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面獸、九頭蛇……《山海經》中的奇珍異獸都是古人想像嗎?

人面獸、九頭蛇……《山海經》中的奇珍異獸都是古人想像嗎?

「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

這些記錄在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里的異獸到底長什麼樣?

這些中國神怪傳說都是真的嗎?

中國神怪傳說與信仰的歷史幾乎與中國文化史等長,由此產生和發展出了大量的知識與思想,涉及到中國古代的思想、信仰、哲學、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不了解這些,很難真正地理解古人的一些思想與行為。而在這一方面,《山海經》無疑是一部具有根源性的典籍。

本期話題

我是《山海經全本譯註精解》和暢銷繪本《山海經》文字部分的作者孫見坤

我是暢銷繪本《山海經》的作者、插畫師陳絲雨。

如果你也喜歡《山海經》,對中國的神怪文化感興趣,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山海經的故事,歡迎提問!

《山海經》中的異獸長什麼樣?

蔣志岩:老師您好,關於燭龍山海經里是最早出現的嗎?其他還有什麼書介紹過燭龍?您怎麼看燭龍的形象?他的原型會是什麼?謝謝老師。

陳絲語:燭龍最早的出處就是山海經。在《大荒北經》有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里,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海外北經也有類似的說法:「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 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兩者雖有不同,但都是開眼為晝,閉眼為夜,身長千里,所以郭璞在注中便認為燭龍和燭陰乃是同一物。我畫的是海外北經描述的燭龍。在淮南子中也有燭龍的記載,楚辭天問里也提到「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關於燭龍的由來有幾種說法,最古老的說法燭龍是太陽,袁珂在《山海經校注》 中把燭龍與開天闢地的盤古等同起來,《廣博物志》 卷九引《五運歷年紀》:『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我自己畫的山海經的注釋作者孫見坤也是贊同袁珂先生的這種解釋的。燭龍的神性和盤古確有相似之處。燭龍掌管日出日落,四季變化,不飲不食,這樣的神力確實像開天闢地的神。另外也有說法說燭龍是象徵天上的星宿,甚至也有說燭龍其實是極光的化身。我覺得這些說法也有些道理,燭龍也許是古人對某種特彆強大的自然力產生的無比敬畏的想像。

墨如意飛:我記得看過說山海經在南大荒寫過一種「人」,根據描述特別像今天的企鵝,那是不是代表當年真有人抵達過南極?

孫見坤:你說的應該是《大荒南經》中的「驩頭」。如果你看了完整的上下文就知道這不可能是企鵝。讀《山海經》時切忌斷章取義,輕易拿今天的動植物去比附,尤其是在《海經》的部分。

詭見:您好,我了解《山海經》以來,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書中經常有完全不合常理的神怪,比如說無頭,單腳?

孫見坤:你說的這種神怪大多出現在《海經》部分中。現在一般認為,《海經》是對已經失傳的古「山海經圖」畫面進行描述的文字。上古早期的繪畫技術還比較幼稚,加上描述的人可能對圖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將畫面上一些特定的場景當作常態寫了下來。比如畫上的人可能是側身站著,便被誤以為是只有一條腿。當然,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

普利卡將計就計:請問蚩尤的坐騎真的是熊貓嗎?

孫見坤:我認為不是。面對古代傳說,切忌簡單地用現在的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現象來往上套。古代傳說中的很多動植物名與現代的動植物名,並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係。

迎風起舞的喵星人:在甘肅渭源縣有鳥鼠山,敦煌有三危山,這些地方是後來人附會的呢,還是《山海經》里的準確記載?

孫見坤:現在的鳥鼠山應該是《山海經》中的「鳥鼠同穴之山」,而三危山可能是後人的附會。

《山海經》的內容都是虛構的嗎?

wxy:山海經是純虛構的嗎,裡面有沒有一些事實?

孫見坤:有的,例如《大荒東經》裡面提到了商代的先王王亥,他是商湯的七世祖,《史記》中將他的名字寫作「振」,《漢書》中將他的名字寫作「垓」。而根據出土的甲骨文,他名字的正確寫法正是「亥」。也就是說,《史記》和《漢書》寫錯了,而《山海經》寫的是對的。

善忍勤瘦:山海經所描繪的地理內容是,中國周邊地區的,還是地球上各大洲的都有?

