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學會洗腳,也是打勝仗的一大法寶嗎?

你知道學會洗腳,也是打勝仗的一大法寶嗎?

首發:8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作者:關山遠(新華每日電訊專欄作者)

古希臘歷史上,有一位勇士斐里庇得斯,他是長跑高手,因為他,才有了馬拉松這項運動。

讀解放軍軍史,能夠讀到無數位勇士的英雄故事,他們甘於犧牲、竭力奔跑、追求勝利,用雙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描繪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油畫。 新華社發

最著名的奔跑

解放軍軍史上最著名的奔跑,有兩次:一次是1935年5月,紅軍長征路上飛奪瀘定橋,一次是1950年11月,抗美援朝期間搶佔三所里。

如果能夠穿越到當時,人們會看到這樣壯觀的場景:在崎嶇的山道間,白天,黑夜,年輕的戰士們不停地奔跑,很多人完全是憑著本能在前進,人體的潛能激發到了極致,頭頂熱氣蒸騰,腳下飛沙走石。有的人跑著跑著,就一頭栽倒在地。更多的人,跑到了終點,他們精疲力盡,卻是目光剛毅。

這兩次不惜一切的狂奔,堪稱「生死時速」,也帶來了輝煌的勝利,直接改變了歷史:

飛奪瀘定橋,當時紅軍情勢非常危急,前有守軍,後有追兵,如果不及時渡過大渡河,完全可能變成「石達開第二」。敵我雙方都隔河朝瀘定橋飛奔而去,時任紅四團政委的楊成武將軍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敵人大部分沿河東岸北上,跟我們隔河齊頭前進。如果我們比敵人早到瀘定橋,勝利就有希望,不然,要想通過瀘定橋就很困難,甚至不可能了。

我們要和敵人搶時間!要和敵人賽跑……我們已清楚地看見對岸的敵人仍然還和我們並肩前進」,對岸敵人打起火連夜趕路,紅軍戰士也點起火,並迷惑對方,讓他們以為也是國民黨軍隊,「兩岸敵我的火把,交相輝映,遠遠望去,像兩條飛舞的火龍,把大渡河的河水映得通紅……蠢豬似的敵人萬想不到,大搖大擺地跟他們並排走的,就是他們日夜夢想著要消滅的英雄紅軍,糊裡糊塗地同我們一道走了二三十里。

後來,雨下得更大,到深夜十二點鐘,對岸的那條火龍不見了,他們大概是怕苦不走了。這一情況立刻傳遍全團,同志們紛紛議論著:抓緊好機會啊!快走,快走啊!一個跟著一個拚命地向前趕路。」

紅四團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比東岸敵人提前趕到瀘定橋,經戰鬥後將橋控制,確保了紅軍大部隊安全渡過大渡河。

若干年後,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重走長征路,來到瀘定橋,他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感慨道:一天一夜步行240里,一項世界陸軍徒步行軍的紀錄由此誕生了!

搶佔三所里,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志願軍獲勝的關鍵,第38軍113師在冰天雪地中,以14小時急進70多公里,搶佔三所里,接著又派出部分兵力主動搶佔三所里以西龍源里,這樣,將美軍南退的兩條道路全部截斷。

美軍第9軍第2、第25師,土耳其旅和美軍騎兵第1師,南朝鮮軍第1師各一部陷入志願軍的三面包圍之中。經浴血奮戰,給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沉重打擊。

美軍統帥麥克阿瑟本來想靠這場戰役在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結果慘敗之後,不得不命令部隊向「三八線」實施總退卻,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在撤退中車禍身亡。這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史稱「清長大捷」,志願軍最終收復「三八線」以北地區。

此役結束後,志願軍司令彭德懷寫完嘉獎電,意猶未盡,又在結尾寫下了著名的五個字:「三十八軍萬歲!」

解放軍軍史上,有太多太多「急行軍」「強行軍」的記載。

1938年9月,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日軍蚋野大隊500餘人偷襲殘殺我軍民300餘人,八路軍120師358旅決心在敵人返回縣城必經的滑石片村設伏報仇。

