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銀礦,中國城市景觀發展的縮影

北京銀礦,中國城市景觀發展的縮影

托馬斯·蘇文(Thomas Sauvin)是一位常居北京的法國藝術家。每個月,他都要到北五環附近一個名為「小馬」的垃圾回收站,收集那些不知何時被物主丟棄了的膠片底片。

(圖片來源:mulpix)

從2009年至今,這些「看似無用的硝酸銀垃圾」,其數量已累積達85萬張之多。這些底片記錄了中國在已過去的銀鹽大眾化時代里,普通人生活的點滴,極大豐富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影像線索。

(圖片來源:zzzyzc)

Sauvin的「北京銀礦(Beijing Silvermine)」項目,不止讓我們回望那個逝去的年代,也讓我們看到了景觀設計在中國的歷史變遷。或許,這些老照片更能讓我們直觀地了解到城市景觀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源:beijingsilvermine)

中國傳統古典園林一直以來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當國家開始迅猛發展,開始走出國門,走向國際時,城市景觀的變化更像是中國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循著本土味道的同時,拚命追趕著時代的潮流。

(圖片來源:beijingsilvermine)

下圖中的畫面,經歷過的你,一定都不陌生。這些「土味十足」的雕塑,在當時,是一種「新奇玩意」,幾乎人人都去合影留念,等同於如今我們的「網紅地」,自拍打卡是一項默認需求。

(圖片來源:beijingsilvermine)

當時的設計似乎局限於具象的思維,在解決溫飽的歲月,設計靈感多來自生活實物,花鳥魚蟲、果蔬日用、風俗信仰......

(圖片來源:beijingsilvermine)

再超前一點,也多是照搬取材國外人文景觀。於當時的中國環境,摩擦出一種不協調的生硬感。

(圖片來源:beijingsilvermine)

我們常見的景觀多是中規中矩,偶有出挑的文化牆、景觀牆、裝飾等,都成為人們追捧的聚焦點。

(圖片來源:beijingsilvermine)

孩子們的遊樂設施不似現在五彩斑斕,物質的匱乏使它更著眼於功能性,即使只做微小的設計,都能使快樂充溢童年。

(圖片來源:beijingsilvermine)

如今,你再也看不到這些景觀的遺影,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圖片來源:beijingsilvermine)

我們現在追求的是設計與靈魂的交流碰撞,更多抽象的思維得以表達。當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展,景觀在創新,這一次,我們留下的印跡又將是什麼?

(圖片來源:Pinterest)

(圖片來源:即刻@宇航員祝以南)

註:本文圖片來源網路,為環球地景編輯整理,僅作學習分享。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感謝您的理解包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地景 的精彩文章:

TAG:環球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