孫見坤:這個問題迄今沒有定論。有認為描述的是中國及周邊地區,也有認為描述的只是中國境內的某一片地區,還有認為描述的是亞洲、歐美、非洲,甚至整個世界。相比較而言,專業學者多數認為描述範圍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或是國內某一地區),而非專業出身的愛好者們更多喜歡將其解讀為全世界範圍。

a red balloon with anchor:請問山海經這本書的內涵是什麼呢?我當時讀的時候只是奔著那些怪力亂神的插圖去的。

陳絲雨:山海經是一本上古時代的奇書。成書年代大約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期,作者不詳,現代學者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非一人。山海經一共18篇,其中《山經》五篇為一組,以四方山川為綱,記述內容包括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海經》中的《海外經》五篇是為一組,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5篇為一組,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大荒經》五篇為一組,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和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故事。山海經看似荒誕不經,其實包羅萬象,豐富的內容涉及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為現代學者研究上古時代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我覺得山海經就是古人眼中的世界圖卷,也許古人真的見過那樣的神怪奇獸,到過那些山川湖海,拜訪過奇風異俗的國家,然後記錄成書,流傳給世人。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山海經留給我們的是一方想像的凈土,一個充滿秘密的寶庫,等待我們去發掘。

Harvey山海經的精髓在哪部分?

孫見坤:我很不贊同將古書簡單地分成「精華」和「糟粕」,一部書何處是精華,對於不同的讀者而言是不一樣的。研究歷史地理的人會覺得《山海經》的《山經》部分是精髓,研究神話的人會覺得《海經》部分才是精髓,而研究諸子哲學的人可能會覺得整本《山海經》都沒什麼精華。所以不要管什麼精髓不精髓,且去讀它。對完以後,你覺得你喜歡的、你有興趣的、對你有益的內容,那就是這部書對你而言的精髓。

Su0221:您好,我想問一下《山海經》有沒有比較具有故事性的內容,我看裡面主要是一些關於動植物、山川江海的簡單介紹。

孫見坤:《山海經》中是有很多故事性的內容,比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黃帝蚩尤之戰等等。但是《山海經》產生的年代很早,故事的情節比較簡單,文字也很簡短。

為何《山海經》神鬼元素在中國受眾較少?

守侯/期盼:這麼多神怪,這麼多素材,卻總是拿著猴哥糟蹋……

孫見坤:你提的這個現象很值得思考,我覺得至少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古代的志怪小說,多數是以短篇的形式出現,改編難度很大,對編劇要求極高。而長篇神怪小說的質量普遍不高,改編難度同樣很大,而且往往會涉及宗教問題,處理起來更為棘手。

第二,由於曾經的一段特殊歷史時期,使得中國的神仙信仰和神怪文化一度中斷,一些曾經婦孺皆知的神怪人物現在對很多人來說已經變得十分陌生。而在這個時期,《西遊記》是極少數的漏網之魚,同時還有戲曲、曲藝、小人書等不同形式,積攢了深厚的群眾基礎。當「IP」的浪潮到來後,自然成為投資者的首選。

第三,中國神怪文化相關的古籍,整理的較少,而且多數是學術性的整理本,缺少真正面向大眾的整理本。而影視從業者閱讀古書的能力大都比較弱,因此他們面對這樣一座文化遺產的寶山,卻難以深入挖掘。

我覺得,如果影視行業能多和相關的研究者合作,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方式。

小兔子瑩:陳老師好,《山海經》可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關於如何把山海經普及化您有什麼思考么?我是一家圖書公司的編輯,我們準備做一系列的山海經類圖書,讓更多的國人認識精彩的山海經,想和您一起深入探討下!

陳絲雨:近幾年隨著國學熱的興起,人們對於山海經確實越來越有興趣了。雖然很多人對山海經這本古籍不太了解,但是對山海經中的經典形象還是很熟悉的,像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女媧,這些故事都是膾炙人口,只是人們不知道這些故事出自山海經。市場上對山海經的改編也很多,從影視劇到遊戲,一些經典形象登上熒幕對山海經的推廣還是有相當的作用的,可以激起觀眾的好奇心,去了解這些角色的來源。

山海經的繼續普及,一方面,市場上需要更多,更有創造力的改編,繪本,電視劇,電影,動畫,遊戲,漫畫,手札。。。各種途徑都可以,把山海經中更多的角色帶到讀者面前,不僅僅是人們熟悉的那幾個角色,比方說九尾狐就被改編的很多了,山海經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形象沒有被發掘出來。另一方面,我覺得對山海經的再現必須尊重原文,所有的創造是忠實于山海經本身的。就出版業來說的話,一本精彩的山海經圖譜能夠吸引更多人去研究山海經。圖畫是山海經的靈魂。通過改編的,吸引讀者回歸到本真的,通過現代的,回歸到古老的,這樣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山海經會越來越普及。

