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眾文化」論文聯展

「大眾文化」論文聯展

秦北書社

秦嶺以北 長安以南

導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眾文化」論文暑假聯展,去年的題目是「以具體的例子辨析兩種『大眾文化』(mass culture & popular culture)」,頗有一些佳作。今年的題目則要具體一些,如下圖所示。好的論文的標準其實說來並不複雜,首先得有個標題,像那種一上來就像論述題一樣的寫法當然是不太適合的;其次也不能像答題那樣簡單羅列一二三了事,至少要有論點、論據、論證過程;最後,更為重要的是圖中綠色標出的字,懂得審題的同學當然會明白,同以往一樣,這一次的期末論文也需要「具體作品」作為分析的案例來佐證文章觀點,根據評分標準,這一項缺失或者說比較弱的,甚至不能達到合格標準。

在最終收穫的一百多份論文中,我們選擇了十多份做得比較好的,會在後續的欄目中依次呈現給大家,這些文章儘管也參差不齊,並不能說每一篇都完美,但它們至少都有一些共通點。比如,無論論點如何,文章的論據和論述過程都能夠邏輯較為嚴密地得出結論;又如,前述「具體作品分析」的文本細讀做得比較好,「個案」研究能夠給「網路文學經典化」的命題帶來不一樣的思考,至少能提供一些不同於普遍的類型化的作品名錄,可以讓這個命題不至於走向死胡同。

當然,在這裡秦北書社也想要引用一段話:

史料或多或少都會被各自的理論結構所「徵用」,個案將被誇大,並用來證明自己是一個「讀史者」的身份。可是,那能說明什麼呢?每個人都能列舉出一大摞的「個案」,並以此臧否歷史。觀念、階級記憶、立場甚至各自的身體感覺,隱蔽在眼花繚亂的理論術語背後,在自欺欺人的「去政治化」的喧囂聲中,卻是更為強勁的政治性訴求,只是,有的人願意承認,有的人不願意承認罷了。按照韋伯的說法:如果你決定贊成某一立場,你就將侍奉這個神,同時,「你必得罪所有其他的神」。在這一意義上,恰如我曾所言,當代文學六十年,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戰場。

「戰場」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蔡翔老師在《革命/敘述》一書中對當代文學史的判斷,在「網文」與紙面文學的拉鋸戰中同樣適用——更何況,我們今天所處的「劇變的時代」,似乎更像是「影像」驅逐「文字」的大變革時代。在這樣的場域中,「網路文學」究竟是文學的「前景」,還是文學被圖像殺死的「中介物」?答案在列位手中,不要讓它隨風而逝。

編者按

中國網路文學自源起便迅速在青年中風靡了起來,這股風潮甚至走出國門席捲到了國外。中國網文經過多年發展出現了四部被譽為網路文學四大名著的「盜全龍啞」,即《盜墓筆記》、《全職高手》、《龍族》、《啞舍》。這四部網文幾乎可以反映出中國網文現有的全部元素,但這就可以代表這四部網文毫無瑕疵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網路文學的通病——抄襲,依然可以在它們身上找到影子,抄襲是阻礙網路文學向經典文學轉變的最大阻力。拿前陣子「霸屏」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舉例,作者唐七公子抄襲晉江文學城大神寫手大風刮過的作品《桃花債》,這一事件在網路上掀起軒然大波,兩邊粉絲罵戰在社交網路上幾乎隨處可見。本次事件為「三三十桃」的劇版刷足了流量,並為後續的IP改編博取了大量潛在粉絲。事件的對錯在這裡暫且避過不談,但是該事件對中國網文乃至中國所有的創作界帶來的巨大傷害是不能忽視的。試問,如果你辛辛苦苦創作的作品被他人非法盜取並用來謀得暴利,你還願意繼續創作與創新嗎?近日某檔網綜邀請了某短視頻APP音樂紅人參加競選,卻被專業的評委批評基礎樂理不過關,另一位評委還發出了疑問「現場對他考試的那個題目不是一個刁鑽的和弦,可他就是沒有按出來,我其實有一個最大的疑問,他的歌曲是怎麼寫出來的?」再用那位進行點評的評委的一句話來作為收尾吧。「國風是一個音樂理念,我覺得要做的是創新,作為一個創作者,樂理知識很重要,否則你寫出來的東西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在寫什麼,這個是很可怕的,因為這樣太浮躁了,然後就會來標榜自己是原創人,這是會影響到觀眾的,觀眾一直在聽這樣的音樂就以為這樣的音樂就是標準的,但是其實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拿出一個專業的東西。」這句話同樣送給中國網文,中國網文經典化道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末世·齊祭》中的大眾文化屬性及網路文學經典化的進路與困境

