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8月12-13日英仙座流星雨高峰期

2018年8月12-13日英仙座流星雨高峰期

8月12日22時到天亮前,如果您所在地區天氣晴朗,那麼不妨選在遠離城市燈光視野開闊之處進行全天觀賞流星。要注意的是流星會隨機出現在夜空任意位置,所以不必死定某個區域。一切觀賞以安全第一以及防寒保暖為重!

一切觀賞以安全第一以及防寒保暖為重!

關於流星雨的一些小知識

大家肯定都聽過流星雨這個詞語,那麼誰真正的見過啦?恐怕流星都沒有見過,何來談流星雨之說嘞。

其實你只要耐心的等待,每天夜裡都會有流星划過天際,這個只是時間問題,看看你到底有沒有耐心等待了。

好了,大家只知道流星雨很好看很浪漫,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成因吧?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什麼,神仙拋射的東西么?不不,這裡我們要用科學的方式來解釋。

流星,簡單的說就是太空中的碎片、塵埃顆粒像地球上微小的石頭般撞入了地球大氣層,這些小傢伙與大氣層摩擦生熱而發光使得我們所見(嚴格的講是撞擊壓力產生的熱,而不是摩擦)。流星雨就是成群的很多塵埃顆粒撞擊地球大氣層造成的,但是要知道的是這個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嘩啦啦的下,它的定義是天頂每時出現率(ZHR)大於等於1,粗略的就是每小時1顆以上。如果是嘩啦啦的下,那就是流星暴雨級別,ZHR至少在1000以上。流星雨的這些微小塵埃顆粒大多數來自彗星以及小行星之間的碰撞產生的碎片。

流星雨都有一個輻射點,這是所有流星划過天空的反延長線交點之處。如下圖1所示,特定的流星雨的所有流星都是從一個點出發的,並且在天空看來都是向各個方向輻射的。但要知道每一顆流星在太空中都是平行的且速度基本一致,因此所有流星體撞擊地球都是以相同速度和相同的平行方向撞擊地球大氣層的。那麼為什麼在天空(夜空)中我們看見的流星方向又不一樣啦,這是一種視覺上的效果。打個比方,我們熟知的鐵路鐵軌或者是公路。如果鐵路兩個軌道一直是直直的,並且延長的很遠的地方,那麼我們看起來很遠的地方,兩根鐵軌似乎已經重合為一點了,如下圖2所示。

圖1 流星雨的輻射與撞擊地球大氣層,圖片來自:calsky

圖2 筆直的兩根鐵軌,在很遠處看來,它們幾乎重合為1點。圖片來自:匯圖網

英仙座流星雨簡介

英仙座流星雨,顧名思義就是該流星雨所有流星體反方向交匯的輻射點都位於英仙座。該流星雨的流星體來源於一顆叫做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所留下來的物質。英仙座流星雨發生在夏季且為暑期,又是全年度3大穩定數量流星雨之一,是比較值得觀賞的。

