自負的人容不得別人逆他的心志,只能順著毛捋,除非他自己撞南牆,他才知道原來是痛的。

武松依舊向岡子上走,直到他看到官府的印信榜文,方知有虎,欲待轉身再回酒店裡來,尋思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

此乃三狹也。這個世界上最可悲的榮耀,就是端著。

有些人為了別人口中那句「你看上去好優雅」,於是就永遠保持著優雅的姿態,即使身子板累得咯吱咯吱響,也得端著,你不累嗎?

殊不知夫子云:「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人活著,怎麼舒適怎麼活,何故難為自己。

別人恥笑又如何?不當好漢又如何?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嗎?

太過狹隘的勇敢不是勇敢,是逞能。

三、人仗酒膽,酒借人力:運氣好的武松

雖說武松確實打死了那隻猛虎,但是我只能說:「他趕巧了。」作者是這樣描述這隻猛虎的:

「那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撲,從半空中攛將下來」

如若這是一隻剛好已經吃了半飽的虎,武松能否斗得了它,真不一定。

雖說武松也有千斤的力氣,但若說梁山好漢里力氣大的,我們一定會想到倒拔垂楊柳的花和尚魯智深。但如此有氣力的魯智深,當他腹內空空時,也有失手的時候。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之後,智真長老薦他去智清長老那討個職僧做做。他行至瓦罐寺時,遇見飛天葯叉丘小乙和生鐵佛崔道成。他們鬥了幾個回合,因智深腹內饑渴,旅途勞累,竟當不得他們兩個。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肚子里沒了食物,再大的力氣也沒法發。

而此時的武松是十八碗酒已穿腸,四五斤牛肉已下肚,外結內實,正好一身的好力氣。此時酒力正發作,一身的蠻勁全傾在這吊睛白額大蟲身上了。若他沒喝這麼多酒,若他此時酒力沒發作,也不見得能斗得了這隻虎。

武松大碗喝酒。(電視劇截圖)

《武松醉打蔣門神》一回中,武松自說道:「我卻是沒酒沒本事,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碗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處而來!若不是酒醉後膽大,景陽岡如何打得這隻大蟲?那時節,我須爛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勢。」

人仗酒膽,酒借人力。

送過醉酒人的人應該都知道,人一旦喝醉了,發起酒瘋了,即使是個弱女子,一個大漢也不見得招架的住。

現在,生活的鼓點猶如盛夏的暴雨,又密又急,年輕的我們正值氣盛時,一點就著。說好聽一點,稱你為性情中人;說難聽一點,就是不定時炸彈。不僅炸了別人,而且傷了自己。

物質充裕的年代裡,我們忙碌不堪,但卻不知為何而忙;我們擁有了太多太多,但是我們卻失了心。我們失了一顆誠摯之心,總是懷疑別人的善意;我們失了一顆博大之心,總是以狹隘之心推測別人寬仁之意。

生而為人,何不戒焦戒度(duó)?

作者:明眸,京博國學外聘作者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易經》:人到中年,領悟了這三句話,你會越來越順,越來越好
最高明的中庸之道:高端做事,低調做人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