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學而思:我們是這樣做大語文的
自7月13號正式入駐喜馬拉雅FM、發布首個「大語文音頻」產品以來,「學而思大語文」的粉絲數已達到10.8萬,總共發布了389條音頻,單條音頻時長都在六七分鐘。
作為k12領域首個「大語文音頻產品」,它是學而思大語文團隊的一次大膽嘗試,在整個產品體系中屬於引流產品。
現學而思大語文負責人李林把這次與喜馬拉雅的「聯姻」,稱為資源互換,一方提供內容,一方提供平台,「讓更多人知道大語文是什麼、傳播學而思大語文的教育理念」。
這次合作並非偶然。
數學出身的學而思近年來有意拓寬大眾對它「理科」身份的認知。從2017年7月在品牌發布會上宣布將學而思旗下樂加樂英語、東學堂語文以及好未來旗下樂未來分別整合為學而思英語、學而思語文、學而思國際起,就能看出它全面發展的決心。
事實上,從2008年的語文培訓到今年三月大語文產品體系的發布,學而思語文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其語文也經歷了三次迭代,現在的大語文恰好是舊產品的升級和延續。
李林作為主負責人全程參與了學而思語文的第三次產品迭代,包括前期的產品籌備與規劃,以及後期的產品維護與反饋。
基於此,Martha專訪了李林,下面嘗試就二人的對話內容、在為期十年的時間軸線上刻畫出學而思大語文的現狀。
(一)
緣起:「大語文是學習語文的趨勢」
2008年,學而思語文學科就已經誕生。那時的語文培訓貫徹「哪裡丟分補哪裡」的傳統學習思路,因此學而思語文的第一代產品主要是針對考點提供答題思路和技巧的閱讀、寫作體系。
然而,這套實用的方法論很難幫助那些自小偏科、語言能力較弱、閱讀量落後於同齡水平的學生有效提升語文成績,因此2014年4月,主旨為「回歸閱讀,五大能力」的第二代語文產品發布。
2016年,隨著《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提出,語文學習正式進入了「核心素養」時代。2017年,部編本教材在全國落地,回歸語文學習人文性、加強閱讀量、增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新方向。
學而思的第三代語文產品——大語文,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但李林並未把政策歸結為學而思由語文轉為大語文的主要原因,她表示:「政策的導向會讓語文越來越火,但是不是大語文還有待時間檢驗。」
高思和諸葛學堂是做大語文的「始祖」,其課程當時在市場上有一定影響力,特別在家長端的口碑不錯。
要起步做大語文,研究同行產品必不可少。李林研究了市面上一些口碑頗佳的大語文課,有時也會去親身體驗一番,「當時是有二十多位學生和二十多位家長的開放課堂,現場非常火爆。家長坐在教室後邊聽邊做筆記,課程結束後連他們都覺得很感興趣,我當時就覺得這可能是學習語文的一個趨勢。」
親歷感受過大語文課堂後,她又帶領團隊在北京地區做了一次用戶調研。從幾十位家長的反饋中,他們得到了很多答案:「第一個是覺得大語文課堂比較有意思、孩子喜歡。第二個就是覺得大語文這種產品體系和理念比較好,對孩子素養的培養和興趣的激發有幫助,另外老師的綜合素質不錯,所以家長覺得這跟學校的語文學習不太一樣,對孩子的語文學習而言是打開了另外一扇窗。」
有了自身體驗和客戶反饋的支撐,他們開始組建團隊,構思大的戰略方向,以及構建初步的大語文產品體系。
(二)
團隊:「北大中文系近十年最優秀的學生之一」
團隊是產品開發的核心。
現在學而思大語文團隊約有兩百來人做產品研發,包括調研、教學產品研發、課件開發以及互聯網技術團隊和運營維護人員。另外據李林透露,學而思全國的語文老師加起來有一千來人。
「我們會去一些文科名校招應屆生,比如說北大中文系、復旦中文歷史系、人大中文系、北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等。另外,因為大語文比較靈活新穎,所以相對於那些思維比較固化的老師,我們會優先錄取比較有想法、有創意的人。」