文|李欣圓

摘 要:經濟發展的當下,人們在追求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需要滿足自身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而大眾文化就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產生,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網路文學作為大眾文化的一個分支,因其方便快捷以及以娛樂消遣為主的特性,贏得了一大批受眾。其中末世文學算是網路文學的一個獨特標杆。本文將以《末世·齊祭》為例,參考時代背景下末世文學和網路文學發展的縮影,論述網路文學的大眾文化屬性,並分析網路文學在面臨經典化時,其前進的動力和阻礙。

關鍵詞: 網路文學;傳統文學;大眾文化;末世小說;經典化

一、網路文學

關於網路文學的定義,從廣義上看是指經電子化處理後所有網上的文學作品,即凡在互聯網上傳播的文學都是網路文學。而狹義的網路文學,鮑遠福在《中文網路文學二十年:基本概念、意指特徵與研究範式》中提出:狹義的網路文學是只能存在於網上,不能印刷出版,充分體現網路特徵的超文本文學、多媒體文學,由網友共同創作的接龍文學,通過電腦軟體創作的准文學。在《網路文學對高中生成長的影響淺析》中,劉一彤將狹義的網路文學淺顯易懂地概括為「主要指在網路上首發,依靠網路傳播的一種原創性文學。」

廣義的網路文學分為三類樣態:一類是已經存在的文學作品經過電子掃描或人工輸入等方式進入呼叫網路,一類是直接在互聯網路上「發表」的文學作品,還有一類是通過計算機創作或通過有關計算機軟體生成的文學作品進入互聯網路,如英國由「布魯特斯1型軟體」創作的電腦小說《背叛》;以及具有互聯網開放性特點,幾位作家、幾十位作家甚至數百位網民共同創作的「接力小說」等,而本文主要論述的網路文學是第二類。

網路文學分類眾多,其中言情、玄幻、奇幻、科幻、武俠、仙俠、都市、歷史、軍事、遊戲、競技、靈異12種類型是網路文學網站上普遍存在的基礎類型。在這些基礎類型下,仍具有很多細小的分支,例如:同人、太空、末世、喪屍、穿越、鄉土等類型,也各擁有一批不小的受眾。

與「網路文學」這一概念相對應的名詞是「傳統文學」,網路文學同傳統文學僅僅只有媒介和傳播方式的區別。

從某種意義上,網路文學其實就是網路與傳統文學的碰撞與結合,是時代發展過程中的一項新興產物。由於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大眾傳媒的更迭也為傳統文學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介在表達性、記錄永久性、迅速性、分布性四個方面都更勝一籌。因此,這也決定了網路文學相比較傳統文學,開放性、即時性、互動性等特點更加明顯。

一部文學作品的問世,作者通常會向讀者「交代」自己的創作歷程,實現與讀者的「交流」,傳統文學以印刷為載體刊印的書籍通常是在「前言」「後記」的部分完成這部分的「交流」。而在晉江書城、書包網等網路小說的網站上,每一章小說內容在更新後,最下方都會出現「作者有話說」模塊,作者可以在此隨性的道出創作的靈感,或者為小說拉票,希望通過鼓動讀者的積極性來將自己的作品推向「精品榜」,語言也是清新活潑。這一頁面的設立增強了作者與讀者的互動性。

當下國內的網路文學作品的發展已頗具規模,但是優秀的作品只是少數,網路文學雖然創作時長較短、傳播媒介更便捷,對人們的娛樂需求滿足度更高,但是從創作態度上看,相比眾多小說大家,例如:曹雪芹、羅貫中、金庸等,網路寫手缺乏嚴謹的態度及對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更做不到《紅樓夢》創作時的「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而且傳頌度也不及許多經典。

二、末世思想與末世文學

末世文學反映的末世思想在中西方古代均有涉及。

中國古代的思想體系中並沒有明確的末世思想,但在很多神話傳說中,我們也能捕捉到末世小說的痕迹。如女媧補天的傳說,就描繪出了天地傾圮的景象,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表現出了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所遭受的苦難,但是這些傳說的主旨更多的是為了反映中華民族的先人,在面對遠超過當時的文明所能應對的自然災害時頑強奮鬥的精神。

