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夏天的熱並非偶然 各國如期減排仍難阻

2018夏天的熱並非偶然 各國如期減排仍難阻

△韓國龍仁熱浪滾滾,人們在水上樂園戲水納涼。

■今年夏天熱浪席捲世界多地。6日發表的權威研究報告警告:即便各國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恐怕仍難以阻止地球平均氣溫上升4至5攝氏度、變成一個真正的「溫室」;各國必須採取多方面措施,避免衝破地球環境承載能力「閾值」。

全球升溫已難阻止

報告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等多位權威科學家聯名撰寫,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發表。

《巴黎協定》要求各國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使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而報告作者認為,即便各國按承諾減排,地球升溫幅度仍超過2攝氏度。

報告說,一旦氣候變化突破地球環境承載能力的「閾值」或稱「臨界值」,可能觸發全球生態系統從「中性」或「有益」轉向「有害」,最終產生比人類活動所能排放總量更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入大氣,使地球不可避免地變成「溫室星球」。

注意氣候「臨界點」

報告列出不下十個可能「引爆」氣候急劇惡化的「臨界點」現象。

其一,「永凍層」融化。俄羅斯、加拿大、歐洲北部等地區永久凍土層內封存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按當前排放速度大約相當於15年的排放量,一旦凍土層解凍大量釋放,將加速全球變暖,而升溫反過來會加快溫室氣體釋放,科學家稱之為「正反饋」效應。

其二,森林枯死。報告援引近期研究所獲結果,即一旦全球升溫3攝氏度,可能使40%的亞馬遜雨林「頂梢枯死」,山火可能加快這一破壞過程。

其三,冰雪變少。極地冰川面積正迅速萎縮。與冰雪表面將太陽輻射反射向太空不同,冰雪消融而成的海水將吸收更多太陽輻射,致海水升溫,然後更多冰川融化,形成惡性循環。報告預測,北冰洋可能在本世紀中葉以前迎來首個「無冰之夏」。

其四,海平面上升。科學家們同意存在某個「臨界點」、即可能在地球升溫1至3攝氏度的情況下觸發。地球兩大冰蓋融化,將使海平面上升13米,屆時人類社會可能面臨「沒頂之災」,因為全球三分之二大城市及大部分可耕農田海拔不超過10米……科學家警告,這些變化過程互相關聯,一個「臨界點」爆發可能引爆另一個。

近年全球普遍「變熱」,極端天氣頻發,引科學界警惕。今夏全球多地創高溫紀錄,歐洲多國最高溫度超過40攝氏度,觸發乾旱、山火等災害。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氣候學者威廉森表示:「就2018年夏天情況來看,這真不是一個『狼來了』的故事,『狼群』已在眼前。」

切膚之「熱」考驗人類抉擇

「天氣這麼熱,是北極熊先死,還是企鵝先死?」面對孩子的稚問,大人往往也不知怎麼回答。現實不讓人樂觀,稚問背後是攸關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刻憂思。

山火蔓延、良田變焦土、高溫致死案例頻發……一段時間以來,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四大洲同時「發高燒」,北極圈個別地方出現30攝氏度以上高溫。切膚之「熱」,考驗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決斷,背後是一場攸關人類未來的抉擇。

全球氣候專家普遍看法是,極端天氣頻發與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有關。換言之,全球變暖可能是罪魁。然而近一兩年,圍繞氣候變化問題雜音不斷。繼續擁抱煤炭、石油,甚至從氣候變化公約「退群」,這些行為可行嗎?

常識告訴我們,不能拿人類的生存和長遠發展作賭注,不能繼續無視地球發出的警訊。不承認這些事實和科研結果,只會得出錯誤的判斷,由此制定的政策可能後果難料。是各盡所能,還是損人利己?是共同發展,還是狹隘對立?這是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處理國際關係需要思考的深層次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天 的精彩文章:

夏天穿裙子「6不要」,不然真的會很難看!
夏天多肉爛根怎麼辦?需謹記這幾點!

TAG: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