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掌舵的西湖大學要開學啦!補助「國內一流」,有人放棄阿里百萬年薪來讀博
乾貨 | 靠譜 | 實用
來源:錢江晚報
再過兩周,西湖大學在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以後的第一次開學典禮就要舉行了。今年,有120名博士研究生被西湖大學錄取,8月24日將是2018級新生的報到日。按照計劃,到2021年,學校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人數將達到1220人左右。
這所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出任校長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從2015年3月發起辦學申請開始就備受矚目。
施一公校長曾做出這樣的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備受尊崇的、立足中國大地而又充滿中國特色的高等學府,西湖大學。這裡,將擁有世界上最傑出的一批科學家,培養最優秀的青年人才,從事最尖端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如今,西湖大學終於正式掛牌,雲谷校區在建設中,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也入學了。近日,記者跟隨2018級新入學的幾位博士研究生,深度探訪西湖大學雲棲校區。
「國內一流」是什麼概念呢?
一位今年入職的博士後、助理研究員告訴記者,在這裡可以「衣食無憂地做科研」。
「衣食無憂地做科研」,對科研人員來說自然是理想的。不過,吸引他們到來的顯然不會只是金錢。
在行政樓大廳的另一面宣傳板上,排出了學校的師資隊伍,從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開始,又是一牆學術「大神」。
強大的導師是更有吸引力的磁石。目前為止,以西湖大學、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為論文單位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已有幾十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Cell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論文5篇。
教授和實驗室
最看中創新突破能力
記者跟著堯冰清參觀了生命科學院的實驗室。整個研究院的大樓都非常安靜,樓道里一塵不染。看起來似乎整幢大樓里都沒有人,其實研究員們已經在實驗室里做實驗了。
「我們隨時可以找到導師,他們幾乎每天都泡在實驗室里。」堯冰清剛說到這裡,在「實體組織幹細胞與癌症幹細胞實驗室」門口,我們就遇到了蔡尚教授本人,這位斯坦福的博士後穿了T恤短褲正在搬東西。
這是西湖大學目前人氣最高的教授之一,因為他不僅科研造詣高深,而且顏值高、氣質儒雅,已經被奉為「校園男神」。他主要研究成體幹細胞及癌症幹細胞的自我更新機制和分化途徑,並著力於乳腺癌的腫瘤幹細胞研究。
簡單的說,癌症就像一個打鼴鼠的遊戲,一個地方敲下去,它還會自我更新從另一個地方彈起來,導致複發。
「我們實驗室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去找到源頭細胞,研究出哪些細胞是引起抗藥、複發和轉移的源頭細胞,並對它們進行有效干預」蔡尚介紹。
目前,他的實驗室里已經有學生和助理研究人員共10名。在新學期開學前的暑假,2018級新生可以在不同教授的實驗室里輪轉,堯冰清已經輪轉了兩個實驗室。
「我們的輪轉機制和國外的大學一樣,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各個實驗室。」 蔡尚說,「本科畢業生對科研了解不太深刻,所以要給他們一個體驗的機會,這樣他們可以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方向作為今後5年的研究方向。」
蔡尚表示,西湖大學的科研環境「很舒適」,「我感覺和我在美國的環境差不多。從海外回來的這些教授都各有所長,並且我們之間的交流也沒有障礙。雖然西湖大學是新建的一個平台,但從一開始就和國際接軌。」
蔡尚認為,目前西湖大學的學術氛圍很自由,「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資金也充足。而且,目前招來的學生質量和數量都有保證。西湖大學規模小,資源就可以集中,每個老師每年都可以分配到適當的招生名額。」
西湖大學教授對博士研究生的要求是什麼呢?