當時敵人距滑石片只有10公里,358旅卻要走25公里,在旅長張宗遜帶領下,八路軍戰士飛速行軍,搶在敵人抵達前20分鐘趕到滑石片村。戰鬥打響後,敵人做夢也想不到這裡會冒出八路軍。是役全殲了日軍蚋野大隊,這是晉察冀根據地1938年秋季反圍攻中的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戰史上的一次經典戰例。

無獨有偶,1947年3月9日,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得知國民黨71軍88師從靠山屯撤往德惠的消息,下令1縱1師迅速插往德惠至農安公路上的郭家屯實施阻擊。

當時敵人從靠山屯撤到郭家屯是80里,1縱1師趕到郭家屯是140里。1師官兵連續14個小時狂奔,終於趕在敵88師之前到達了郭家屯。經激戰後,解放軍大捷。這是解放戰爭東北戰場「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之戰的關鍵一役,東北戰局開始向解放軍一方好轉。

戰後,被俘的敵263團團長蘭松岩驚奇不已:「從沒有見過像貴軍這樣神速的。原來我們偵察50里以內沒有情況,可是走到這裡卻被包圍了,真是莫名其妙。」得知解放軍是從140里外靠兩條腿跑過來的,蘭松岩更是震驚:「140里,兩條腿?神速,神速呀!」

這是大渡河上的瀘定橋(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動靜之間,生死立判

兵貴神速。無論古今中外,機動能力差的部隊,別說打勝仗,命都保不住。

抗戰時期,駐延安的美國陸軍軍事觀察組觀察員魯登,曾親身體驗過八路軍戰士奔跑的能力:為了避免日寇的截擊,大家不得不連續26小時不吃不睡地強行軍。

無論是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志願軍,無論是快速轉移,還是一次伏擊戰,或者雙方几十萬大軍廝殺的戰役,共產黨軍隊的「奔跑」能力,均令對手膽寒。尤其是在圍殲敵人、堵住包圍圈「扎袋口」時,絕對是「飛將軍附體」。

大迂迴包抄,在快速運動中殲敵,與「圍點打援」一樣,都是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的經典戰術。

解放戰爭遼瀋戰役中,為堵住國民黨軍廖耀湘部的退路,解放軍6縱3萬餘名官兵上演了一場捨命越野大長跑,部隊輕裝,除了槍支彈藥,其他的全部扔掉,包括衣服、背包、乾糧袋。

全軍強行軍兩夜一天,兼程240餘里,戰士累得吐血,沒時間吃飯,沒時間架設電台,向敵連續突擊,堵住了廖耀湘兵團主力,把包圍圈的袋口,緊緊扎住。

同樣是在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中,陳官莊收官一戰,解放軍戰士以平行追擊、圍追和超越攔截的戰法猛追猛打,將杜聿明所部3個兵團合圍。

當時國民黨的飛行員目睹了江淮大地上壯觀的一幕:數以萬計的解放軍戰士三五成群,在曠野中疾奔,像無數浪花組成的洪流,先是在國民黨軍的後面,之後平行,然後超越。史料記載:解放軍在追擊中以晝夜六十多公里的速度奔跑,不少官兵因為飢餓和睏倦摔倒在路邊的溝里。

相比於解放軍的神速,杜聿明集團因蔣介石前後矛盾的指揮,加上自身的混亂,沒頭蒼蠅一般,東衝西突,最終在陳官莊陷入重圍。

解放軍陣地上,廣播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第一句就是:「你們現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敦促他們放棄幻想,放下武器,「你們想突圍嗎?四面八方都是解放軍,怎麼突得出去呢?你們這幾天試著突圍,有什麼結果呢?」

跑得快,就是有底氣。

動靜之間,生死立判。戰場就是這麼殘酷。

淮海戰役戰場一角(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學會打綁腿,學會洗腳

紅軍長征抵達延安後,毛澤東與賀子珍在窯洞前有一張合影,照片中,賀子珍打著綁腿。

從紅軍時代開始,綁腿就是戰士們的標配了。1934年10月初,瑞士籍英國傳教士勃沙特在貴州被轉戰中的紅軍第六軍團當作「間諜」扣留,其後他隨同紅六軍團一起參加了長征,1936年4月獲釋。

