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X-Lab | 滿足杜蘭特的惡趣味?—Nike Zoom KD11測評

X-Lab | 滿足杜蘭特的惡趣味?—Nike Zoom KD11測評

原標題:X-Lab | 滿足杜蘭特的惡趣味?—Nike Zoom KD11測評


17-18賽季


面對三旬老漢獨木難支的騎士


勇士不出意外的再一次奪冠


28.8分+10.8籃板+7.5助攻,杜蘭特憑藉這樣的表現無可置疑地再次把FMVP收入囊中,加盟勇士兩個賽季兩奪總冠軍,你怎麼看?



各個品牌推出在球鞋的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探索新科技的腳步也不曾停歇。不知不覺中KD這個NIKE家族中後起之秀也在科比退役之後逐漸挑起大梁。本次要測評的便是全新一代的Nike Zoom KD11。



Hyperdunk系列在經歷了2017的React科技嘗鮮之後借著10周年的噱頭又回歸到了Zoom的懷抱,React科技在籃球鞋上繼續探索嘗試的重任在今年落在了KD11上。所以談到KD11這雙鞋子最大的賣點就是全掌React+全長Zoom的全新中底組合方式。



從去年開始整個潮流圈時尚圈就開始玩解構主義,球鞋方面從Off White與Nike聯名的The Ten系列就可窺一斑。這次的測評我們也來蹭個解構主義的熱度,從球鞋製作構成的部件角度通過對比上一代KD10,來聊一聊最新的這款KD11。



1、鞋面織物部分:


與上一代一樣,依舊是採用了Flyknit的編織材質,KD11的鞋面加入了紗線的加固,使得整體更加緊密厚實。同樣是慣用的不同位置有針對性的採用鬆緊厚度不同的編織方法,KD11在腳背位置的鞋面比10代更厚且增加了更多的凸起過渡,改善了鞋帶繫緊之後勒腳背的感覺。



同樣是一體式的襪套鞋領,這次的KD11靈感來自杜蘭特場下很喜愛穿著的一款休閑跑鞋Sock Racer ,領口的編織方式比起KD10要更緊密彈性也更強。



另外KD11的鞋面在前掌外側和鞋頭內側增加了兩塊熱熔壓膠,進一步控制鞋面受力時的過度形變。




2、鞋帶系統:


上一代的鞋帶可以說是捆綁繩藝的體現,鞋帶大幅度的橫跨鞋面內外側和腳背但實際使用中對鎖緊鞋面的調節作用並不理想,總有一種系不緊的感覺。


新款的KD11鞋帶系統回歸了實用至上的飛線鎖緊方式,固定在中底的飛線從鞋面和內襯之間穿出形成鞋帶孔可以配合鞋帶更有效的調節鞋面鬆緊。說起這種鞋帶系統我們第一次覺得對包裹提升很有效果的應該是Hyperdunk 2013,轉眼已是五年前。



3、後跟支撐結構


與上一代一樣,KD11的後跟支撐只依靠內置的杯狀支撐片,不過整個後跟鞋面外層覆蓋了皮革一直環繞到側面,效果比上一代有所加強。為了美觀也罷,為了節約成本也罷,NIKE旗下在後跟處外置TPU結構來增加後跟支撐和穩定的球鞋正在變得越來越稀有。




4、內襯


兩代KD在後跟的內襯上都有貼合腳踝和跟腱生理曲線的彈性填充,有利於增加後跟的貼合度。



KD11相比上一代內襯厚度略有增加,提高舒適度和包裹感的同時降低了一些透氣性,不過對於籃球鞋來說透氣的問題個人認為應該是最後考慮的因素,畢竟一雙精英襪的厚度對透氣性的影響已經超過了大多數球鞋的鞋面。

5、鞋墊:



兩代KD的鞋墊都是普通的發泡材質,耐久度一般,實戰多次之後主要受力區域會癟成薄片是難免的。因為兩代的中底緩震表現都屬中上等,所以鞋墊的優劣對緩震的影響不大。其他許多中端球鞋上如果用上較厚的orthlite記憶海綿鞋墊確實會對腳感提升不少。


6、外底:



上一代最受詬病的外底結構是前掌的那一根氣墊導管,不少朋友的KD10在外場實戰多次之後都發生了斷裂。所以KD11的外底使用了一體成形的設計,相比上一代的導管鏈接方式和類似庫里2的前後外底多片式結構,增加了耐用性,不容易斷裂或者開膠。



大弧度的弧型紋路抓地力表現要優於上一代。可惜的是外底的側面造型和鞋身一樣圓潤沒有任何防側翻設計。



比較有意思的設計是一體成形的外底上翻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類似水槽的造型把React+Zoom的中底緩震組合完全包裹承托在其中。這就像是一個倒置的翻糖蛋糕,外底是那一層硬質的翻糖,內里的緩震中底則是鬆軟的蛋糕坯。


7、中底緩震結構:



KD11的重頭戲就是React+Zoom全新緩震搭配,這個嘗試同樣來自杜蘭特在場下所喜愛穿著的Epic React跑鞋。全長Zoom氣墊被放置在貼近腳底的最上層,React材質被安排在下層。上腳感受確實是很軟彈,喜歡踩屎感的朋友一定會很喜歡這個中底配置。



踩在腳下的下陷感覺要比LBJ和KD系列剛開始使用超厚的外露式Zoommax氣墊更加明顯。不過關於Zoommax的不斷進化在後來的幾代KD和LBJ球鞋中我們也發現了玄機。


超厚的外露式Zoommax在邊緣處會因為受力而過度形變造成鞋底的不穩定,在KD10上就通過外底橡膠的上翻減少側壁漏出的面積來控制形變。KD11的中底全新組合在緩震方面十分出色,但在穩定等方面的表現又究竟如何呢?