西方的末世思想則是源於宗教,《聖經》中就明確提到了末日審判,還記載了火山熔岩滅城、大洪水等傳說,薄伽丘的《十日談》中也是以末世的到來為背景。

現代末世小說起源於《美麗新世界》等反烏托邦小說。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幻想的末世大多與各種超自然災害、人工智慧、外星人入侵之類聯繫起來。

例如: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系列想像的是在人類離開地球、散播到銀河系各星球之後的故事。劉欣慈的《三體》則是人類在面對先進的外星文明侵略威脅時,奮力一搏乃至數博,自以為能絕處逢生、苟且偷生,卻終究逃不過高等文明的碾壓。

網路末世小說,一般是由於神秘偉力、病毒爆發等原因,導致地球環境發生劇變,人類大量死亡或被病毒感染,文明倒退。原有的法律和道德體系崩潰,形成新的更殘酷的生存法則,部分人類發生變異,不斷進化,在新世界中掙扎生存。

在人類與末世鬥智斗勇的同時,也會摩擦出「愛的火花」,因此,末世小說也不僅僅是「末世」小說,經常與言情、修真、武俠、科幻等結合起來。

網文末世小說的出現,始於2007年左右。2010年之後,在起點中文網陸續湧現出了一批精品末世文;末世文的高潮,大概在2012年前後,但相比「言情」等類,仍稱不上是熱門題材,現在也是不溫不火,但仍擁有一批固定的受眾。

末世文的興起,主要是受到歐美喪屍題材影視作品的影響。比如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生化危機》系列電影,又比如國內擁有大批粉絲的《行屍走肉》系列電視劇。因此,幾乎所有末世小說的開篇,都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喪屍。但與影視不同的是,許多的末世小說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打怪升級。

末世文的主要流派有:①末世升級派:背景是末世,但寫法偏向於玄幻文,例如《末世之帶球跑》、《末世剩女為王》。②末世重生派:主角重生到末世初期,利用前世經驗搶佔先機,例如《重生末世雙寵》、《末世之黑子和梁然》。③末世穿越派:主角因為某些原因,穿越到了末世,有些是穿越到了自己寫的或者是自己看過的末世文,有些則是莫名其妙地來到新世界,之後打怪升級,例如《末世之炮灰也不錯》、《末世囧途》。④末世普通派:不管在背景的設定,還是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比較「平民化」,不會出現升級的喪屍,也沒有異能的出現,只是一群普通人努力地存活,例如末世經典文《末日孢子》。

流派之間並非完全割裂,相反會有一些互相汲取借鑒的部分,構成了末世小說題材多樣。

三、《末世·齊祭》中的大眾文化屬性

《末世·齊祭》是我本人最喜歡的末世文之一。

它講述了16年前,鄒涯因為病毒肆虐而被國家放棄。高牆豎立,電網密布,就是為了防止裡面可能感染病毒的人逃出。大人們幾乎都被病毒奪去了生命,只剩下少數成人和一些沒有成年的孩子們,他們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下,擁有超乎常人的強健的體魄,但因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們的三觀發生了扭曲,他們與鄒涯倖存的大人們分為兩個陣營,鄒涯也變成了「人吃人」的野蠻社會。

這是一個被遺忘的城市。然而,兩年前,國內病毒蔓延,很多人類變成喪屍,政府特派一隻特種部隊潛入鄒涯,希望可以找到此次病毒和16年前鄒涯病毒的聯繫,來拯救危機。可剛進入,特種部隊就因為裡面剽悍的吃人作風損兵折將,只剩下了3人。在被當作人質2年後,鄒涯的很多孩子因為16年前病毒的潛伏期已過,面臨死亡的危險。孩子一派的首領——齊祭和她忠實的跟隨者——狗子為了尋找救治的辦法,聯合剩下3個特種兵,一起逃出了這死守嚴防的鄒涯。

外面喪屍滿地,齊祭和狗子憑藉自己敏捷的身手和像野獸般敏銳的直覺,開始了末世之旅。

作為網路文學,其大眾文化屬性也很顯然:

(一)傳播的媒介化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係密切,大眾傳媒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在文學領域,專業群體多指作家及背後的出版社等,受眾即指讀者們。大眾媒介的應用,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對象範圍。互聯網的發展及各類電子產品的出現,促進了網路文學的發展。因此,網路文學具有媒介性。