教研團隊是核心中的核心,成員大都在25歲至30歲這個區間範圍,一般都是名校畢業或有教育背景的語文老師。
這其中當然不乏名師。李林舉了現教研團隊負責人劉純的例子:「據北大教授說,他算是北大中文系近十年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他本碩都在北大就讀,成績優異,研究生期間在學而思當過老師,畢業後留在了學而思。」
老師是教研的主力。今年暑假的課程共有四十講,而課件研發的工作從去年秋天就開始了。「研發大語文產品的第一步是要做產品體系,比如一到五年級全年是怎麼安排的、每一講要講什麼等。第二步是教研團隊收集資料和做文檔,即把每一講的大概內容做出來,然後交給教學產品組來設計這個課該怎麼講。第三步是研發團隊把課件做出來,教研團隊反覆磨講、反覆修改。整個研發過程,一講課件差不多需要兩個星期。」
課程就在不斷的磨講和修改中產出,而團隊通力合作的成果只有真正擺到課堂上才能檢驗出好壞。
(三)
課程:「相當於上了一遍少年版北大中文系」
大語文的課堂學習是一個長線的過程,貫穿一至五年級,至於學完能達到什麼效果,李林半開玩笑地引用了一句劉純的話:「相當於上了一遍少年版北大中文系。」
學而思大語文的課程體系主要分為兩條線。一條是中國文學史,這條線會從先秦兩漢開始講,再講到三國、魏晉南北朝、大唐、明清,從詩經、唐詩宋詞到明清時代的四大名著,還有《三國演義》那些書,再包括現當代文學的一些著名作家,比如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另一條是外國文學史,包括英國文學、美國文學、日本文學等,還有很多獲獎作品或者經典名著。
其中,中國文學佔三分之二,外國文學佔三分之一。
那學而思的大語文課堂具體是怎麼呈現的?
首先在講述邏輯上,一般有兩點:
第一個叫「通史博文」,通史就是要了解歷史,通過了解歷史去理解作品;
第二個叫「知人論世」,即要了解作者以及他所處的世道。
「大語文的大綱一般是兩種形態,一種是講一本書,一種是講一個人。比如這節課講《愛麗絲夢遊仙境》這本書,我們會告訴學生作者是誰、作者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的這本書,這個就叫「知人論世」。
講完作者的生平故事,接下來會講這本書里的精華部分,也就相當於通過串講的方式把整個作品的脈絡給學生梳理清楚,以便他課後細讀。」
其次在呈現方式上,大語文課堂會搭載一些技術應用。「首先是課件,基本上大部分會輔以二維動畫和動圖,尤其是雙師課堂里會有大量動畫。其次,老師會發起很多互動,比如語音彈幕上牆,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答題器進行實時互動。
另外,課間休息十分鐘時還有小知識學習,叫「身臨其境」,比如這一課講木蘭詩,那我們會播放錄製好的短片,女老師穿成花木蘭的樣子出現在課件動畫里,在那個時代背景里講故事。」
在大語文的雙師課堂上,技術的使用更為頻繁,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真人綠幕摳像直播,即綠幕直播;
人與動畫相結合的錄播或直播;
線上作業系統,即學而思雲學習的語文埠,老師可以進行批改和打分,學生可以用來閱讀、預習、語音背古詩、聽電台節目、做作業等。
而在授課模式上,學而思大語文主要有以下三類課堂:
面授小班,一個班二十個學生,老師現場授課;
面授雙師課堂,屏幕里是主講老師在直播,現場有一個輔導老師在輔導;
在線大班,會被分割成小班形式進行線上授課,每個班都配有輔導老師。
據李林介紹,在全國範圍內,學而思的大語文課堂已經覆蓋了15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地,其中北京地區各分校的覆蓋率達到了2/3。
關於大語文的課堂內容,李林表示無論是新東方、高思,還是學而思、諸葛學堂,主線基本都一樣,但大綱細節會有所差異。
那除了這些細微差別,學而思的大語文還有什麼特色?
