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半生,李可染;後半生,石朴

前半生,李可染;後半生,石朴

石朴的繪畫生活有一個「百年孤獨」式的開端。

12歲時,出身中醫世家的石朴在鄉間隨侯繼明老師學習中國畫,初臨《芥子園》,觀師家所藏古畫,對中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父是解放後任當地岐山縣城的第一任衛生局長,雖然在那個年代物資匱乏,條件所限,但仍非常支持石樸學畫。

1966年文革起,那時的衛生局長會時不時下鄉巡診,石樸父親會帶著石朴在山區巡回醫療,翻山越嶺,有時在山裡一走就是一個月,在給當地窮苦農民看完病後,讓小石朴給那些窮苦農民畫像寫生,畫完之後,送給他們,那些善良的窮苦人民非常高興。這給石朴極大地信心,打下了堅實的速寫造型能力。

當時在其父的支持下,石朴老師經常參加當地文化館舉辦的各種形式的展覽。石朴所畫的內容因畫面生動,很有生活氣息,所以經常受到大家的好評。1968年,因需知識青年下鄉,已經養成繪畫習慣的石朴速寫本不離身,水庫、工地、田間,一有餘閑,就進行速寫,積累搜集素材,成了美術宣傳的活躍分子,其間根據下鄉的農村生活創作出油畫《傷痕》,入選陝西省美展,受到當時陝西美術界的廣泛好評。

回顧那個時代美術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一九五六年夏天,國畫山水大師李可染為首的,有張仃、羅銘等組成的「八省寫生之旅」,期間各位大師均以各自技藝表現山川河貌,各自風流。張仃老師的焦墨山水自此成型立派,而羅銘老師兼論各派技法,高古悠遠,與可染大師交流甚多。

據回憶記載,他們一行在浙江會稽境內,過山陰道中,偶然遇雨,見茂林蔥鬱,聽奔流如管弦,已成心中意象,再讀前賢名句,可染老師遂有感而發,日後引此為創作題材,遂成「千岩萬壑」之想。雖然李老師1956年畫了一張《蘭亭圖》卻實在無法表現「群山競秀,萬壑爭流」的壯麗景色,所以,李可染只能在題跋中寫上「匆匆寫生,殊未盡意」八字,後來還畫了幾件這類題材的作品,但都不滿意。李可染意識到他必須擺脫寫生的《蘭亭圖》,以完全想像的詩性構圖和筆墨,來重畫「山陰道上」他從生命深處感受到的「山川蓬勃生氣」。於是,才有了《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圖》。

《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圖》成為一個時代的絕響。文革時期國畫成為「黑畫」被專政,「要為祖國繪就壯麗山河」的可染老師終究難逃一劫,而其一生的意識形態創作傾向並沒能讓其遍歷祖國河山,祖國大江南北的千岩、萬壑,這樣的豐富題材將由誰來扛鼎?誰來弘揚古賢山水之意境美好?

年輕的石朴老師此時只是一味地喜好繪畫,他仍然在孤獨地尋求自己對美的發軔點,曾經為得到一本1950年代發行的《美術》刊物而驚喜不已。1969年,當時一位朋友把自己家收藏的一本珍貴的線裝本五代荊浩所著的《筆法記》送給石朴。這本荊浩晚年所作的山水畫如何用筆的重要著作,讓他如獲至寶,反覆閱讀,反覆領悟,憑著對中國山水畫的熱愛,對傳統的敏感和超常的領悟力,加之自小在家裡打下的較好古文功底,使他能夠在片言只句中領悟中國山水畫的奧秘,在似懂非懂中,由淺入深,不斷思考摸索,從而在早期埋下了弘揚中國山水畫的種子。

因為孤獨,他不被外界所動;因為孤獨,他求索不已;因為孤獨,他更有了學養上的提高。

時光進入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候原本屬於這個民族中國畫從文革衝擊中開始重新復甦。當時,石朴剛剛20歲,參加了負責美術工作的安正中老師在寶雞辦的一個班,他的《師徒倆》(創作於1970年)的草圖剛剛勾出,就受到安老師的極大讚賞,他把這張國畫草圖作為範例推薦給同學學習(當時在這個班上學習的幾位同學現已當今中國畫壇的大畫家),後來這幅畫被送到北京以及全國各地巡迴展出。這足以體現年輕的石朴對中國畫的領悟力和感受力非常強。

由安正中老師引薦,1974年,石朴結識了因文革衝擊回美院教書的理論功底非常強的56「八省寫生之旅」中的一位大家——被美術史忽略的國畫山水大師羅銘老師。羅老師看他的作品,感到其才可居,遂對他心指導,包括一些具體的畫法過程的要點。羅銘老師說:「大畫要當小畫畫,小畫要當大畫畫。」意思是小畫不能畫的空洞無物,而畫大畫不能緊張拘謹,要像畫小畫那樣放鬆。要做到這點當然不容易,正如老中醫所說:膽愈大而心愈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就是說,既要大膽又要細心,既要有想法又要有方法才行。