以《末世·齊祭》為例,可供閱讀的渠道多種多樣,晉江、起點、書包網等網站均有,書旗、掌閱等小說APP也提供了閱讀的途徑。受眾依靠這些網路媒介閱讀小說,對媒介具有一定的依賴性。正是因為網路媒介的平台,為面廣量大的受眾群體提供了傳播的條件,以至於現在以網路為媒介閱讀小說的人數與日俱增。

為更好地了解末世小說相關情況,我特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4份,有效問卷84份,其中,85.5%為16-25歲的青少年,在這84人中,只有34.5%的人對末世小說完全不知道。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互聯網時代,媒介的方便快捷使得信息覆蓋面更廣,網路小說的影響也在逐漸擴大。

(二)形式的娛樂化

大眾文化是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在市場經濟社會,大眾文化是一種消費文化,更注重娛樂性。在文學中,故事的繁簡、情節的平奇、結局的悲喜,承載的文化使命是為公眾提供消遣、休閑和娛樂。

很多人易將「娛樂化」與「喜劇」混淆,然而娛樂化更精確地是指使人們獲得輕鬆的滿足、感官的刺激和精神的慰藉。

末世文學中很多細節都會吸引不少「重口味」的讀者,喪屍、血腥、暴力的描寫都是末世小說的特色。《末世·齊祭》在剛開篇敘述特種部隊進入鄒涯,卻被裡面的孩子們當作食物一樣追趕的場景中,就充斥著血腥與暴力:

「蕭瀚旁邊的車頂上不知何時已經坐了一個人……那人晃蕩著腳丫,一手拉著蕭瀚的左手,一手拿著一把刀,竟然在切割他的手臂……從肩膀處,這麼一下一下地,切割……下面遞上來一個烤爐,一個被使用了無數次,剛剛還烤熟了蕭瀚戰友屍體的烤爐……身邊的人不緊不慢地切下了他的手臂,直接拉掉了衣袖,然後點燃了爐中的火,把手臂扔在架子上。」

本文還有一些對戰的描寫也是能滿足人們「重口味」的需求,比如:「齊祭轉刀順勢劈向重新追來的喪屍,這一刀精準地砍在喪屍耳朵上方一點,齊祭把刀柄上下挪動了一下,擴大了喪屍頭上的傷口,才將其拔出,不遠處的三人清楚地看到,齊祭拔出刀刃的一瞬間,帶出了一溜灰白混合著血絲的腦漿,吧嗒吧嗒掉在地上……」等等許多場景。

正是網路文學的娛樂化屬性可以使讀者在閱讀時,引發共鳴與幻想,幫助讀者走進故事,所以網路文學作品能夠帶給讀者一定的閱讀快感。

(三)屬性的商品化

大眾文化作為一種消費文化,它具有由文化產業機構生產供現代大眾消費的商品屬性。網路文學也是如此,在掌閱APP上,如果想要閱讀完整版《末世·齊祭》,需要通過「閱餅」購買,而「閱餅」也是讀者通過充值獲得;在起點網,《末世·齊祭》從第35章開始為VIP付費章節。一般而言,一本小說前面部分章節可以免費觀看,而當劇情開始轉入高潮,則到了讀者「自掏腰包」的時候了,各網站與APP如此的營銷手段正是網路文學商品化的表現。

(四)審美的日常化

就文化的審美而言,大眾文化突破了藝術與非藝術、審美活動與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長得歷史時期,美和藝術都疏離普通觀眾,而在今天,藉助於大眾媒介、文化工業等手段,美和藝術普及化了,換句話說,就是更加「接地氣」了。

初時,許多經典都以書本印刷的形式發布,從一定意義上,因其對市場的供應階層有限,部分讀者無法獲取。而如今,從網站簡單地百度,即可閱讀想要瀏覽的文章。

文化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開始尋求新的展示方式,以新的形式呈現於大眾面前。公眾號、微博、小說網站、APP等都為網路小說的日常化提供了動力。

(五)創作的類型化

類型化是當代文學的一個重要現象,文學類型化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也與大眾文化盛行及文化產業化、文學商品化有關。

類型化是大眾文化的主要特徵,但這也導致了文學成為模仿寫作和商業化寫作。

比如《末世之炮灰也不錯》對於女配——謝如夢的設定是外表「白蓮湖聖母」,但「蛇蠍內心」。在女主想要離開團隊自力更生時,女配出於友情的名義,想要挽留女主,梨花帶雨地說:「妍妍,你再這樣說我就要傷心了,我怎麼能看著你受苦而不管不顧呢?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是最好的朋友啊!」讀的讓人忍不住起雞皮疙瘩。

