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太陽產生於前代恆星死亡後的星雲中,那前代恆星去哪了?有種死亡無殘骸

太陽產生於前代恆星死亡後的星雲中,那前代恆星去哪了?有種死亡無殘骸

我們都知道超新星爆發代表著恆星主序星階段的結束,因此可以成為一種死亡,天文學上通常也是這麼稱呼的,然而超新星爆發之後,又生成了新的天體,即中子星或者黑洞,因此超新星爆發也是中子星或者黑洞的新生,同時它產生的大量星雲也會促進其他恆星的誕生,再如la型超新星爆發,整個星體都會爆炸後散作星雲,這都為其他恆星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因此用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句詩來形容超新星爆發現象非常恰當。

超新星爆發是大質量恆星核聚變末期才會出現的現象,其原始質量至少相當於太陽的八倍,當它的主序星階段結束的時候,將會以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爆發而結束,在那一刻,恆星釋放的能量比其一生核聚變釋放的能量還要多很多,如果爆發了之後中心形成了中子星,其外圍的物質則會大量拋散到宇宙空間中,形成體積巨大的星雲,比如我國宋朝人看到的天關客星,它就是一場超新星爆發現象,形成的蟹狀星雲的規模至今已經達到直徑六光年,但仍然在以每秒一千公里的速度膨脹著。

而如果超新星爆發中心形成了黑洞的話,那麼這個黑洞將會在那一時刻大量地吸收前身恆星的物質,被拋散出去的物質就會很少,通常難以形成大規模星雲。

像太陽這樣質量的恆星到了晚年死亡之後會成為一顆白矮星,並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因為其質量不夠大,但是如果白矮星附近有一顆恆星作伴星的話,那麼它就會不斷的吸收伴星上面的物質,最終達到錢德拉塞卡極限(1.44倍太陽質量),從而發生超新星爆發,這樣的超新星爆發就是La型超新星爆發,比較特殊的是其星體中心幾乎不會遺留下什麼東西,基本上全部炸飛成星雲的狀態。

宇宙中的星雲是孕育恆星的地方,每一片星雲都是恆星誕生的溫床,所以超新星的死亡其實也在促成著又一批恆星的新生,就像落下的花瓣化作春泥給鮮花提供養分一樣,新的恆星將誕生於前身恆星爆炸形成的星雲之中。

我們的太陽也是在這樣的星雲中形成的,但是如今在我們太陽系附近一百光年之內卻看不到有什麼中子星和黑洞存在,那麼誕生太陽的這片星雲是從哪裡而來呢?從上面的星雲形成過程來分析,其更有可能是一種La型超新星爆發,爆發之後星體基本不存在了。

如今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就是氫元素,其絕大部分誕生於宇宙形成之初,但是超新星爆發的時刻也會有很大部分的氫元素形成,但同時也會形成很多重元素,比如鐵、鎳、銅、金、鈾、鉛等金屬元素,它們都來自於超新星爆發,我們地球上的這些金屬礦藏當然也是如此。正是因為有如此豐富的元素,我們的太陽系中才會有太陽和木星、土星這樣的以氫氦元素為主的天體,也有很多像我們的地球這樣的岩質星體了,不過整個太陽系中,仍然是以氫氦元素的丰度最高,佔到了整個太陽系所有物質的95%以上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太陽繫到底有多大?看了這兩個大球就知道了,有個直徑竟達兩光年
火星若有磁場就能改造成生命星球,怎樣給它裝上磁場?有兩種方法

TAG:科普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