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制裁伊朗,中國出奇鎮定,歐盟反應為何如此激烈?

美國制裁伊朗,中國出奇鎮定,歐盟反應為何如此激烈?

原標題:美國制裁伊朗,中國出奇鎮定,歐盟反應為何如此激烈?


歐盟對伊朗危機反應的那麼激烈,就在於自己的核心利益受到了嚴重威脅。


文/蒼主任


8月6日,針對伊朗的金融、汽車、飛機等非能源領域,美國決定重啟經濟制裁,並於當地時間8月7日零時正式生效。


當制裁的消息傳出後,相對於中俄的反應,歐盟的反應明顯更加激烈。


德國、法國和英國外長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6日,在第一時間發表共同聲明,反對美國重啟對伊制裁。並聲稱,歐盟修訂後的「阻斷法規」將於7日生效。按照該法規,歐盟將補償歐盟公司因為在伊朗進行合法交易而受到的損失。



面對這種情形,很多網友不禁大感疑惑。


按理來說,美國重新制裁伊朗後,不是會對中國的影響更大嗎?畢竟,伊朗不但是中國的第二大能源進口國,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樞紐國家,如果它出了問題,怎麼看都是中國更難受才對?


可從各方的反應來看,中國顯然比歐盟更鎮定,這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我們只要深入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伊朗如果發生動蕩,雖然會給中國帶來衝擊,但這種衝擊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嚴重。


首先,在美國解禁石油出口後,國際石油貿易已然變成了買方市場。


換言之,不管伊朗政局如何變幻,為了經濟利益,其當政者都會繼續給中國供油,這點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至於石油漲價,中國同樣不怕,因為我們在新能源領域早已完成了布局。


事實上,國際油價前幾年的暴跌,已然對我們的新能源戰略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比如新能源車的普及,就沒有達到預期。


所以,如果石油價格因為伊朗動蕩而暴漲,雖然短期內會給中國帶來衝擊,但從長遠來看,卻是會加速我們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而一旦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實現彎道超車,中國不僅會漸漸擺脫對石油進口的嚴重依賴,更會讓我們的製造業實現質的飛躍。



而且早幾年,在油價極度低迷時,中國便未雨綢繆,用高於當時市價的價格,與俄羅斯等能源出口大國,簽訂不少能源大單。


中國石油企業,亦在過去的幾年裡,趁著低油價爭分奪秒的進行海外投資。一方面積極開拓資源,一方面大量建設能夠繞開美國控制的非傳統原油運輸路線。


目前,中緬、中亞五國「西氣東輸」、中巴等油氣運輸管道均已開通,北極能源航道這樣的新路線,更是不斷湧現。


很顯然,咱們種花家對高油價的再次出現,早已做好了充分準備。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的共贏性質,讓其不會輕易夭折。

在很多網友眼裡,雖然明白「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有著重要意義,但卻忘了,這個倡議不僅有利於中國,更有利於其他參與者。


伊朗陷入動蕩又如何?


難道動蕩永遠不會結束嗎?


而過往的歷史經驗早已告訴我們,當一個國家結束動蕩,重新恢復和平後,對發展經濟會爆發出200%的熱情。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又怎麼可能不受追捧?


所以,伊朗就算真發生了動蕩,對 「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也只會是暫時的。



反觀歐盟,此次美國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如果歐盟應對不利,那麼對它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至於為何會這樣,卻是要從敘利亞危機說起。


眾所周知,在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初,歐盟非常堅決的站在了美國那一邊,全然不顧這麼做很可能引發敘利亞內戰和人道主義災難。

而後來的形勢發展,亦證明了歐盟當初的抉擇,是多麼糟糕。


以百萬計的敘利亞難民,如同洪水一樣,瘋狂湧向了歐洲。



而難民危機,除了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和宗教問題外,更讓歐盟遭遇了嚴重的解體危機。