「我們對學生能力要求還是很高的。」蔡尚說,「首先知識水平要達到國際水平。獨立做科研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朝著最高的標準去要求的。」
「而我最期待的,是學生的創新突破能力。」蔡尚說,「可以不被傳統和權威的概念束縛,能夠勇敢的突破。」
蔡尚坦言,現在已經有不少國外的留學生想要來西湖大學做科研了。「也許目前,還是有很多學生想出國做科研的,但我覺得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願意留在國內。」
在知乎上,「如何評價西湖大學」是個有2600多贊的熱門話題。在下面的回答中,理性分析、吃瓜圍觀、擔憂質疑五花八門。
其中有高贊回答表示:「不看好民辦大學搞基礎科研」,「生物、醫學、理學,這些研發周期長,投入產出比低的學科,是民資能辦好的嗎?」
很顯然,西湖大學的創立者們有不一樣的想法。
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教授,放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回國,這位遺傳學家在演講中曾說:「喬布斯在臨終的時候跟他兒子講,你應該去學生物技術。因為現在這一波科技革命就是生物技術。不管你是做投資的,做實業,還是做其它的,你都應該投身其中……而更令人激動人心的,就是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的結合。」
生物科技和人工智慧的結合,聽上去很抽象。但沒想到記者在西湖大學碰到的第一個人工智慧方向的博士生,開口就說出一個爆炸性話題:「我的終極目標是研究永生。」
阿里出身的軟體工程師
人生理想是研究永生
陸妙善是2018級新生,進入於長斌教授負責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實驗室。
在進入西湖大學以前,他已經可以算「人生贏家」。南京大學碩士畢業,入職阿里3年就晉陞了兩級,還趕上阿里上市,30歲不到就年薪百萬、成家立業,最近還有了娃。
雖然陸妙善是個軟體工程師,但他卻從小有個人生理想:要研究如何延長人的壽命。「因為我小時候身體差,還看到了不少生老病死的痛苦。」陸妙善說,「所以簡單的說,我希望研究永生。」
「永生」這個詞一出來就讓人震驚了,接下來他又說了一連串科幻小說里的概念:意識複製、替代身體的物質載體等等。
「目前能想到的最可能的方向是如何去免除疾病,從而達到延長生命的目的。」陸妙善侃侃而談,「這中間可能會涉及到仿生機械來取代人體的某些部位。」不過他作為工程師的務實性也表示,這只是一個夢想,「現實中我覺得只要能在實現這個夢想的道路上一直做到老,能取得一定的成績就很滿足了。」
於是,這個阿里巴巴的工程師就放棄了高薪待遇的工作,進入西湖大學來搞科研。
「我是做軟體開發的,在阿里巴巴也獲得了許多團隊管理和大型工程管理的經驗。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人生道路給轉回到當初的理想上,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陸妙善在考察對比過許多院校後覺得,生命科學是西湖大學的一個強勢的學科,「更重要的是在跨學科方面這個學校可以做得更好。」
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的軟體
給生物學實驗室工作效率提高千倍
事實證明,阿里出身的軟體工程師是個行動派。作為西湖大學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實驗室的新成員,幾個月前,導師就鼓勵陸妙善到生命科學學院「竄門」,並找到了蛋白質組大數據實驗室的郭天南教授。
「我記得是一個晚上,他來找我,表達了對生命科學的濃厚興趣。」郭天南教授告訴記者,「職業的軟體工程師對生命科學感興趣,放棄企業界的職位,來西湖大學攻讀博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陸妙善在郭天南的實驗室泡了一個月,主動了解蛋白質組學當前的痛點,嘗試跨學科解決相關的軟體和演算法問題。
「我現在就在著手一個比較大的工程,用來提升他們目前實驗室里生物信息分析的手段。我已經和我的團隊做了3個月了,項目已經完成80%。」
通過交流,陸妙善發現郭教授團隊的生物信息分析數據非常龐大,但他們卻還在用傳統的數據分析方式,一些領先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並沒有很好地融入進去。
「我們首先要給他們使用的一些零碎的軟體提升效率,他們現在做一個實驗需要10小時,我們希望把它縮短到20分鐘。」陸妙善說,「其次這些實驗數據的精準度也能有本質的飛躍。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快速分析比對不同細胞的蛋白質組。根據這樣的分析比對結果,就可以幫助預測疾病。」