根據這段經歷,勃沙特撰寫了回憶錄《神靈之手》,這是迄今發現的第一部向西方世界介紹紅軍長征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書中有個細節:「(一個青年農民)參加紅軍後,紅軍先給他發了一件高領的藍上衣,一條像睡褲一樣肥的褲子,一雙草鞋,一頂有帽檐的紅軍帽和一把大刀。新兵馬上就需要自己學會打草鞋和裹綁腿。」

確實,紅軍戰士每天必做的兩件事情,就是打草鞋和打綁腿。綁腿起源於歐洲,拿破崙麾下的法國軍隊曾經大規模裝備過。

今天的科學分析說:高強度的行軍會引發小腿血管的過度膨脹,從而引起靜脈曲張,打上綁腿後可以壓迫血管、加大血液輸送壓力提高血液循環量,以減輕腿部肌肉的酸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尤其重視綁腿,因為擅長奔跑,而且多在山地作戰,綁腿可以有效地防止腿部被荊棘割傷,同樣也可以防止蚊蟲鑽進褲腿裡面,有效提高行軍效率。

打綁腿,很有講究,太緊了會勒得腿疼,血液運轉不暢,鬆了,跑著跑著就掉下來,豈不誤事?史載,一些老兵在實踐中發明了更有效的打法,使用兩副綁腿,一副打在小腿較細的部位,另一副將小腿剩下部分包住。這種打法不但實用而且美觀,讓小腿看起來幾乎一樣粗細。

綁腿還有其他作用。楊成武將軍在飛奪瀘定橋的回憶中,說當時天降大雨,道路濕滑,有人跌倒,又有人因為極度疲憊而打瞌睡,後來,「大家乾脆解下了綁腿,一條一條地接起來,前後拉著走。」攻打天險臘子口時,紅軍缺乏繩索,把綁腿連接起來,攀上懸崖。綁腿還有救護作用,粟裕將軍年輕時有一次被機槍擊中手臂動脈,鮮血狂噴,警衛員臨危不亂,扯下綁腿奮力扎在粟裕傷口將血止住。

1927年秋收起義後,毛澤東上井岡山創建根據地,給當時紅軍的高級指揮員袁文才送的禮物中,有一對皮革裹腿,至今作為文物陳列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這是豪華型綁腿。

綁腿之外,洗腳的事,也得講講。

奔跑能力如此重要,得把腳侍候好。部隊對於宿營後睡覺前洗腳的事,一向是很重視的。不過,國民黨軍隊與共產黨軍隊,關於洗腳,大不相同。

長篇紀實文學《心路滄桑——從國民黨六十軍到共產黨五十軍》記載了國民黨非嫡系部隊六十軍在長春起義後,被改編為解放軍五十軍並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整個歷程,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其中有這麼一個細節,講國民黨部隊中士兵所受的虐待:

「李繼先在國民黨第60軍輜重團第1連當新兵時,一次,給一位姓蔣的班長打洗腳水,水端來後,班長把腳往盆里一伸,燙了,氣得一蹦三尺高,飛起一腳將李繼先踹倒,然後,把洗腳水潑到李繼先身上,再用腳在李繼先的胸、腹、腰、背上一陣亂踢。」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通過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迅速將大批被俘的國民黨士兵改造成自己人,當時他們有個特殊稱號叫「解放戰士」。觸動「解放戰士」靈魂的,往往不是大理論,而是小細節,比如,晚上宿營的時候,班長會給戰士打洗腳水,一批批「解放戰士」都享受了這一「待遇」。在等級森嚴的國民黨軍隊,在被毒打的「李繼先們」眼中,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班長給戰士打洗腳水,就是真實的存在,並非專門為改造「解放戰士」而特別設計。作家李發鎖在《圍困長春》一書中寫了個洗腳的細節:

「當班長的基本功,得把全班戰士的腳管理好,到了營地第一件事是買柴火找鍋燒開水,吃不上飯也要先洗上腳,把走麻木的腳燙得覺得痛了才算好,燙完了再挑泡,有的睡得死死的,班長還要給弄給洗。」