做你的貓i:感覺《山海經》不被眾人熟知,是因為沒有普及或者被賦予美好的故事和寄託,簡單分析一下陰陽師一個日本和風遊戲,人物就是妖魔鬼怪,但是他們都被前人賦予美好的故事,還有人把它們當成神,這是不是信仰,有信就有仰,我們要承認陰陽師後期的營銷團隊好,有時承認別人好,也是一種態度,中國缺的是匠心,不缺匠工。

陳絲雨:確實,我最初畫山海經還是2006年,那個時候我的同學好多都沒有聽說過山海經,許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書。但是說起精衛,西王母,九尾狐,大家還是很熟悉的。山海經里其實並不缺好故事,即便有些形象沒有故事,形象本身也非常能引發聯想了,只是太過久遠,我們缺乏有人將這些形象,這些故事帶到年輕人的面前。近幾年山海經的市場化做的好多了,山海經也變成比較火的題材了。被改編成電視劇,遊戲的也不少,像大魚海棠,後來三生三世里的九尾狐,都是山海經里的形象。慢慢的大家都發現山海經真的是個寶庫,可以再發揮,再創作的太多了。

日本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一直很好,像陰陽師裡面的形象許多中國人都挺熟悉了,特別是看著日漫長大的年輕一代,對姑獲鳥和安倍晴明的了解比山海經多,也不奇怪。近幾年我們也掀起了國學潮,對山海經的挖掘和改編也會越來越多,現在商業運作也很成熟了,比起好形象,我感覺確實更缺好故事,從古老的文化當中取其精華,做出超越一切市場上已有的作品,做出神形兼備的佳作來,還需要更多藝術家的努力。

吾岩修時:請問為什麼山海經的神鬼元素在中國受眾較少,但可以在日本流傳下來?是歷史還是思想原因呢?

孫見坤:日本的妖怪學或是說妖怪文化,其實是19世紀末以來,經由井上圓了、小泉八雲、柳田國男等人搜集、總結、整理的。60年代以後,藉由大眾娛樂的復甦與發展,逐漸擴大了影響。而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使用《山海經》中的典故很常見,受眾其實並不少。現在感覺受眾少,主要是近代以來唯科學主義盛行,文人學者輕視這類內容,而大眾又缺少合適的媒介來引導他們了解。

luCp:山海經到底是誰寫的啊?是不是一些傳說的集合,還有為什麼不能像西遊記一樣拍個電視劇也讓老百姓科普下?

孫見坤:《山海經》的作者迄今沒有定論,一般認為它不是某一個人的創作,而是多份古文獻的彙集而成的。現在一般公認這部書的《山經》與《海經》曾經分別是兩部各自獨立的書。《山經》是一部以山為綱的全國性地理志,而《海經》則被認為是對已經失傳的「山海經圖」的文字描述。書中保留了很多神話傳說,但它不是傳說集或神話集,更不是小說。神話傳說只佔了《山海經》很少的一部分文字,而且這些神話都很簡短,又分散在全書各處,互不相連,拍攝成影視劇的可操作性不大。

讀《山海經》哪個版本比較好?

xiaosancipi:現存的山海經是全本嗎?如有遺失,還有哪些途徑補完?普通人想多了解一點讀哪個版本比較好?

孫見坤:現存《山海經》基本是郭璞作注時見到的原本,前十三篇基本是漢代劉向劉歆父子校定的,後五篇是郭璞補入的。至於劉向父子校定的這十三篇和司馬遷看到的是否一致,那就不得而知了。目前學術價值最高的還是清代郝懿行的《山海經箋疏》,現在有簡體字標點本。如果讀起來有困難的話,可以先看張步天先生的《山海經解》(此書不好找),或是袁珂先生為《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編寫的《山海經全譯》

萌小奇:您好!孩子今年13歲了,想看《山海經》,但我不知道買哪個版本的合適,求推薦!感謝!

孫見坤:我不清楚您孩子的情況,就13歲孩子的一般情況來說,直接接觸《山海經》的原文可能稍難了一些,即使是經過白話翻譯的。您可以考慮張步天先生編寫的少兒版《山海經》,或者我和陳絲雨的繪本《山海經》,最好讓孩子自己比較後選擇。

陳陽:我想了解一些古神話,您有沒有什麼書可以推薦呢?

孫見坤:袁珂先生的《中國神話傳說》、《中國神話史》、《中國神話資料萃編》,高亨先生的《上古神話》,馬昌儀選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粹》。

(圖片來自陳絲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問吧 的精彩文章:

在沿海地區生活的中華白海豚,它們還能逃到哪裡?

TAG:澎湃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