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星巴克喝咖啡的話,你還需要喝星巴克嗎?
星巴克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這對咖啡界知名藍綠CP,相約而同,又一起搞事情。
8月1日,瑞幸咖啡在北京宣布推出輕食,並且在今年年底之前一律五折優惠。
8月2日,星巴克宣布與阿里戰略合作,採用阿里系的餓了么提供外賣服務,與盒馬打造外賣星廚。
記得上一次兩家咖啡過招,是瑞幸指控星巴克非法壟斷競爭,當時星巴克拒不接招,顯得十分被動。
這一次星爸爸沉默之後,選擇與阿里爸爸合作,應該是憋了很久之後,主動出擊的一個大招。星巴克目的很明顯,打擊被路透稱之為其最糟糕噩夢的瑞幸,拯救被視為救命稻草的中國市場。幾年前對外稱要切入外賣咖啡市場,卻遲遲沒有動作,如今瑞幸咖啡、連咖啡等互聯網咖啡先行進入,但是顧客忠誠度相對較低,如果後起直追,星巴克說不定可以扳回一城。
瑞幸咖啡則在挑逗了星巴克之後,繼續奔跑。這一次上線輕食,瑞幸的目標也很明顯,切入輕食領域,增加SKU,並且利用半價優惠,繼續擴大對新用戶的吸引力,同時鞏固和激活已有用戶的活躍程度。
這一次交鋒,星巴克看上去傍了個大腿,來勢洶洶。不過,瑞幸依然顯得棋高一招。
短期內,瑞幸的輕食促銷對消費者肯定是更有吸引力,畢竟半價優惠來得實在。我有一個朋友用過幾次瑞幸咖啡,就告訴我說,咖啡喝起來都差不多,雞肉卷超好吃。昨天中午,在望京SOHO樓下的瑞幸咖啡,我想去試試瑞幸的輕食,去晚了居然賣光了。所以,雖然推出輕食不是直接對星巴克,瑞幸咖啡又一次佔了先手。
長期來看,星巴克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其實依然存在,那就是星巴克到底在中國賣的是什麼?
我喝星巴克也有十多年了。記得第一次在北京喝星巴克,是在長安街上建國門附近友誼商場邊的星巴克,味道怎麼樣早已經忘記了,但是對星巴克留下的印象依然很深。
星巴克店面環境乾淨、整潔,面積寬闊,座椅沙發舒適,還帶著一絲異國風情泊來品味道的文化氛圍。所以,星巴克從一進入中國,賣的就是一種體驗,而不是咖啡本身。
咖啡,從來也不是咖啡店裡令消費者到店的東西。公司樓下原來有一家上島咖啡,可是上島的咖啡從來沒有太多吸引力,那裡的鹹魚茄子煲才是我的最愛。太平洋咖啡更搞笑,喝意式濃縮給你的是紙杯,簡真是對咖啡的侮辱。
所以,星巴克成為人們在家、辦公室之外最重要的「第三空間」之一。這其實也是星巴克的經營思路。按照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自己的敘述,20世紀80年代之前,即使在美國,人們一般也只是在晚餐之後才會享用咖啡。到了90年代中期,美國人可去的室外公共場所依然有限,就是小餐館、為數不多的本土咖啡館和圖書館。
中國人當然傳統上沒有喝咖啡的習慣,但是霍華德所說的第二個問題在中國也同樣存在。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去星巴克大概有幾種情況:把見面地點約在星巴克,因為星巴克容易定位; 在每個大型商場,沒什麼地方休息,只能去星巴克; 談事情,不是很正式的商務見面,星巴克是可選之地。記得在朝陽門外豐聯廣場樓下的星巴克,最早甚至有一間大的會議室可供顧客租用。
因此,在不怎麼喝咖啡的地區,星巴克這種經營思路十分成功,最受歡迎,而在咖啡文化根基較深的地區,星巴克往往經營不是很得利。記得幾年前在澳大利亞,不論在悉尼還是在墨爾本,星巴克的店鋪數量都很少,因為澳大利亞城市街頭有很多義大利人開設的咖啡店,這些咖啡店的咖啡品質優良,遠遠超過星巴克工業標準化生產的咖啡,而且咖啡店主一般都是從業多年,熟悉周邊的顧客,從而讓自己的咖啡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回到中國,星巴克的第三空間這個功能,隨著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城市裡公共和休閑空間的擴展,其獨特性是在逐步下降的,因此吸引力也越來越小。這才是星巴克面臨的最大問題。與阿里爸爸合作推出外賣咖啡,並不會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有任何幫助。如果只是為了喝咖啡,從味道上星巴克沒有什麼優勢,價格上更貴,實在看不出為什麼人們要用星巴克外賣。所以,推出外賣打瑞幸,星巴克其實是找錯了對手。如一句中國俗話說的,星巴克這很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新零售時代 咖啡行業在市場的消費服務升級需要注意幾點
※女子打算月底領證結婚 喝了杯咖啡戶口本不見了 網友:男友偷的?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