比如英國。


他之所以會堅決脫歐,難民危機帶來的恐怖威脅等眾多負面影響,可謂是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難民危機的持續發酵,已然讓法國、奧地利、荷蘭、義大利等國的右翼政治勢力強勢崛起。


而這些右翼勢力,幾乎無一例外都對歐盟不感冒,覺得成為歐盟的一員,給本國帶來的壞處遠遠大於好處。


像法國的極右翼女強人勒龐,就曾非常明確的表示,一旦她當選總統,法國就將退出歐盟。

毋庸置疑,一旦三駕馬車中的法國也選擇「脫歐」,歐盟解體絕對是大概率事件。


儘管利用技術性手段,讓勒龐沒能成功勝選,但嚴酷的事實已經表明,難民危機已經把歐盟逼到了生死邊緣,如果再加重歐洲民眾對歐盟的不滿,那麼,打著「脫歐旗號」的各種右翼勢力,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贏得各國大選,並最終讓歐盟分崩離析。



歐盟一旦解體,也就意味著歐洲將重新變成一盤撒沙。受此影響,德國、法國和英國,隨著影響力驟降,憑藉一己之力,想要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中捍衛自己的利益,無疑將變得更加困難。


而隨著美國重新制裁伊朗,油價再次高漲,乃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放在敘利亞難民危機沒爆發前,面對油價的高漲,歐盟雖然很不好受,但未必不能撐下去,但現在,卻是很難。


原因很簡單,在貿易戰和高油價的雙重影響下,歐洲內部的矛盾必然進一步激化,進而讓「選擇脫歐」更加深入人心。


首先,咱們來看下歐美的貿易戰。


眾所周知,當美國想要對進口汽車增加關稅時,德法的反對聲音最為強烈。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美歐之間的貿易爭端,實際上是美國和德法等歐盟主要工業國的爭端,至於其他歐盟國家,則是因為身為歐盟的一員,而被連坐了。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面對這種明明跟自己無關,卻不得不一起挨雷的處境,部分歐盟成員國怎麼可能沒有怨言?


當然,只要德法作為歐盟的「群主」,依舊能夠給大家分紅包,那麼就算有怨言,也不是不能忍。


可是,油價一旦高漲,德法等工業國必受重創。到時,「群主」沒錢發紅包了,本就被難民危機搞得怨聲載道的各成員國,不在右翼勢力的影響下脫歐才怪?


那麼,如果不再購買伊朗石油,而油價又持續高漲,到底會給歐盟帶來多大衝擊呢?


自「伊核協議」簽署以來,伊朗對歐盟的石油出口大幅增加,據統計,對歐盟的石油出口量,約佔伊朗當下石油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


2017年前4個月,伊朗對歐盟原油出口量達931萬噸,約6650萬桶,平均每天約56萬桶,是去年同期的6倍多。


其中,義大利進口伊朗原油最多,約280萬噸;法國和西班牙排在其後,分別進口約220萬噸和110萬噸。


大家發現問題了吧?

沒錯,真要不再買伊朗石油,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歐盟的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


事實上,路透社此前的報道亦證實了這點。


據路透周四(7月12日)晚間報道,歐盟執委會周四調降其對今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預期。執委會估計,2018年歐元區內19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將在2.1%,低於5月時所預期的增長2.3%。此外,歐元區經濟增長放緩勢必會影響歐洲的主要經濟體,不過預期尤以義大利最為受創,恐怕將會落得歐洲國家中最慢增速。


要知道,歐盟會不會解體,如今最大的威脅就來源於兩個國家——法國和義大利。


法國極右翼勢力雖然堅持脫歐,但最起碼沒上台,可義大利的右翼勢力,卻是已經成功執政。



更為關鍵的是,義大利民間的脫歐呼聲非常高。



換句話說,義大利脫歐的各種客觀條件都已齊備,現在唯一差的,就是一個「火星」。


所以,一旦伊朗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導致石油危機,進而重創義大利經濟,義大利脫歐的可能將極高。

