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感謝貧窮」看我們欠缺的邏輯訓練

從「感謝貧窮」看我們欠缺的邏輯訓練

你聽說過「系統思考」吧?這是非常重要的思維訓練,可我們從學校到職場,都沒有學過。

在講入門的系統論課程的時候,德內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經常會拿出一個「機靈鬼」玩具來,給大家做演示。

「機靈鬼」,主體就是一根長長的鬆鬆的彈簧。

梅多斯左手抓住機靈鬼的頭頂,右手從下面托住它。然後把下面那隻手拿開,機靈鬼的下端就會垂下去、再彈回來,再垂下、又再彈回。

梅多斯會問:「是什麼讓機靈鬼在我手中上下不停地彈跳?」

「是你的手,你把手拿開了。」大家通常都這麼回答。

於是,梅多斯拿起裝機靈鬼的盒子,也把它托在手裡,用另一隻手抓住頂部,然後,把下面那隻手移開。

——她還會學著魔術師那樣,很誇張地對著機靈鬼吹一口氣,然後才把手移開。

這一次,什麼都沒有發生。盒子在她手裡,一動不動。

「你們再想一想,到底是什麼讓『機靈鬼』這樣上下彈跳?」

這次學生理解了:答案是在「機靈鬼」身上。

當然你按壓機靈鬼或移開手的時候,彈簧的內在結構會讓它彈跳。

但人們往往只注意到手的動作,而忽略了彈簧自身的機制。

前幾天北大小妹妹的」感謝貧窮「,與此類似,但在邏輯上,錯得更離譜。

對「機靈鬼」來說,手是外因,彈簧的系統是內因。

即使你的邏輯推理課年久失修,你也該記得: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內因是機靈鬼的彈性,彈簧的內在屬性。

你一按,機靈鬼肯定彈跳。

手的按壓是引發彈跳的充分條件。

那,貧窮,是成功的什麼條件呢?

答:什麼都不是。

貧窮了,人就會成功嗎?

顯然不是。

(否則還扶什麼貧?)

貧窮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

離開了貧窮,人就沒辦法成功嗎?

更不是。

所以貧窮,也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貧窮既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她考上北大,本質上,跟貧窮毛的關係都沒有,為什麼要感謝它呢?

貧窮這個東西,對人的傷害是全方位的。

貧窮損害人的自尊和安全感,讓人被歧視、讓人自卑。

物質匱乏,吃穿用度的必須儉省,給人各種挫敗各種傷。

貧窮的人,不得不承擔身體的勞累苦痛,去掙錢、去省錢。

貧窮讓人不得不接受他人所不能忍受的惡劣工作環境,

不得不承擔這些工作和環境所帶來的生命傷害和危險。

當一個人無限地忍耐老闆的無理取鬧和客戶的騷擾的時候,你很容易去質問他:你為什麼不辭職?

但對窮人來說,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貧困者也會有更多的親密關係困擾

甚至會把貧困者逼向犯罪。

而且,這些傷害不僅施加影響貧困者本人身上,而且還影響到他們的孩子。

長期的貧窮,會讓人絕望

想想楊改蘭。

貧困給人的傷害,令人淚下。

貧窮的人,按城市摺疊的說法,是陽光照不到的人。

貧窮還會讓人認知能力低下。

哈佛的穆來納森和普林斯頓的沙菲,專門寫了一本書,《稀缺》,全面分析了貧窮如何損傷認知和判斷力。

多少人因為窮,思維窄化,日常生活處理能力降低,無法客觀判斷未來,無力考慮投資和發展。

「最終,稀缺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衝動。」

舉個栗子:扛著債務進大學的學生,極可能在校期間就必須掙錢,盲目且忙碌地兼職,沒有積累必要的實習經驗,畢業找到的工作,自然是低薪。

因為低薪而焦慮,因為焦慮而繼續決策錯誤,然後匱乏維持或者加劇,死循環。

有調查顯示,長期貧窮的人,在洗澡、購物和做飯這些事情上,都表現出遲鈍和反應低下。

看到這個調查結果的時候,我真的目瞪口呆。

也曾有人調查了美國的不同年齡的男孩的未來傾向,發現,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所有的年齡階段都表現出低抱負傾向。

