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屆博物館文能訴史,武能帶貨?

這屆博物館文能訴史,武能帶貨?

作者 | Jasmine

提及「博物館」一詞,以往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莊嚴肅穆,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現如今,隨著科技、互聯網與文博領域的不斷融合與碰撞,之前「高高在上」的文物愈發接起地氣兒來了。他們不再高冷的不可方物,而是帶著溫度的走進大眾的視野。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已有2500多家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圍繞自己的館藏產品進行IP開發。可以說,博物館文創這門生意呈現出越做越大的趨勢。

搶生意的洋朋友——大英博物館

7月1日,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悄咪咪在天貓開了首家旗艦店,售賣博物館文創衍生品。網友直言,「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和故宮淘寶搶生意」。

GIF

事實證明,大英博物館還真的搶到了生意。短短40天的時間,店鋪粉絲數已超過18萬,大部分文創產品短時間內被一搶而空。截止筆者發稿,該旗艦店正常可售賣的產品就只剩3款(且含一款預售產品),其餘產品大部分處於售罄狀態,一小部分處於補貨中。

細看大英博物館官方旗艦店裡的作品,細節之處還是做的蠻到位的。以「大英博物館紙莎草文獻橡皮擦」的產品為例,它的商品詳情中不僅標明了中英文的設計來源,更是將產品所涉及到的歷史做了詳細的解釋,還附帶著館藏編號。

相比以往生硬的給產品直接貼上IP的標籤,現在大英博物館的這種操作,可以說是將館藏中蘊含的歷史、藏品和圖片進行二次翻譯,從而傳達給中國市場。即使你沒去過大英博物館,那也沒關係,通過購買文創周邊,就能了解到產品背後的久遠歷史。足不出戶,即可感受文化的熏陶。

當然,除了開網店以外,大英博物館在國內還是玩IP的一把好手。小米手機、美圖手機、Kindle、晨光、歐萊雅、馬克華菲、二三事、密扇等都曾和大英博物館一起推出過聯名款商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品牌出海的大勢所趨,以及大英博物館的入華「圈錢」的小心思。

國內文創扛把子——故宮博物院

提及文創扛把子,那故宮博物院必定是個中翹楚了。

早在2013年8月,北京故宮就開始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此後,「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使600歲的故宮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變得年輕。

賣雨衣,他說「朕生平不怨天」,做眼罩,他說「朕不能看透」。如果你想批評它玩世不恭,它就給你拿出雍正爺的御批奏摺,欸?還真是他老人家親口說的……

GIF

如今,在某寶上最火的兩家相關店鋪,就是一個走萌系路線的故宮淘寶,一個走創意生活路子的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前者在社交網路上從來不辜負「陳獨秀」的名號,不是出表情包,就是出各種段子,後者更傳統嚴肅,比較走「莊重風」。

就像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說,「故宮要吸引更多的公眾、推廣我們的傳統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變的嚴肅面孔。吸引年輕觀眾,必須用年輕人的方式。」所以,故宮這幾年一直都在嘗試用多樣化又與時俱進的合作形式來激起年輕人的「嗨點」。

GIF

事實證明,這樣的多樣化確實略有成效。根據故宮博物院文創部公開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故宮文創部線下收入近1億元,線上某寶網店收入近5000萬,2017年文創產品總銷售收入為1.4億,較2016年增長26.7%。除了文創事業部,故宮博物院也有其他部門做文創產品。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共有萬餘種,2017年為故宮帶來15億元的收入。

(圖片:源於網路)

當然,對於擁有186萬餘件(套)文物藏品的故宮來說,文創產品才佔5%左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如今的成績與努力還只是故宮走向人們生活的第一步,未來,大有可期。

煙雲過眼江南風——蘇州博物館

如果是故宮博物院走的是賣萌路線,那水墨江南蘇式意趣的蘇州博物館,則通過「500年紫藤樹種子」等特色產品的宣傳,走出了一條江南獨特「婉約派」的路子。

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蘇州博物館文創商店旗艦店正式入駐天貓平台。蘇州博物館天貓旗艦店在保持淘寶網店風格的基礎上全面升級店鋪裝修,以清新秀雅的頁面,展示蘇州博物館水墨江南的蘇式意趣。

除了入駐電商之外,蘇州博物館還曾和阿里巴巴電商平台合作,在蘇州舉辦以當地建築與文化為元素的時裝秀——「型走的歷史」主題活動,煥發了博物館的現代活力。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額達到1400多萬元,幾乎每年都有40%到50%的增幅。

博物館文創春天到了?未必!

當然,國內在文創方面做的好的博物館還有很多,譬如陝西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四川博物館等。對他們而言,博物館文化產業生態圈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藍海。但是現在斷言博物館文創春天到來,還為時尚早。

1)產品趨同,文創之路並不好走

隨著文創產業發展進入井噴期,同質化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如今,許多博物館都存在多種同類型產品,如膠帶、手機殼、杯子、扇子等,產品趨同化現象嚴重。由於博物館過於依賴政府補助,導致文創產品的生產處境尷尬,中小博物館想進行文創但缺乏知名品牌,難以承受風險,所以文創之路並不好走。

2)講故事、傳承比賣萌更重要

如果說賣萌是讓遊客和用戶了解博物館的一個渠道的話,講故事、傳承文化才是文創的終極目標。

2013年,故宮將文創產品的主導權收回至故宮之後,定製了一套圍繞故宮IP開發產品的「三要素」原則,即元素性、故事性、傳承性。即所有文創產品必須突出故宮的元素,每件產品要能講出背後的故事與寓意,且易於公眾接受,每件產品以傳播文化為出發點,讓幾百年的故宮文化與現代人的生活對接,通過「用」讓普通人真實感受到故宮文化的氣息。

3)單純貼IP的文創是偽文創

雖然說文創,文創,既要傳承文化,又要有創意、創新的基因。但目前行業中存在著諸多「偽文創」現象,很多人希望把某種有文化屬性的圖文附加在現有的簡單產品上,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同一款式同一功能只是不同花色標籤的「偽文創產品」。

如果只是將各種元素簡單的拼接,再孵化出來投入市場,這樣的文創IP長此以往,並不能達到博物館IP文化的真正傳播,甚至會引起普通民眾對相關歷史文化的誤解。

當然,文化創意設計者也不能為了準確性而一味地還原歷史,簡單地對文物作複製,而是要和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間具實用性與審美性。

寫在最後:

做電商,其實是各大博物館在商業化上進行的一種嘗試。讓文化消費朝生活的方向貼近,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慾望與衝動,或許是未來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一大方向。當然,IP固然重要,但博物館在這條文創之路上更需要做的是,在好IP的基礎上,將好故事直接通過個體傳播鏈接到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媒介360學院 的精彩文章:

復盤那些刷屏級小程序: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TAG:媒介360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