「白蓮花聖母」這一類的形象並不罕見。《末世重生之被逼成聖母》中,女配溫柔的設定也是如此,外表柔弱,但對於女主的一切都有霸佔的慾望,包括未婚夫。在喪屍病毒剛爆發時,溫柔便向女主的未婚夫打電話傾訴:「楊大哥,我一個人在家好害怕,你能快點回來嗎?恩,有你在我就放心了,那我在家裡等你,你快回來。」劇情可以說要多「狗血」有多「狗血」。

雖然同類型人物的泛濫讓人們審美疲憊,但是網路文學的類型化具有滿足大眾從眾心理、突出自己、趨利避害心理等作用。無論人們多麼吐槽「白蓮花聖母」以及狗血的套路,但是在看到這樣的人物被虐時,還是會暗爽,就像女生們也總是聲討霸道總裁小說的老套,可是每次看到,還是會春心萌動。

而《末世·齊祭》之所以能成為末世里的經典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人物的立體化。例如小說中的「單小狼」這一形象,是精明狠辣的商人,為了自己的安全,他可以將身邊的兩個女人毫無顧慮地推向喪屍群,但是同時,在和齊祭等人的團隊在一起時,又擔當外交的角色,擔心團隊內部的安全,關心齊祭的心理問題,總是照顧齊祭。

包括本文女主齊祭,因為在鄒涯成長,三觀扭曲,崇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她只會在末世旅途中帶上那些身手好、自認為有用的人,對待所有人,她冷漠狠辣,在朝夕相處很久的同伴被喪屍咬傷後,也可以毫不留情面地拋下。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子,在面對嬰兒時,最沒有防備,在鄒涯的日子,讓她深信一個道理:孩子,就是希望。面對孕婦和嬰兒,她總會格外照顧。

人物在塑造時,最忌諱扁平化,《末世·齊祭》在這一方面可以說超越了大多數庸俗的網路小說。

網路小說的類型化表徵是有現實的合理性和存在性的,就像美學範疇中的「丑」,作用便是襯托、對比,因此,我們也不能一概否認類型化。

四、網路文學的經典化

在網路文學的經典化道路上,我們首先應該清楚,在大眾心裡,經典文學的定義是什麼。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經典的理解是「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所以,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不僅需要在語言形式、結構組織方面高出一般作品的價值,同時,在思想內容方面,也要有過人之處,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環境的塑造。

在問卷調查中,當人們被問及「網路文學是否可以走向經典化」時,31%表示不可能,但也有34.5%表示很可能。在列出的阻擋網路文學走向經典化的條件中,81%的人認為網路文學的作品質量是最大阻礙,65.48%認為還有網路文學的娛樂化屬性,但57.1%的人表示網路文學「接地氣」也為網路文學走向經典化提供了動力,其他備選條件中,「網路文學方便快捷」、「網路文學受眾群體多」也被較多選擇。

從以上統計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大部分的人仍認為網路文學經典化道路具有一定困難。但當下的人類是以當下對經典文學的定義作出判斷。

時代在變遷,無人能預見下一代人對於經典文學是怎樣的定義。例如:文革時期,樣板戲被認為是經典,京劇等國粹卻被棄如敝履。所以,我認為,僅從當代文學發展的角度看,網路文學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理性精神的浸染,無法以深刻的思想和睿智的哲思見長,走向經典化很困難,但是網路文學也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我們不能肯定這些優勢是否會成為以後網路文學被認定為經典文學的標準,但一定會是其走向經典化道路的動力。

鮑遠福在《中文網路文學二十年:基本概念、意指特徵與研究範式》中指出:「網路文學在內容範式上呈現出『去經典化』和『類經典性』的悖論。」他認為:「網路文學無法從品質上與文學經典形成正面對抗。」

前者恕我不敢苟同,「去經典化」?什麼是經典化?以如今的定義去評價一件事物的本質,未免有些武斷。

除了一些粗製濫造、從創造初期就是為了商品化而創作的作品,每一部作品在創作時,作者都是抱著「寫好這本書」的心態,只是因為個人社會經驗、背景經歷及文筆的限制,很難上升到「精品」,反而總是會出現各種雷同的文章。當然如此的看法並不代表如今對經典文學的標準的定義不可取,其中很多還是具有極大參考價值的。

