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裡最靚麗的一道風景,是這群阿奶
走在麗江古城的石板路上,總會遇見兩三個這樣的納西阿奶,身著最傳統的老式納西服裝,坐在石階上,一個背簍,一匹簸箕,一身手藝或者自家種的水果成了她們全部的財產。
賣米糕的納西阿奶
在木府大門前,有幾位老人家長期在這裡賣米糕,而其中有一位老奶奶,她的年紀看著差不多90了,蒼老的面容上刻畫著慈祥親切,深深的皺紋里書寫著歲月沉浮。她微笑著,叫賣著,向來往的遊客介紹她的米糕:「這是納西米糕,非常的好吃,很香很軟,來嘗一碗吧!」看著她滿臉的微笑,那是一種很簡單的幸福。
納西米糕
納西米糕,色澤比較鮮艷,質地鬆軟,它是麗江較為傳統的點心。以前的米糕質地比較粗糙,沒有果醬,每到傍晚會有人挑著擔子來家門口叫賣,一塊塊三角形米糕曾虜獲了無數小孩的芳心。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米糕的加工也越來越精細,口感也越來越細膩了。
慈祥的微笑
在古城的一個石階上,一個老奶奶笑呵呵的用納西話對我說:「阿妹,買一串葡萄吧,剛摘的」,她的話語里充滿了幸福與滿足。這是納西族人的一種性格特徵,與世無爭,熱愛生活,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也很滿足。
縫製納西香包
當我看見這位納西阿奶的時候,她正在認真的縫製香包,在我們看來,往一塊小小的布裡頭包各種香薰草藥並不難,但是對於奶奶來說,卻是一個細緻活。她的視力已經不如從前,香包很小,差不多只有一根拇指粗,但是她依然一針一線的縫著,她說道:「我的香包可以預防感冒,夏天還能防蚊蟲叮咬」。在這樣的年紀,能對一件事情付出如此心血,不由得讓我心生敬意!
納西藥包
她們在這裡長大,隨著古城的開發與商業的發展,也許現在已經搬出了古城,但是每一個街道,每一條巷子,她們比誰都熟悉,雖然古城的商鋪不斷地在更替,但她們對於古城的記憶已刻入腦海,縱使時間流逝,依然歷歷在目。
她們穿梭於各個巷子,在古城裡,她們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綠色食品,純手工製作成為了她們的專有名詞,同時也積累了一批忠實的客戶,很多人願意走路到巷子里買她們的青菜和水果,既便宜,又健康。
穿梭於街道
在出古城的路上巧遇一位正在賣西梅李的老奶奶,她頭髮花白,脊背彎曲,前方放著一個裝滿西梅李的籃子,都是剛摘來的,表面還浮著一層白色。老奶奶對我說:「這是我家自己種的新品種李子,只有五棵,但是結了很多,平常沒事兒,就讓孫子們摘下來,我就拿來這裡賣了」。
這種李子我也是第一次見,差不多有雞蛋那麼大,也是橢圓的,而且顏色很深,炎炎夏日,看著就想拿它解渴,嘗了一下味道,很甜,它的核也是長的,味道跟普通的李子差不多,但是它的外觀卻吸引了不少遊客過來圍觀購買!
西梅李
在麗江古城四方街往獅子山的石坡上,遇見一位正在賣水果的阿媽,她前方擺了一筐仙人果,吸引了無數的遊客,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她就一直在這個角落裡,如今路過依然還在原地。
仙人果很新鮮,她不停的在那裡低著頭剝皮,有個小娃娃想伸手過來摸仙人果,她立馬伸手制止,「不要摸,小朋友,這種水果會扎手的」,那個小朋友聽了趕忙縮回手。即使仙人果長滿了刺,但是也阻擋不了遊客品嘗甜美果肉的慾望。
仙人果
她的草莓也很特別,個頭很小,差不多只有彈珠大小,表面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草莓籽,顏色很鮮艷。麗江的雨季,田間阡陌的草叢裡都會滿地結著野草莓,也許這就是其中一種吧!
草莓
麗江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除納西族外,還有白族、彝族、藏族、傈僳族等,我恰巧也遇到了一位正在編彩辮的白族老奶奶。她很溫和的撫摸著小女孩的頭髮,然後將其一股一股捋成小彩辮,認真細緻,滿面的慈祥和藹,讓人看著心裡無比溫暖。
辮彩辮
麗江古城,融合萬千文化,包容萬千差異,各族人民在這裡和諧相處,各民族文化也在這裡釋放異彩,當你走進古城,看到的是最具代表的民族建築,體驗到的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圍,而這些老奶奶也在這裡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TAG:走進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