作為歐盟的第三大經濟體,如果義大利脫歐了,到時,不論是市場恐慌情緒,還是隨之而來的脫歐浪潮,都會把歐盟打落萬丈深淵。


所以,保證對伊朗石油的穩定進口,避免油價大幅攀升,就是歐盟當下的中東政策底線,而想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和封鎖。


美國當下的一系列制裁之舉,雖然名義上看似跟歐盟無關,但卻是實實在在一刀捅在了歐盟的胸口。


當然,除了上面這個最重要的原因外,歐盟此次非常堅決的站在伊朗這一邊,還有很多次要原因。


比如,對石油歐元的期望,以及對伊朗國內經濟蛋糕的垂涎。


在「伊核協議」正式簽署後,伊朗方面為了酬謝歐盟,從能源,到製造業,再到金融業,給歐盟企業分配了一塊又一塊分量十足的蛋糕。


另外,由於伊朗已經明確表態,拒絕使用美元結算石油交易,歐盟用歐元跟伊朗進行石油交易,可謂是水到渠成。


歐盟對「石油歐元」的野心,在伊拉克戰爭時期便已顯露端倪。只可惜,就算歐盟當初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保住提出要用歐元結算伊拉克石油交易的薩達姆。


所以,對於這一次的機會,歐盟不會輕易放棄。


不過,這些蛋糕想要吃到肚子里,並徹底消化吸收,對歐盟來說並不容易。


今年5月,當美國放出將制裁跟伊朗做生意的企業後,歐盟企業立刻就打了退堂鼓。


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德國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和義大利鋼鐵製造商丹尼利(Danieli)都宣布暫停或完全停止在伊運營的計劃。


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Total)也警告稱,除非得到美國當局的豁免,否則它將退出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項目——伊朗的南帕爾斯氣田。


面對這種情形,伊朗官方曾多次直言,歐盟對伊核協議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歐盟主要企業可能退出伊朗,這與歐盟的承諾不一致。」


很顯然,如果歐盟無法對伊朗的抱怨給出實質性回應,那麼伊朗必然會找借口收回給歐盟的酬勞。


真到了那時,歐盟不但撈不到半點好處,自身的影響力更會一落千丈。畢竟,一個總是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勢力,就算體量再大,也沒有哪個國家會真正仰視他。


有鑒於此,歐盟一邊出台「阻斷法規」,為歐盟企業在伊朗的生意壯膽;一邊嚴詞警告歐盟企業如果順從美國將被重罰,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



總而言之,歐盟當下會反應的那麼激烈,就在於自己的核心利益受到了嚴重威脅。


有些網友或許要問:「既然如此,中俄能不能聯手挖個坑,讓歐盟跟美國徹底決裂?」


在我看來,這種想法要不得。我相信中俄兩國亦不會如此不智。


對於這個問題,我在此前討論美歐關係的文章中,已經分析的很清楚。


歐盟如今依舊對美國抱有期望,在其看來,現在的美歐僵局不過是特朗普上位所引起的,一旦民主黨贏得中期選舉,或者特朗普下台,局面必然會隨之發生有利變化。


換言之,歐盟反對的是特朗普,而不是美國。



美歐之間再怎麼斗,那也是自家人的內部爭鬥,一旦出現了嚴重的外部威脅,他們很快就會摒棄前嫌,重新聯合到一起。


對於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知,否則生出誤判,那是要吃大虧的。


所以,歐盟願意怎麼跟美國斗,那是歐盟自己的事,咱們管不著,也不會管。


常言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只要做好自己該乾的事,並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那麼,不管美歐關係如何變幻,最終掌握主動權的,都只會是咱們中華家!

本文由蒼主任為《蔣校長精選》獨家撰稿,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蔣校長無關,版權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校長 的精彩文章:

「特金會」後,朝鮮在外交上又來了個大動作
卑鄙!這個韓國景點的名字,簡直是對犧牲志願軍的侮辱!

TAG:蔣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