英仙座流星雨中的火流星在其它流星雨當中算是最多的,所以即使在稍有光污染影響的城市中都可以看見它,如下圖3所示。

圖3 全年各流星群的火流星數量統計圖。圖片來自:有趣天文奇觀

如何觀賞流星雨

雖然英仙座流星雨流量高達100多顆,但是並不是嘩啦啦的下那種,而是需要時間等待才會出現一顆。

一般的流星雨(非流星暴雨),其觀賞方式不同於其它天文現象那麼容易,因為觀賞此等,需要考驗你的耐心。

如日月食,行星伴月,月掩星等等眾多天象,都可以輕而易舉的看見他們,因為它們是可以穩定預測的。然而太空太大流星體眾多又太小,所以我們不能準確的預報。因此觀賞流星雨需要你的運氣與耐心的等待,不過慶幸的是,我們可以大致預測一大群流星體的軌道運行狀態(如彗星留下來的)。從而可以得出每年特定時間我們的地球就會穿越這群流星體,是出現流星最多的時間。然而平常年,小時上百顆且穩定的只有3場。且這3場流星雨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非常壯觀的「流星雨」,而是理想狀態下的小時百顆級別。以現在大多數地區而言,這樣預報上百的流星雨,在這些地區往往會被折扣。條件糟糕的,如空氣霧霾城市光污染等等,會被大大的折扣,且只能看見亮流星。因此如果你所在地區能夠看見滿天繁星甚至銀河,那麼你所能看見的流星雨數量肯定非常多。像預報小時百顆級別的,一晚上就能看個上千顆。

當然這只是時間積累的數量,因此你可能會耐心等待5分鐘才會遇到1顆流星(也可能1分鐘就能看見幾顆),要知道對於某些沒有耐心的人來說,這是非常漫長的!所以不想去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只能耐心等待了。

要想觀賞到更多的(暗)流星,那麼必須要讓你的眼睛適應黑夜20到30分鐘左右。因為強光(如手機光)會讓你的眼睛看不見更暗淡的東西,所以你必須離開這些光害以適應黑夜看見更多的暗流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選擇躺著觀賞流星,耐心等待流星的出現,躺著看視野開闊也讓自己更舒服更有耐心。流星會出現在夜空中任意位置,不必死定一個位置看。我本人喜歡邊聽歌邊耐心看流星,一般躺著選擇天頂位置。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流星用肉眼觀賞最佳,不需要使用望遠鏡觀賞。因為肉眼的視野範圍更大,可以看見更多的夜空,流星會隨機出現在夜空的任何一個位置。望遠鏡的視野太小,當你對準一個區域觀賞時,可能旁邊就划過一顆超亮火流星了!

如果你想看嘩啦啦的下那種流星雨的話,本文不適合你,你可以安心睡覺了。

圖片為星隕蟠龍山

作者:鄒煌

拍攝:2015年12月16日

雙子流星雨是風光狗的年終盛宴。照片攝於蟠龍山長城,6D+24A,單張ISO8000,f1.4,10s,連續拍攝一小時。

流星雨觀賞提示摘要

1.注意個人安全,不要單獨前往僻靜無人地區。出發前請知會家人或親友。

2.凌晨時份天氣寒涼,必須穿著足夠禦寒衣服,保持身體溫暖!

3.找一個遠離城市或街燈,光害較少的黑暗地方。

4.注意避開有蛇、蟲、蟻出沒位置。

5.躺在躺椅子或草坪上,最好有地蓆、毯子或睡袋保護。

6.直望天空,儘可能選擇望見最大的天空範圍,不要盯著輻射點,應該選擇輻射點周邊且遠離月亮的天區

7.觀賞前先讓你的眼睛適應黑暗的環境30分鐘,這樣可以見較多的流星。

8.用肉眼欣賞,無需使用望遠鏡,因為望遠鏡視場狹窄,反而減低見流星機會。

9.有意觀測這個流星雨的同好,可以利用智能手提電話輔助流星觀測,詳情請參閱這裡的介紹。

10.觀看過程中,眼睛不要主動尋找流星,應靜靜等待

11.若選擇在樓頂、山頂等危險位置,務必注意安全

流星雨拍攝提示

相機:有手動 B 快門連快門線

鏡頭:至少24mm,最好20mm或以下,魚眼也可以;APS-C的應選18mm或更短焦距的鏡頭

光圈:最好是定焦,至少f2.8,最好f2或更大,光圈選最大光圈縮小0.5-1擋

速度:ISO 800、1600甚至更高

腳架:三腳架,無需用赤道儀亦無需追蹤

對焦:無限遠

曝光:一張接一張拍,每張曝光5-15分鐘,不要間斷

更多:參看流星拍攝指南

今年的預測

今年極大期恰逢近朔,月光干擾小,所以觀察條件佳。

國際流星組織給予下面信息:

活躍時間:7月17日 – 8月24日;

最大時間:8月13日04時至13日16時(北京時間);

流星數目:ZHR = 110(顆);

輻射位置:赤經= 48度,赤緯= + 58度;

相對速度:59km / s;

亮度指標:2.2。

詳細說明:

IMO 的觀測發現,英仙座流星雨平均或「傳統」意義上的極大會在λ⊙ ≈ 139.8°到 140.3°(相當於 2018 年 8 月 13 日 4 時一16 時)之間變動。母彗星 109P/ Swift-Tuttle(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的公轉周期大約為 130 年。20 世紀 90 年代起,英仙座流星雨就開始產生強烈的活動。最近觀測到的一次增強活動是在 2016 年,由於當時地球穿過了被分離出來的噴發物,出現了一個額外的峰值。這樣的(額外)峰值預計在 2018 年並不會重現。相反,Peter Jenniskens表示 8 月 13 日大約 04 時(λ⊙ ≈139.79°)地球可能會遭遇英仙座流星群噴發物。該噴發物被認為是流星體平運動共振積累的結果。在所給出的傳統峰值到來前,有必要通過觀測來看看會有什麼可察覺的活動發生。Jérémie Vaubaillon 通過計算髮現,一個非常古老的噴發物會在 8 月13 日 09 時 37 分造成潛在的額外增加,但無論如何,這對流量的增加可能十分微弱,因此很容易在傳統的極大中被遺漏。目視觀測者們應當把觀測報告分為許多較短的時間段(對於流量和極限星等的統計區間都不要超過 15 分鐘),這樣使得我們得以去探尋噴發物的特徵。

8 月 11 日的新月為各種光學形式的觀測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條件,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對英仙座流星雨的觀測更為有利,在那裡,輻射點從當地時間 22 點—23 點開始便處於一個有利的觀測高度並持續一整夜。遺憾的是,這場流星雨在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並不能被很好地觀測到。

英仙座流星雨輻射點的大致位置,圖片來自虛擬天文館軟體

為科研貢獻力量(高級)

對流星雨進行科學觀測可以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星雨成因,變化規律等,以及在今後更準確地預報流星雨峰值。如果您打算為科研貢獻一份力量,那麼請您務必嚴肅地對待流星雨觀測活動,請做一次持續一小時或更長的觀測記錄(>>點擊了解觀測方法)。在觀測中請盡量多地記錄下流星信息:發生時間,群內還是偶發,亮度,速度,方向。有些人也會記錄流星顏色以及消失後流星余跡持續的時間。觀測流星雨既可以娛樂,又可以為科研提供第一手資料。為了讓您的數據能夠成為科研數據,您應該把數據分享發布出來,例如通過國際流星組織IMO,美國流星學會AMS,或者直接寫電子郵件給Robert Lunsford(lunsford@amsmeteors.org)等。注意,使用這三種方式需要您使用英文,如果您對此存在困難,可以使用中文編寫電子郵件與我聯繫,我將提供幫助。我的郵箱地址是446469755@qq.com。限於精力,同時提供幫助的人數最多為2人。

未來的爆發預測(2028年)