(四)
特點:「學以致用是我們的特色」
在學而思大語文產品體系中,應用與實踐這一項很顯眼,它包含素養微課、素質活動及人文遊學。重視線下實踐和結果輸出,是學而思大語文的鮮明特點。
「學這麼多文學,最後得有落腳點。吸收到的精彩選段作品、寫作手法等,最後還是要落腳到自己輸出這個維度。」李林說。
那學而思大語文的輸出渠道有哪些呢?
首先包括一些電視節目。如《少年國學派》,一檔旨在宣揚傳統文化的答題綜藝,開設了「學而思專屬報名通道」,由內部學生自願報名參加,現有二十九個學而思學員進入全國百強。
其次還涵括一些文體活動。
徵文:今年春天,學而思大語文與中華文學基金會共建的「茅盾青少年文學院」舉辦首屆徵文活動,先從一萬多份學生投稿里選一千多份,五月組織入選學生線上寫作,於規定時間內提交作品,再由評委後台閱卷,最終有一百多位學生於今年暑假走進茅盾故居桐鄉進行文學創作採風。
朗讀:「語文朗讀大會」朗讀活動,學而思報名專區一個月內報名七千餘人,最終挑選出81位入圍複選、50位預決選、10位總決選角逐朗讀達人。
另外,學而思大語文未來也將探索更新穎的實踐形式,如戶外沙龍。
「我們計劃在全國的多個分校舉行《詩詞中國》活動,讓詩詞領域最優秀的老師帶領孩子走進名勝古迹里學詩詞。
舉例說,杭州西湖承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著深厚的文化,這裡曾留下無數文人墨客的佳話詩篇,比如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麼我們的杭州分校,就可以組織學生遊覽西湖,並以沙龍形式帶領孩子們詩詞賞析。未來我們會結合分校特點,開發出更多類似於這樣的、更有人文情懷和素養的課堂。」李林如是說。
除了課堂創新值得期待,學而思大語文未來如何迎接市場挑戰也同樣值得關注。
(五)
遠景:「大語文才剛剛起步」
關於大語文的發展前景,李林表示:「從產品的勢能來看、從遠景來看,我覺得大語文可能比應試語文會更好。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或者家長本身意識的提升,他會覺得大語文會比那種純抓應試基礎知識和應試技巧的教學方法要好。」
大語文的火熱毋庸置疑,各巨頭的紛紛入駐也印證了這一點,李林對現如今市場的判斷是:「大語文才剛剛起步」。
諸葛學堂創始人竇昕在立思辰大語文3.0版本發布會上曾表示,現大語文的發展開始進入注重「好體驗」的第三次革命。
確實,大語文在歷經十多年的概念普及與產品鋪墊後,終於站在了和別的學科同樣的起跑線上,但相較於那些已發展數十年的教培產品,大語文仍算是個新生兒,未來的市場挑戰也依舊撲朔迷離。
學而思語文的征程已渡過十年長河,而學而思大語文的征途才剛剛起步,現有的產品體系有讚譽,當然也難免受到質疑,比如會有家長認為這些課程與學校的考試成績沒有直接關聯。
課程結果短期內難以呈現,是大語文的痛點。在這方面做優化,是學而思大語文團隊未來要思考的,也是所有這個賽道上的入局者需要思考的。
不管是積極布局賽道的傳統巨頭,還是躍躍欲試的中小機構,目前仍屬於藍海狀態的大語文市場都是他們的目標對象,如何以好產品打動「深陷」應試思維的學生和家長,是他們未來共同的課題。
而有著十年經驗又重新起航的學而思大語文未來將和他們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我們拭目以待。
TAG:騰躍校長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