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立秋以後,灸透這五大穴位,橫掃體內濕寒!

立秋以後,灸透這五大穴位,橫掃體內濕寒!

1800多年前,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葯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現在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濕性黏濁,如油入面!體內濕氣重了,吃再多的葯,打再多的針也是不嫌夠的!而這時候如果你艾灸,就會發現祛濕太輕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艾灸後皮膚表面出現水汽、水泡,正是快速祛除我們體內濕氣的表現!

故而,在秋雨飄飄的時節,我們用艾灸來祛寒濕,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艾灸的開郁、補陽氣作用,可以快速運化濕氣,蒸騰濕氣,就像太陽蒸發濕氣一樣!

特別注意

寒濕氣往往通過5大穴位進入體內

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癥狀」;

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癥狀;

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癥狀。

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防治寒濕入體!

1、日常保健艾灸

體內有寒濕,可以取穴:中脘、神闕、關元、命門、足三里、大椎、豐隆、陰陵泉等。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溫散寒邪、活血止痛、補中益氣、溫陽補虛、排毒邪熱、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等功能。

灸法:艾條溫和灸或隔姜灸。每穴15分鐘左右。

2、泡腳

有一個簡單的祛除寒濕的方法——熱水泡腳,泡腳之後別忘了按揉湧泉穴。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水中加花椒,簡簡單單祛寒濕

花椒不僅是常用的調味料,而且還是一味中藥,花椒歸肺、腎、肝三經,它有溫中止痛、去濕散寒、袪寒、補腎陽、明目、消食等作用。

方法:先抓一把花椒加入適量水中煎,待藥效充分融入水中時倒入盆中,先熏雙腳,等水溫降到能下腳時用來泡腳。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加入熱的花椒水,水以蓋過腳踝為好,泡20分鐘左右(根據自身感受調整時間,盡量不要超過20分鐘,避免出大汗),以全身微微冒汗為宜。

艾灸大學堂:專為艾灸愛好者和從業者打造的精品閱讀和學習平台,在這裡,一個艾灸小白也可迅速成長為艾灸高手!一人知艾,全家享福,從此小病不上愁!趕緊掃描關注下面二維碼,進入艾的懷抱吧!

女子艾灸大課堂:專為女性打造的艾灸知識學習平台,每天都有學習資料更新,記得每天來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她多年慢性咽炎,灸2次顯效,灸了八次再無複發
卵巢囊腫艾灸後會怎樣?90%的人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TAG:艾灸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