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次特大洪水,300萬人死亡,1億災民,許多人在睡夢中被淹死
明清時期,中國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森林植被與野生動物資源與漢唐時期相比,數量急劇下降,其中尤其以清代中葉以後的變化最為明顯,明朝萬曆年間,中國的人口達到了2億,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國的人口則達到了4.3億,由於傳統的農業社會,生產力水平不高,人口過快增長會導致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耕地面積的擴大,對森林植被、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形成巨大的壓力。
中國地形圖
小麥、水稻、粟這些傳統的農作物受海拔垂直度的限制,並不適合在山地、丘陵地帶生長,而美洲高產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則不受海拔垂直度的影響,耐貧瘠,在山地、丘陵地帶亦可種植,所以,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中國的南方地區掀起了一次規模龐大的山地墾殖運動,大片的原始森林遭到了毀滅性的砍伐。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由於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了破壞,因此,清代中葉以後,我國長江流域與漢江流域的水災明顯增多,而在清代以前,長江流域的水災之頻繁程度遠遠低於黃河流域,所以有「歷代以來,有河患無江患」的說法,到了魏源生活的那個年代,長江流域出現了「乃數十年中,告災不輟」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長江中上游一帶的植被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河床被抬高。
適合在山地、丘陵地帶種植的番薯
湖北、四川、陝西三省交界處的大巴山地區,在明清以前,森林資源還十分的豐富,到了清朝年間,有大量的農民遷徙到這裡開墾土地,出現了「蠶叢峻岭,老林邃谷,無土不墾」的現象,每當暴雨季節,「泥沙隨雨盡下,故漢之石水斗泥,幾同濁河」。
其實,當時,森林資源的破壞並不只限於長江流域,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明朝時期長江的部分江段
1931年夏季,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出現了反常的天氣現象,江淮流域在7月、8月雨水連綿不斷,經常暴雨如注,華中地區在這一年出現了7次颱風,一般來說,這一地區的颱風每年只有1到2次,進入到夏季以後,青藏高原的積雪、冰川又加速融化,注入到長江上游一帶的河流當中,這進一步加大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徑流量,1931年夏季出現的一系列的天氣反常現象,導致了我國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出現了百年罕見的大洪水,漢江、錢塘江、淮河、洞庭湖、鄱陽湖均泛濫成災,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也都發生了水災,與此同時,珠江流域、黃河下游地區也出現了洪澇災害,甚至東北地區的河流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洪災,1931年夏季的這場洪澇災害,可以說是全國性的,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的絕大多數地區均出現了水災。
等待救濟的災民
由於當時的水利設施十分的落後,長江的洪水直接漫過大堤,進入武漢、安慶、蕪湖等城市的主要城區,對這些城市的街道、商鋪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武漢三鎮幾乎成為澤國,泡在水中長達1個多月,安慶附近的長江水位漲到16米以上,長江之水外溢,淹沒了濱江一帶的大部分街道,有的地方積水達七八尺,蕪湖附近的長江之水也漫過大堤,洶湧而來,蕪湖長街、二街一帶的商業區水深達數尺,由於地面積水嚴重,有很多的居民被迫棲息在房頂之上,還有很多的老百姓紛紛來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搭起簡單的帳篷,綿延數十公里,淮河流域受災情況也十分的嚴重,淮河沿岸的一些市鎮,也浸泡在水中。
1931年江淮水災,可以說是有記錄以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水災,當然,在此之前,可能有比1931年江淮水災更嚴重的水災,比如大禹治水時期的洪水可能比1931年江淮洪水還要大,但此前的洪水並未有準確的數據記錄。
1931年江淮水災,造成1億人受災,300多萬人死亡,由於當時並未有準確的人口統計數據,學術界對於1931年江淮水災的傷亡人數,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死亡人數可能在40萬至400萬之間,部分學者認為,1931年江淮水災,死亡人數應在370餘萬。
高郵湖的位置
在1931年大水災期間,還發生了高郵湖潰堤事件,高郵湖位於我國江蘇省揚州市、淮安市與安徽省天長市的交界處,是淮河的入江水道,屬於淺水型湖泊,水域面積有760多平方公里,1931年夏季,江淮流域暴雨如注,淮河、大運河、高郵湖水位都大幅度上升,8月26日凌晨,颳起了大風,在狂風暴雨之下,高郵湖附近的堤防發生潰堤,造成將近20萬人被淹死的慘劇,由於潰堤事件發生在晚上,許多人毫無準備,在睡夢中被淹死。
1931年水災造成的危害之所以慘烈,還與當時南京國民政府救災不力有關,相關的救災措施無法及時到位,造成很多不應該發生的悲劇發生了。1931年夏季,中國發生了大水災,日本人在這一年的9月18日還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略我國的東北地區。
※這種毒損害女性生育能力,降低兒童智商,中國的貴族家庭曾深受其害
※北京突發一場大暴雨,故宮城牆坍塌了130米,天安門前水深超過1米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