貧窮兒童,不敢做夢。

而如果難得有一個抱負不低的孩子,像這位北大妹妹一樣,奮鬥進了大學、進了好公司,她必定也會發現,自己面臨更多的身份不適應、和更多的困境

天涯當年的那個萬字長文《寒門難出貴子》里,講到一個傷心的故事。

窮孩子志國,拼了小命想留在銀行,省下來五百塊實習費,拿來買了土特產送給風投部門的老總。

他殫精竭慮、思前想後、反覆斟酌、小心翼翼,送去的禮物,最後被老總的老婆扔了。

她嫌臟。

志國理解不了,風投的老總喝一瓶酒,可能就是他一年的生活費。

而有錢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協同教育「,平時飯桌上,孩子在職場、學校可能發生的各種事兒,就聽了個熟。

有些父母甚至會有意識的訓練孩子適度的無禮,這樣,孩子才可以見了大教授、見了CEO都不怯場,能在權威人物面前很好地表現自己。

(對「協同教育」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格蘭德威爾的《異類》。)

內在的金錢匱乏感,會在窮人心理上烙下印記,即使有錢了,也無法自在地享受

洛克菲勒一輩子都記賬,跟自己的弟弟為了錢而反目成仇。

而所謂「鳳凰男」,也是因為出身,一生都有難以擺脫的陰影。

另一個極端,則是一些狂買包包、追逐奢靡的女人。你以為她是虛榮貪婪?其實未必。

過度消費、無法節制自己購物慾的女人,可能是內在有長期的匱乏感,填不滿。

還有些人,是發財之後,把房子裝修得像夜總會,水龍頭都要用純金的——沒錯兒,我說的就是川普。

他這樣的人,終其一生都過分關注和追求利益,為錢所制,目光短淺,毫無品味。——瞧瞧他上任之後都做了些什麼。

我聽說,進北大的這個妹妹,貧窮也終究限制了她的選擇,她是進了北大,但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專業。

當她說感謝貧窮的時候,她真的知道她在說什麼嗎?

其實,我們不必太苛責一個小姑娘,她只是發個感慨而已。

奇怪的是,這麼一篇美化貧窮的文字,怎麼會得到這麼多讚賞?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追捧轉發、追著掉淚、追著催淚?

這些人,是何居心?

魯迅說:

「自己明知是奴隸,掙扎著想擺脫鐐銬,即使暫時失敗了,他卻不過是單單的奴隸。如果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歎、撫摩、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奴隸二字,可改「貧窮」二字。

明知道貧窮面目猙獰,還宣揚這種文章的人,不是蠢到家,就是壞到頂。

尤其是那些管理公眾生活的人,宣揚這樣的文章,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每個正派的社會,都有義務盡量實現社會公正,並救助天賦不好、或運氣很差的一部分人。

失敗者或焦灼的人是極具傷害性的,對人對己都是如此。

所以,

「我們不該讓自己或其他人過於情緒化、過於飢餓、過於衣衫襤褸,動機過於強烈。「

——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愛德華?托爾曼,在1948年,做了大量研究後,這麼說。

「我們必須使我們的孩子和我們自己處於能激發適度動機而沒有多餘的挫敗感的最理想的狀態中。」

這是管理公眾生活的人的責任,換言之,政府的責任。

而在中國,可能這樣想的人不多,不夠多。

中國人比較習慣的想法是:

我擁有的,感謝政府,「中國出了個大救星,為我謀幸福」

我沒有的,則是「人窮不能怪社會,命苦不能怪政府。

其實這幾天,也看到網上很多聲音,在告訴小姑娘,「你應該感謝的,是自己的自律和堅韌,而不是貧窮。」

很高興,有很多中國人已經不在那個階段了。那些還在倡議「憶苦思甜」「的人,可以醒醒了。

至於不動腦子跟著瞎起鬨的人,可以反思下,不帶腦子出門,對自己真的好嗎?

一個十五歲的小朋友,給了我一個例子,可以做本文的收官:

一個人踩到香蕉皮,滑了兩下,卻沒有摔倒。

他不讚歎自己絕佳的平衡能力,也不去質問誰亂扔香蕉皮、或負責衛生跑哪兒去了,

卻對著香蕉皮致敬,還說謝謝。

小朋友說,這樣的人,就兩個字:

有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聲水起 的精彩文章:

TAG:馮聲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