【流星預報具有不準確性,預報數據僅供參考,觀測流星肉眼直接觀賞最佳,遠離城市燈光,選擇視野開闊之處觀賞,注意保暖以及安全】

俄羅斯流星專家米克埃·馬斯洛夫(Mikhail Maslov)的預測

2028年英仙座流星雨將可能爆發到ZHR~300

在2026年之前的這些年份中,英仙座流星雨活動是相當低的,ZHR將小於100顆流星的正常水平。

然而,在2027年有所變化,地球將穿過被木星擾動的部分流星體,並且ZHR規模上的活動將上升到120-130顆流星數目級別。

在2028年受到木星的擾動影響力將達到最高水平,也就是這一年地球將撞擊到1479年的拋射物。芬蘭流星專家伊斯克·萊汀恩(Esko Lyytinen)也指出了這種說法,他指出這可能會引發「暴風雨」級別的爆發。但Mikhail Maslov的計算結果遠遠沒有達到「暴雨」級別,因為1479年的拋射物軌跡太過拉伸,但在某些部分區域流星體分布仍然保持相當的規律。到目前為止的計算結果顯示,1479年的拋射物撞擊地球的高峰值將接近強大的背景最大值,這將導致非常強烈的英仙座流星雨,預測最大值時間在北京時間8月12日的13-14時,ZHR將高達250-300顆流星數量級。然而,這樣的數量級別還是遠低於「暴風雨」級別的流星暴。

在2029年,活動最有可能超過正常水平,ZHR的規模將可能達到110-120顆流星數目,在2030年將恢復到正常水平。

芬蘭流星專家伊斯克·萊汀恩(Esko Lyytinen)於2000年預測

2028年英仙座流星雨將可能達到「暴雨」級別,ZHR~1000

1990年-2020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拋射物軌跡曲線圖,圖片來源:芬蘭流星專家伊斯克?萊汀恩(Esko Lyytinen)

上圖中顯示的是拋射物(塵埃團)中心軌跡與地球的距離,橫坐標為年份,縱坐標為rE-rD,表示為太陽到地球距離減去太陽到塵埃團距離,即等於塵埃團離地球的軌道距離(地球半徑=0.00004AU)(影響半徑=0.00005AU),1-4rev 表示拋射物公轉到約1992年,受到木星共振影響而軌道變動。可以看出從大約2016年開始拋射物(塵埃團)遠離地球,因此流星數量也相繼降低。

2020-2030年英仙座流星雨的4次公轉的拋射物軌跡曲線圖,圖片來源:芬蘭流星專家伊斯克?萊汀恩(Esko Lyytinen)

我們從上圖中不難看出,4次公轉的拋射物(也就是1479的拋射物)將在2028年前後達到地球最近的位置,流星數量也會相繼增加。在計算中,原始粒子密度對於1到3rev是相同的。對於4rev,它的密度將是四倍大。因此這意味著流星數目也相繼增大,2028年的數值將可能是正常數值的幾倍。

結果是,Esko Lyytinen預測2028年地球將遭遇到1479年的密集拋射物,距離地球約-0.0004AU(rE-rD)(59000 km),預測的極大值北京時間為8月12日13:30,這一時間我國正處於白天,不利於觀測。不過北美洲那邊正值黑夜,很適合觀測,唯一的就是會受到月光的干擾。

法國流星專家熱雷米·沃巴永(Jérémie Vaubaillon)的預測

2015年、2016年、2028年拋射物與地球的相對軌道,圖片來源:IMCCE-Jérémie Vaubaillon

從上述圖片可以看出zai

參考資料

1.國際流星組織官方網站

2.2018年國際流星組織中文版本流星雨日曆網頁版

3.2018年較大型的流星雨簡介

4.2018/8/13 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ZHR~110)

5.流星雨的輻射點

6.2012年12月14日雙子座流星雨

7.新西伯利亞天文網-馬斯洛夫預測:Perseids 1901-2100

8.imo_observation/add_session

9.MajorShowerObservations.pdf

10.芬蘭流星專家伊斯克·萊汀恩(Esko Lyytinen)預測

一切觀賞以安全第一以及防寒保暖為重!

【流星預報具有不準確性,預報數據僅供參考,觀測流星肉眼直接觀賞最佳,遠離城市燈光,選擇視野開闊之處觀賞,注意保暖以及安全】

文章作者:零度星系(天文在線)

審核人員:

最終審核:

編輯用時:2018年07月22日-2018年08月11日

審核用時:

最後更新:2018年8月11日星期六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指出錯誤所在好加以改之。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文在線 的精彩文章:

2018年6月16日金星伴月
2018年6月27日土星沖日+合月

TAG:天文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