再說說鞋子的事,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得到美械裝備,鳥槍換炮,包括穿上了翻毛大皮鞋,但似乎並不合腳,74師師長張靈甫曾抱怨:「美製軍鞋穿著很打腳,士兵長途行軍全部起了水泡,更嚴重的是捂出了腳氣。」他對解放軍的棉鞋倒是很欣賞,認為「共軍的棉鞋既保暖,又透氣,而且還不會打起水泡。」

與敵人賽跑,與命運賽跑

解放軍軍史上的一次次高強度甚至創造奇蹟的急行軍,是對革命英雄主義的最好詮釋。

這些史實,包含了大片的所有元素:歷史關鍵時刻的懸念、衝突與抉擇,英雄挑戰自我,苦難的過程,輝煌的結果,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及挑戰過程中完美呈現的人類寶貴的勇氣,以及人性的光輝與人的價值。從美學的範疇來講,這是一種崇高之美:莊嚴、剛勁、雄渾。

遙想當年,那些年輕的戰士,拚命奔跑,誓死向前,與敵人賽跑,與時間賽跑,也是與命運賽跑,還有什麼比這更讓歷史充滿張力和魅力嗎?作家李峰在《決戰朝鮮》一書中,還原了38軍113師穿越朝鮮半島的山林、雪地、原野,趕在機械化的美軍前搶佔三所里的場景:

「113師的官兵們已經要熬干身上的最後一絲精血了。他們邊打邊跑,擊垮無數股南韓散軍,一步也不停地向三所里狂奔。一些戰士跑著跑著就倒在地上就此不起。一些戰士疲倦到極點就躺在路中間,讓戰友將自己踩醒後接著跑。最苦的是炮兵,沉重的部件和炮彈壓得他們腰都直不起,卻一步都不能脫離步兵。現在,支撐113師前進的已經不是體力,而是純粹的精神力量了。」

絕對是世界紀錄!14小時急進70多公里,還是地圖上的直線距離,而且還是在陌生國家的冰天雪地中——要知道,1990年海灣戰爭,現代化的美、英軍重型裝甲部隊在平坦的伊拉克沙漠上,每晝夜的進攻速度也才50到60公里……

決定戰爭勝負的,遠不只是武器裝備,還有戰士的紀律、信仰、鬥志和犧牲精神……精神的力量,在歷史中一次次讓人肅然起敬。楊成武回憶飛奪瀘定橋時寫道:

「隊伍像一陣風一樣迎面捲來,又像一陣風一樣從我們身邊刮過去。但每一張臉,每一雙眼睛,我都看得非常清楚。在走過的隊伍中,『堅決完成任務,拿下瀘定橋』的口號聲,此伏彼起。這聲音壓倒了大渡河的怒濤,震撼山嶽。隊伍前進的速度更快了。在行軍縱隊中,忽然一簇人湊攏在一起:這群人剛散開,接著出現了更多人群,他們一面跑,一面在激動地說著什麼。這是連隊的黨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在一邊行軍,一邊開會啊! 時間逼得我們不可能停下來開會,必須在急行軍中討論怎樣完成黨的任務了。」

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軍隊的意志力,信仰、信念、信心,英雄交響曲。要知道,兵貴神速之後,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畢竟,拚命跑過敵人,不是目的,目的是把敵人阻擊在自己面前,等待戰友們聚而殲之。在極其艱苦的急行軍後,接踵而至的,是更為艱苦的阻擊戰。

奔跑精神永不過時

1948年9月,解放軍在牢牢圍困長春數月後,10萬大軍南下攻擊錦州,關上國民黨東北軍隊撤回關內的大門。當時,10萬大軍在9天時間內,乘坐火車悄無聲息地來到遼西,如神兵天降。這是解放軍機動能力的一次大提升。時至今日,部隊機動能力較之當年有了質的飛躍,令國人欣喜。

但不論機器能力有多強大,甩開雙腿奔跑、敢於勝利的精神,永不過時。

更多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