羅銘老師畫畫非常認真,據他說可染先生畫畫更是嚴肅認真。所以他們經常對畫面中不滿意的地方挖補修改,追求精到和完美。羅老師再進一步就是指導石朴觀摩臨摹宋畫、元畫、黃秋園的作品,通過黃秋園的作品,再往上追溯石濤以至於很多古代的優秀傳統。

這些傳統,包括中醫,更是石朴少時接觸或一心嚮往的東西,他迅速領悟。從他的畫中,可以看出他至少是從荊浩,比如說像石濤八大時期石溪一直到黃賓虹,還有像包括傅抱石,包括趙望雲,這一路下來甚至包括石魯的影響,可以看出來這些先生對他的啟迪。

石朴老師由家鄉岐山而到西安,都在秦嶺北麓,終南山下,幾十年來,無數次的深入和穿越秦嶺,採風、寫生、遊歷,可說對秦嶺是比較熟悉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始,他又身體力行,南下遊歷,數年遍游山川,深入真實山水間,感悟世代相傳的人和自然的關係,把自然詩化,把自然擬人化,是把真情實感到自然裡面去。他的創作,也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結晶,與他自小打下的國學根底密不可分。而他最厲害的是將其中的國學精粹融會貫通,不斷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助長心中「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圖」。這,有太極圖,太極的影子。

1972年,石朴拜太極名家李雅軒高足賀洪明先生和楊治國先生為師,開始學習楊氏太極拳。由此開始了以太極悟道,以道入畫,開始了踐行一生的太極書畫兼修之路。我們知道,太極拳是養氣之功,石朴老師在這種過程中養成浩然正氣,養成清靜之氣,養成因定生慧的氣,石朴老師的筆墨功夫、太極功夫經過常年的積累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這裡面包括他的詩書畫,都體現出來他對自己藝道的追求,從而能夠達到很從容的去造境尋找自己畫中的之佳境、之妙境的傑作。

當代中國畫壇在經歷了中國社會百餘年的轉型後,出現了多元並生的局面,而傳統筆墨與創新精神成為百餘年來中國畫界談論最多的話題,也是在創作實踐中往往顧此失彼的問題,創作者面臨著同樣一個窘境:當著意於創新時,山水畫的靈性與人文內涵漸失;當注重更新傳統的筆墨語言形式時,新的語言表現體系又難以支撐起文化精神。當代中國山水畫就處在這一重要轉型期。

石朴老師的藝術實踐順應了哪些藝術規律?他的畫作又體現了怎樣的藝術風貌?給我們怎樣的藝術啟迪?紛繁複雜的現代藝術語境下,他,帶來了什麼……

石朴 原名張新民,1950年出生於陝西岐山,字玄真,著名山水畫家,其代表作品有《晉書?列傳第三》《書畫世界》(2010.1)《石朴畫集》等。

1988年調西安市任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1993年拜書畫家、大鑒定家楊仁愷先生為師,

2005年楊仁愷先生反覆仔細觀看石朴畫作之後,深為震撼,親自為其題跋,有「出藍之妙」和「得黃氏餘韻獨多」之評。

2007年中國畫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先生到西安來訪石朴畫齋,觀看石朴畫作,深為讚歎:「只有大寂寞的人,才有大成就。」

2009年薛永年先生再次到訪石朴畫齋,相攜游輞川,稱石朴為「在世傅青主」,當世大隱。

2009年西泠印社出版《石朴畫集》。

2010年《書畫世界》《湖社月刊》相繼報道石朴相關事迹。海霞天地在國慶期間特舉辦「長安隱者——石朴個人書畫展」;

2011年《書畫世界》再次報道石朴個人書畫事迹。2011年「長安隱者」——石朴作品展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舉辦。

2012年 8月,《石朴論畫語要》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在出版,並在全國發行。

2013年 12月,榮寶齋出版了由楊仁愷題名的《石朴畫集》,並向全國發行。

2014年 6月,由12屆國展評審委員會副主任林木先生在《中國書畫報》首版,以石朴作品為例,發表了「古意思辨」的理論文章,在全國畫壇引起震動。

2015年 4月15日,林木先生從北京飛往西安,到陝西國畫院美術館觀看石朴新作展,譽石朴之作極古極新,在全國獨樹一幟。

Copyright ? 2018 - 2030 天地人誌&西安聚智投資策劃諮詢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刊編輯部。

書畫藝術品加盟書畫家

本欄目將同【走進書畫家工作室】【不拘一格】【品鑒】欄目聯手為區域風格藝術家、書畫名家服務,貢獻新鮮視覺,解讀從藝心路。感謝諸位書畫家鼎力支持!

微信公眾號:天地人雜誌

新浪微博:鴻鵠東方

如果你想獲得更多訂閱和諮詢服務,為您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人誌Nature 的精彩文章:

一枝一蔓總關情——走近工筆畫家朱雨舟

TAG:天地人誌N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