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面對有功之臣,秦始皇選擇不殺,而劉邦為什麼不敢留下?
原標題:同樣是面對有功之臣,秦始皇選擇不殺,而劉邦為什麼不敢留下?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古代社會裡經常要打仗,死人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有些死人的方法卻讓很多人表示不喜歡,特別是那種殺功臣的作法,更讓人許多歷史迷們耿耿於懷,為這些出生入死的武將們感到不值。而在歷史上大家也能夠看到凡是開國之君鮮有不殺功臣的,而且越是雄才偉略越是斬草除根十分無情無義。
在這裡和喜歡歷史的朋友們說一下秦始皇和劉邦的故事,來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為什麼同樣是面對功高震主的將軍,在歷史上留下暴政苛刑之名的秦始皇選擇了不殺,而在歷史上留下約法三章愛民如子的漢高祖卻選擇了殺之而後快?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歷史:
先說一下秦始皇這邊。當時他手下有一個名將叫做王翦,一說他大家都很清楚,因為這秦掃平山東六國全是拜他所賜嘛,這才有了嬴政的大一統和始皇帝。當時他還未拜將出征的時候,這時還是秦王的贏政在一次偶爾出遊的時候聽到了他的威名就去請他來為自己帶兵打仗。
而這王翦也真不錯,他知道自己的本領在於勇武過人,而弱點在於領兵打仗,於是他就刻苦研讀兵書、學習領兵布陣之道,並且加緊訓練秦國的軍隊,在各種準備一應俱全之後,就帶著秦國的虎狼之師開始向六國進軍,打的六國是毫無還手之力,很快按照計劃將趙燕楚三國給幹掉了,這時候班師回朝的他卻忽然提出了一個要求,我要卸甲歸田!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按照秦制他帶兵打仗是要受封賞的,可也就是壞在這個受封賞上面,因為他之前的戰功已經拜了大將軍,這在秦國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再拜往哪兒拜,總不能拜秦王,讓秦王去靠邊稍息吧。他認為自己這樣會功高震主,會有殺身之禍,所以還不如主動請辭,留一條命比較好。
而這時的秦王是何等的雄才偉略啊,站在睥睨古今、志在天下的他來說,他能不知道王翦心裡的那點想法?但是他還真沒有把王翦放在眼裡,因為從他自身來說,他幾百年的王族血統,一般下面的將軍是不敢和他叫勁的,而且他的統一大志還沒有完成,還有待下面的將軍們去效力呢,如果殺了誰還為他賣命呢?何況這王翦還這麼懂得進退,他十分高興,於是對他說了句心裡話,你留下吧,我不殺你。
再說一下漢高祖這邊。在取得大漢天下之後,這劉邦可是毫不留情地咔嚓咔嚓地把韓信給幹掉了,雖然不是他自己動的手,而是承蒙他家裡那位能里能外的呂后乾的,不過這和他乾的沒啥兩樣子。那大家要說了,既然他這麼愛民如子,為何就不能容下韓信這個戰神呢?
其實這裡面的原因比較複雜,首先我們看看劉邦這一邊,他自己本來就沒啥底氣,因為他是市井出身啊,他可不像贏政那樣有著貴族血統,能夠不把下面的人放在眼裡。而且他自己是造反起家的,所以也害怕下面的人會效仿自己。
此外不得不說這韓信雖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他卻也是不懂進退之人,起碼和王翦相比那差的可是太遠太遠了。人家王翦知道要以退為進。可是這時他已經有點得意忘形,全然忘記自己小時候忍受胯下之辱的那個好耐性,反倒以戰功處處顯擺著要好處要爭著封王,這讓本就猜忌他的劉邦更動了殺他的心思。如果他能夠看透這一切,學一學王翦,也許就不會落下如此下場。
※一代流氓頭子杜月笙,發現自己被綠了,後面的做法讓人感到膽寒
※這個將軍差點被砍頭,最後被畫在門上幾百年,你知道他是誰嗎?
TAG:古往今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