而鮑遠福的後一觀點我是贊同的。我認為網路文學的品質是其走向經典的最大的阻力,一部「認真負責」的作品,往往要斟酌許久,提筆時也是百般思索,下筆時更是小心翼翼。許多網路文學作者在「碼字」時,不關注錯別字,情節前後銜接困難,「bug」百出,這種不嚴謹的態度,即使內心瘋狂的想創作經典,也始終無法走向文學創作的頂端。

曹雪芹在撰寫《紅樓夢》時,裡面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隱含著人物的命運,每一句看起來像「閑言碎語」的家常話都蘊含著暗示。例如:「英蓮」暗示著「應憐」,在她剛進賈府時,周瑞家的端詳了半天,說:「真像東府里的蓉大奶奶!」這一句簡單的話,不僅指英蓮和秦可卿外貌的相似,作者也暗示了英蓮與秦可卿命運的相似。英蓮從小被甄士隱視為掌上明珠,百般疼愛,而秦可卿又是被貶太子的女兒,皇家公主的命運也成為了不可能,兩個人何其相似。可以說,《紅樓夢》里的每一句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反觀如今的網路文學,類型化嚴重,起名字時也是吐槽點滿滿,「司徒、南宮」等複姓,「夜、言、寧」等稀有姓氏,幾乎每一篇言情小說都不可避免地碰到了這一「雷區」,「批量生產」「無限度複製」使得網路文學幾乎千篇一律,並且塑造的人物總是扁平化、臉譜化,好人與壞人一眼分明,這就迴避了藝術經典化應有的沉澱性。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網路文學也具備一些傳統文學在短期內無法擁有的優勢。

相對於傳統文學,網路文學的出現具有革命性意義。鮑遠福認為,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網路文學以非線性的空間化書寫和「超鏈接」的情節設置代替了傳統文學的線性時間化敘事。網路文學為讀者建構了某種與傳統文學的閱讀感受大相徑庭的審美語境,它們都帶有典型的跨媒介敘事的技術特徵。」「其二,網路文學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敘述者和接受者共同完成敘事表意的創作理念。」例如:在「作者有話說」頁面,很多作者都會詢問讀者想要什麼樣的人物,然後在接下來的寫作中插入這樣的人物,這種「即時性」與傳統文學作者本人單一創作割裂開來。「其三,網路文學還通過情節設定的開放性和在線互動的輻射性使得文學接受突破傳統文學創作和接受的單一路徑。」網路文學的閱讀感受相比大多數傳統文學,都要更「大膽」,更「露骨」,其中不乏為博人眼球的故意行為,而近幾年對於網路文學的管制讓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在這方面的差距不會太大。

除了以上三點,網路文學的高度滿足娛樂化需求,在我看來,也是其走向經典化道路的一個道路,現在市場上眾多影視作品和遊戲製作都從網路文學中獲得靈感。

前段時間大熱的《楚喬傳》也是由網路小說《11處特工皇妃》改編製成,網劇《最好的我們》也是同名小說改編,還有《雙世寵妃》、《花千骨》等等。

目前市場上的很多經典小說,心靈雞湯,都振聾發聵,給人以深刻的反思,在一段時間內會特別激勵人心,但如果閱讀的經典在數量上沒有得到保證,量變引起質變的條件不滿足,這種激勵只能短暫持續。而網路文學因其日常化和娛樂化,反而更易影響受眾。眾多言情網文極大地滿足了女孩子們的「少女心」,修真玄幻也滿足了男孩的武俠夢。

如今看,網路文學走向經典化的路漫長而艱難,但對經典的定義並非一成不變。《金瓶梅》為何走向經典?正是因為它的取材不再是歷史或神化,而是現實社會,內容也不是朝代興衰、帝王將相等,而是生活瑣事與平凡人物,它貼近現實,面向人生,所以才經久不衰。

斗轉星移,文學領域也在不斷改變,網路文學的下一步走向仍不可預測。

參考資料:

[1] 鮑遠福:《中文網路文學二十年:基本概念、意指特徵與研究範式》.

[2] 《網路文學的興起與發展》《人民日報》(2000年11月11日第六版).

[3] 劉一彤:《網路文學對高中生成長的影響淺析》公務員期刊網.

[4] 張春梅:《論大眾文化的類型化特徵》.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北書社 的精彩文章:

TAG:秦北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