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星際聯繫究竟從哪一年開始?在這微弱信號的背後,會不會藏著秘密

星際聯繫究竟從哪一年開始?在這微弱信號的背後,會不會藏著秘密

春哥探秘史

【春哥探秘史上線以來受到大家的歡迎,看起來這個世界上存在許多未解之謎,歷史上有許多現象當時無法解釋,主要是因為科學技術,人們思想觀念的局限性,引發諸如神怪故事的傳說,也流傳了好幾百年。等到現在有了探測技術,許多傳說中的難解之謎都可以尋找到合理的解釋,當然,也有部分神秘事件好像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當然春哥相信在科學上終究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解決這些問題。】

確切的說,人類開始真正的尋找外星文明是在1959年,之前屬於想像和科幻的層面。

1959年9月,物理學家朱賽貝·可可尼和菲利普·莫里森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論文,他們給這篇論文起了一個頗具鼓動性的名字:《尋找星際通信》。

可可尼和莫里森提出,射電望遠鏡的精度已經可以檢測到其他環繞恆星運轉的文明向宇宙中傳輸的信號。他們認為這種信號可能會以21厘米波長(1420.4兆赫)進行傳播。這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中性氫——發射的電磁波的長度。其他文明很可能會把這一波長看作電磁波譜中的一個符合邏輯的標誌,像我們這樣的搜尋者會想到去檢測它。

這就從技術理論上給予星際文明的尋找提供了路徑。

7個月之後, 射電天文學家弗蘭克· 德雷克成了系統搜尋宇宙中智慧信號的第一人。德雷克使用的觀測儀器是直徑25米的射電望遠鏡,位於西弗吉尼亞綠湖畔的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台。他將這個射電望遠鏡對準了附近兩個與太陽類似的恆星——天苑四和天倉五。德雷克將自己的觀測計劃命名為「奧茲瑪」(來自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姆的作品《奧茲國的奧茲瑪公主》)。

1960年4月到7月,他每天用6小時掃描21厘米波長附近的電磁波信號。這個計劃設計精良,成本低廉,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非常簡單,但是不成功。「奧茲瑪」計劃沒有發現任何源於外星的信號,但這個行為絕對具有里程碑意義,激起了天文學界其他民間愛好者的興趣,尤其是蘇聯人,他們最先行動了起來。

在20世紀60年代,地外文明搜尋行動一直以蘇聯為主導。他們採用的策略極為大膽:用幾乎全方位的天線對太空大片大片地進行觀測搜尋,而不是僅僅對我們鄰近地區的恆星進行搜尋。蘇聯人的依據是,在浩渺的太空中,總會有幾個文明先進到能夠發射出大功率無線電波。

在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航空航天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開始考慮為更高效的搜尋開發所需要的技術。一個由外部專家組成的團隊在伯納德· 奧利弗(Bernard Oliver)的領導下,利用從惠普公司休假的時間為美國航空航天局進行了一項名為「獨眼巨人」的綜合性研究。「獨眼巨人」報告提供了一份有關地外文明搜尋中科學與技術問題的分析。這份分析報告成了隨後的大部分搜尋工作所依據的基礎。

隨著觀念的不斷成熟,地外文明搜尋將要成功的前景已經變得相當令人信服了,美國人再次開始觀測。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很多射電天文學家都使用天線和接收器進行過地外文明的搜尋。其中有一些工作採用了改進後的技術,這些工作一直延續到今天。其中最主要的有:美國行星學會的「元」計劃(Project META)、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斯蘭蒂普」計劃(SERENDIP project),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的一項長期觀測計劃。

到20世紀70年代末, 美國航空航天局已經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和艾姆斯研究中心制訂了多個地外文明搜尋計劃。這些團隊為大規模的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制訂了雙模式的搜尋策略。

艾姆斯研究中心計划進行一次「目標搜尋」行動。在此次行動中,他們將對1000顆與太陽類似的恆星進行觀測。艾姆斯研究中心能檢測到微弱的或者是零星發出的信號。噴氣推進實驗室曾提出展開一項被稱為「目標搜尋」的項目,計劃對整個太空系統地進行全方位的掃視。1988年,在經過了長達1 0年的研究和初步的設計後,美國航空航天局總部正式接受了這一搜尋策略,並且資助了該計劃。4年後,在哥倫布到達新大陸500周年紀念日,該研究正式啟動。但是在1年之內,美國國會就停止了對該研究的撥款。

由於美國航空航天局不再參與,所以無論是研究人員還是對此感興趣的普通民眾,都認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地外文明是否存在這一意義深遠的問題找到答案的可能性已經大為降低。地外文明搜尋學會只能以民間資金努力維持,「鳳凰」計劃由此誕生。

「鳳凰」計劃將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地外文明搜尋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被稱為「目標搜尋」行動的部分。「目標搜尋」行動的策略是對一片擁有大約1000顆與太陽類似的恆星的區域仔細觀測。世界上最大的一些天線都被用於該行動,承擔起搜尋地外文明的任務。

「鳳凰」計劃在全面性上比所有已經進行過的實驗都高出許多個數量級。通常,要想使一個難以達到的目標取得圓滿成功,所需要的不外乎系統和周密的努力。這正是「鳳凰」計劃秉持的理念,也是「鳳凰」計劃的承諾。

其他一些長期的地外文明搜尋計劃也在進行之中。其中有: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阿雷西博天文望遠鏡上運行的「斯蘭蒂普」計劃;澳大利亞獨立的團隊地外文明搜尋澳大利亞中心買下了「斯蘭蒂普」計劃的技術,用在帕克斯射電望遠鏡上,用他們自己的5800萬頻道尋找地外文明;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負責運行的被稱為「SETI@home」(譯者註:意為在家裡搜尋地外文明)的項目,利用廣受大家歡迎的屏幕保護程序/ 分散式計算軟體,使得數百萬家庭參與到了地外文明搜尋行動中。

與此同時,地外文明搜尋學會(SETI Institute)已經將焦點放在了未來。在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的一個聯合項目中,地外文明搜尋學會建設了一個專門用於地外文明搜尋的望遠鏡陣列——艾倫望遠鏡陣列。該陣列相當於一個100米的射電望遠鏡。根據計劃,艾倫望遠鏡陣列是將要建設的其他大型射電天文陣列的先驅。2011年,因經費問題,該望遠鏡陣列暫停運行。

隨著望遠鏡和地外文明搜尋技術的進步,我們有可能不再需要通過搜尋特定的信息來探測地外文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以無線電台、電視和雷達信號的形式,在不經意間將這些「噪音」廣播到宇宙中。地外文明也許有著與我們同樣的「噪音」廣播,我們可以通過探測這些「噪音」來探測地外文明。

總之,地外文明搜尋計劃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長期項目,也許在未來的時間裡,某個偶然的時刻,我們會收到來自地外文明的一聲招呼「喂,你好!」於是,整個世界都會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名將臨危決策,國軍分五路有序撤離,50萬日軍重兵所奪竟是空城!
為莫斯科防禦爭取時間,鐵血元帥披掛出征,在此城擋住德軍60個師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