郭天南表示,做生命科學的研究者非常需要像陸妙善這樣的計算機人才。
「我們現在使用的衛星掃描質譜技術(SWATH)是由瑞士聯邦理工大學的實驗室開發的,我的同事們開發了分析SWATH蛋白質組數據的軟體OpenSWATH,這也目前能夠有效分析SWATH數據的極少數軟體之一。」郭天南說,「但是這個平台使用起來並不方便,是SWATH技術應用的一個主要瓶頸。這種局限主要是因為生命科學研究缺乏專業的計算機科學家。」
在陸妙善這個專業軟體工程師看來,目前使用的OpenSWATH軟體系統「槽點很多」。
這種SWATH技術可以一次掃描出15G的原始數據。「怎麼從這麼海量的數據里鑒定出有哪些蛋白質呢?這是個很繁瑣的工作。」陸妙善說,「他們現在用的這個軟體工具,對於搞生物的研究人員來說使用門檻太高了,晦澀難懂,流程不清晰,界面不友好。並且這些軟體光是部署到客戶端就是一個很麻煩的工作,國內很多實驗室連軟體部署這一步都做不到。另外,那麼大的數據量,居然需要人手動搬運數據。」
為了解決這些「槽點」,陸妙善的團隊不得不先讀懂這個專業的生物學分析平台,讀別人的代碼就像翻譯一門外語寫的小說一樣艱辛。
「但是他們的小團隊在很短的時間裡初步理解了這個瑞士團隊開發的系統,然後從計算機專業的角度重新部署整個軟體系統。」郭教授說,「雖然現在他們的工程還沒有完成,但是我知道以後我們實驗的某些數據分析環節,效率可以成千倍的提高。這種能量是非常驚人的。」
先設一個小目標
發SCI論文
陸妙善去幫生命科學學院的實驗室做人工智慧軟體開發及演算法創新,他自己的導師於長斌不但舉雙手贊成,還特意找了3個有共同志向的小夥子一起組成攻堅團隊。
這個團隊現在一共4個人,除了陸妙善,還有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碩士生宋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王瑞敏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首批本科畢業生安紹維。
陸妙善是團隊Leader,他已經把阿里那套互聯網企業文化帶進了小團隊。小小的辦公室雖然被大大小小的電腦屏幕塞得滿滿,但也不忘記設一個「零食角」,還放了各種排球籃球。
「每天要鍛煉身體的。」 陸妙善說,「隔一段時間要出去團建,每個月要去周邊自駕游。」
更重要的是,作為團隊Leader,他把一個工程項目拆解分工,並設定了很多激勵人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目前的短期目標就是要完成手頭這個蛋白質組學分析平台,這個是基礎,做完之後可以基於它先發一篇論文,當然更重要的是後續可以在這個平台上不斷的優化各個環節的演算法,拿到結果。這個動力對團隊成員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他們現在天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很有幹勁。」陸妙善笑言,「王瑞敏同學甚至有連續2個月每天工作17小時的記錄,晚上偶爾會睡在這個床上。」他指了指靠在牆腳的一張摺疊床。
在這個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實驗室里,不止陸妙善的團隊在給郭天南提供服務,還有機械專業的成員也在幫忙開發硬體設備。
浙江工業大學博士畢業的李相清,目前是這個實驗室的助理研究員。
「我們為郭教授的實驗室,私人訂製硬體設備,可以滿足他們特殊的操作要求。」 李相清笑道,「市場上現有設備都不具有他們需要的許多功能,並且價格還昂貴,還有技術封鎖。」
然後他羅列了一大串正在做的、名字複雜的高級設備:SPE固相萃取設備、自動筆、多功能離心機、單細胞試驗自動化設備等等。李相清舉例說,「一個固相萃取設備市場價格要80多萬,我們開發的至少能幫他節約50%的費用。」
在西湖大學強調學科交叉的背景下,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實驗室近一半的同學都在和生物實驗室進行各個領域的交叉合作,期望可以取得更好的突破。
「工學院的一個重要科研要求就是應用」 陸妙善說,「我們現在做的這些工作本身就是人工智慧的應用領域。我覺得這就是西湖大學的優秀之處,這裡極其強調學科交叉,有充分的學術自由,像我這樣的有明確研究計劃的人就會感覺如魚得水。」
END
活動
推薦
轉折點——專註生物醫藥求職招聘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戰略投資求臻醫學
※上海大學最新研究:冠心病竟由這些基因突變引起!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