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禪有什麼用?——喬布斯的許多創意,都是禪修時出現的

學禪有什麼用?——喬布斯的許多創意,都是禪修時出現的

一、何為禪

或許有人問:「什麼是禪?」

《壇經》中是這樣定義的:「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講得簡單點,所謂的禪,就是讓心處於一種平靜的狀態。

二、禪的功效

可能又有人問:「學禪有什麼用呢?」

答案就是:能帶來暫時和究竟的許多利益。

1.

暫時利益

一般來說,人在心平氣和時,所做的抉擇往往比較明智;而心緒不定,比如處於困惑、焦慮、大喜、大悲時,或者被貪慾、嗔恨等煩惱束縛時,所做的抉擇就不一定合理了。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歷,當和別人吵架時,自己說話、做事往往比較過分,過了兩三天,頭腦冷靜下來後,才後悔莫及:「唉!那天我在氣頭上,言行太離譜了,現在實在沒法收場……」

如果我們經常禪修,內心經常保持寧靜,就不容易犯這種錯誤。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安住法性才叫做禪,但一般來講,只要心處於平靜狀態,都可以稱為禪。因此,只要我們的心能靜下來,行住坐卧就可以不離禪的境界。

目前,禪在西方引起了普遍重視,許多人通過禪修調整心態,從而在事業上取得了極大成功。「蘋果」之父喬布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喬布斯的天才創意受到無數人追捧,說起他的成就,不得不提到禪——傳記中記載,喬布斯的許多創意都是禪修時出現的,每次做重大抉擇之前,他都必須禪修一會兒。

所以我建議,今後大家在做大的決定前,也應該讓自己的心靜一靜。如果沒法做到特別靜,最起碼要觀察自己的心,盡量處於善心的狀態。佛教中常講,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觀察發心,如果自己的發心很好,所做的事情對自他會有利益;如果是自私自利的發心,或者心處於煩惱狀態,所做的事情對自他不一定有好處。

禪分為世間禪、出世間禪。出世間禪是一種高深的境界,在佛教的歷史上,不少高僧大德證達了此種境界,如漢地的達摩祖師、惠能大師,藏地的宗喀巴大師、米拉日巴尊者,印度的龍樹菩薩、法稱論師等。對於這種禪,大家可能望塵莫及,即使這輩子再努力,也不一定能獲得。不過,只要自己肯付出努力,完全可以獲得世間禪的境界,有了這種境界,就可以像喬布斯那樣,在世俗層面為人類做出貢獻。

2.

究竟利益

從究竟上講,習禪是為了認識真理。

一般來說,認識真理有兩種途徑:一種途徑是以分別心進行分析、探索,通過長期的鑽研,最終有所發現;另一種途徑是通過禪修,讓心達到最細微的狀態,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在歷史上,許多禪師走的是後一條路,如惠能大師沒有系統學習佛法,他就是通過禪而大徹大悟,通達了萬法的真相。

漢地有不少禪宗經典,對通過禪修認識真理有極好的宣說。如《楞嚴經》云:「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我們都知道,大海波濤洶湧時,無法呈現出月亮的影子,只有風平浪靜時,才能呈現出月影。同樣,如果我們的心波動不安,被各種分別雜念所蒙蔽,也無法顯露本具的智慧,只有通過禪修讓心平靜下來,才可能瞥見真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人是有點可悲的。跟過去相比,如今物質條件要好得多,我小時候喜歡的食品,現在的孩子根本不放在眼裡。可是,以前儘管物質條件差,人們的內心卻很平靜,現在什麼都有了,人們內心的分別妄念也越來越多了。

敬摘錄 索達吉堪布《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演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法王如意寶:如何驗證你修的是正法?
如果什麼都是空的,那我們為什麼還會執著?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