通過上面對KD11的解構想必大家對這雙鞋的各部分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接著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這樣的各部件構成對實戰究竟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整個實戰體驗最大問題便是React+Zoom的組合緩震真的太軟了。對於大體重的朋友完全不用擔心緩震不夠用,而且全長Zoom貼近腳底讓新鞋上腳就踩屎感很強不需要我們原來說的穿幾場才有踩開的感覺。


對於小體重偏向速度型的朋友來說這個腳感對啟動第一步的速度影響很大,需要更大的爆發力來抵消中底緩震的卸力來獲取加速度。React+Zoom的組合讓中底的厚度大大增加,應該算是近兩三年里鞋底厚度名列前茅的實戰鞋了。而且前後掌高度一樣,讓習慣了前低後高中底的朋友會有一種前掌被抬起的感覺,缺少了蓄勢待發時刻準備啟動加速的感覺。



鞋面和系帶系統的搭配本應讓包裹感十分出色,襪套式領口在穿鞋時也要費點力氣往裡蹬進去,但出色的包裹感只在原地繫緊鞋帶的時候才得以體現。



同樣是因為中底過軟,在急停、折返、變向等側向受力較大的時候中底因為過軟造成的壓縮形變會把本來繫緊的鞋內空間變大造成腳底的滑動進而側翻。所以實戰中的包裹性並不理想。並且外底沒有任何防側翻的圓潤造型讓這種不穩定和不安全感進一步加劇。



說到穩定性就要進一步說下足弓的抗扭轉,上一代因為前掌的開槽方式讓前掌靈活度增加又不喪失中底的抗扭轉穩定性,也正因為如此唯一銜接前掌和中部的導管很容易斷裂。



KD11本次的一體式大底在足弓處有一個透明開窗來標明球鞋的最大賣點React+Zoom,通過設計圖和網路上的拆解也可以看到足弓處是沒有任何抗扭轉裝置的,我們很輕鬆的就可以把鞋底對摺起來。這也造成了實戰中極端情況的不穩定和不安全因素,偶爾會有球鞋因過度扭轉快要脫離架空腳底板的感覺。




KD11增厚的鞋面和多層組合鞋底結構加上後跟皮革的增加讓單只US9碼的重量加大到430克左右,要比上一代更重,在目前的低幫鞋中算是重量級了。另外腳踝的保護問題對於現在一眾編織襪套式領口的實戰鞋來說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雖然我們打著解構主義的旗號底子是底子、面子是面子、里子是里子的這麼啰嗦了半天,但是一雙鞋實戰上腳的感受還是需要整體話的看待,某個部分的軟肋或者過度加強可能牽一髮動全身,KD11就是這樣。


最後划下重點,結合實戰中的實際穿著體驗,分別對KD11的幾個方面打個分,各項滿分以10分的標準下:


1、緩震-9分(扣1分因為過軟影響其他方面)


2、包裹-6分(鞋底過軟動態中包裹性並不出色)


3、穩定-4分(鞋底過厚過軟且無防側翻和抗扭轉)


4、重量-6分(相對於峰位搖擺人的定位和輕質為主的大環境下過重)

5、保護-4分(低幫鞋、編織鞋面、後跟等關鍵部位沒有輔助補強配置)


6、抓地-9分(外底紋路在各方向上抓地力表現出色)


平均分:6分,高端的配置和高端的定位並沒有帶來預想中那麼出色的體驗。




對於實戰鞋的需求每個人側重的方面都不一樣,選擇實戰鞋就應該結合自己的打法和需求通過實戰和了解其他人的評測分享來取捨。KD11是品牌為了進一步滿足或者迎合杜蘭特本人的獨特喜好所量身定製的:喜歡穿大一碼、喜歡柔軟舒適踩棉花、喜歡不繫緊鞋帶、喜歡跑鞋,甚至就算掉鞋也樂此不疲......這些在我看來略顯奇怪的喜好真的不是很適合和我一樣的大多數普通籃球愛好者。


體重大緩震要求高、對全新緩震組合腳感好奇、喜歡踩屎感的朋友這雙KD11應該很適合。如果你體重偏輕、偏向快速啟動和靈活變向那這雙KD11就太不適合你了。



杜蘭特逐漸扛起Nike籃球系列的大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取代LBJ系列成為頭牌,就像詹姆斯接替科比坐上品牌頭把交椅一樣。KD系列在11代開始加入了諸如愛車林肯大陸的造型、後跟提環、個人簽名等許多KD個人元素,並在實際穿著感受上也會真正意義上更加迎合杜蘭特的個人要求。React科技在籃球鞋上的更多可能性從KD系列開始或許會有不斷的試驗和突破,能否像Zoom和Max那樣在籃球鞋領域發揚光大,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滿足杜蘭特的惡趣味—KD11

有驚喜,更多的是失望


或許KD12能有新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新球鞋網 的精彩文章:

水晶底黑水泥了解下?Air Jordan 3 「Victory Lab」曝光
冰火迷們看過來,adidas x 《權力的遊戲》聯名配色又來啦!

TAG:新新球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