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光,是否還記得1937年的林徽因

時光,是否還記得1937年的林徽因

1937年11月的長沙,之前一連下了十幾天的雨,「象徵著一切霉濕,凄愴,惶惑的生活」,羈絆在旅途且又在病中的林徽因,「日子清苦得無法設想」。

夫婦倆商量著,如果繼續前往昆明,「現在更不就走,再去怕更要落雪落雨發生問題,就走的話,除卻旅費,到了那邊時身上一共剩下三百來元,萬一學社經費不成功,帶著那一點點錢,一家子老老小小流落在那裡頗不妥當」,可日子「而就偏還老那麼懸著,叫人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急」。

「可是這一天居然天晴,並且有大藍天,大白雲,頂美麗的太陽光!我坐在一張破藤椅上,破藤椅放小破廊子上,旁邊曬著棉被和雨鞋,人也就輕鬆一半,該想的事暫時不再想它,想想別的有趣的事:好比差不多20年前,我獨自坐在一間頂大的書房裡看雨,那是英國的不斷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國聯開會去,我能在樓上嗅到頂下層樓下廚房裡炸牛腰子同洋鹹肉……我獨自坐著(垂著兩條不著地的腿同剛剛垂肩的髮辮)……做著所有女孩做的夢……」

這是1937年11月,33歲的林徽因在長沙寫給沈從文的信,收錄在《林徽因書信集》中,這本書收錄了林徽因與胡適、金岳霖、沈從文、梁思成等的信件往來,在一封封娓娓道來的書信中,林徽因的形象也愈發鮮活、生動、立體。

如今「林徽因」三字某種意義上彷彿己是一種精神符號了,讚歎其美貌的有之,崇拜其才情的有之,揶揄其矯情的有之,反感其自戀的有之。

而其實這種種態度或膚淺或片面或偏激,且大多建立在流行文化對林徽因的誤讀之上。

在那無數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所謂民國軼事背後,林徽因的真正價值反而被忽略了:

她是中國第一位建築學女教授,第一位女建築師。

她是中國著名詩人、作家。

她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

她是一位專業獨立、值得敬重的優秀女性。

她當然是位優雅美麗詩情橫溢的才女。出身名門,資質聰慧,少年隨父親遊歷歐洲,青年與丈夫攜手留美,中年執教清華學貫東西。在建築研究和文學創作上都有很深的造詣。

她與同為建築學家的丈夫梁思成發現了唐代古建築佛光寺,用事實反駁了當時日本學者關於「中國已經沒有唐代木質建築,要看只能到日本」的觀點。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時她與詩人徐志摩共同擔任全程英文翻譯。她的詩作清瑩婉麗,其中一首《人間四月天》傳誦至今。

(1924年泰戈爾訪華期間與林徽因、徐志摩合影)

絕代風華才貌俱佳的女子自然追求者如雲,而她有著難得的清醒從容。從婚前最終拒絕徐志摩選擇梁思成,到婚後曾經移情金岳霖又冷靜慧劍斬情絲,她對待感情,永遠真誠而又理性。

(1928年3月,加拿大渥太華,林徽因身著自己設計的民族服飾與梁思成在梁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領事館結婚。)

美女當然不缺故事傳說,才女當然難免自傲清高,但這些只是她人生的蕾絲花邊,她的生命達到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厚度和高度。

身為一名常需外出考察的建築學家,她從來不是一位嬌小姐。從1930年到1945年,她與梁思成共同行走了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風餐露宿,不憚艱辛,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他們的朋友曾回憶:「……更可貴的是林先生,看上去那麼弱不禁風的女子,但是爬樑上柱,凡是男子能爬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上得去」。河北趙州橋、山西應縣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等,通過他們被世界認識,從此得到了保護。

數位家人先後為國捐軀,具有家國情懷的她並不是原則模糊的弱女子。日軍剛入侵時,她在給女兒梁再冰的信中寫道:「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頂有決心才好」。抗戰期間在回答兒子梁從誡「假設日本人打來了怎麼辦」的問題時,她回答:怕什麼,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梁從誡後來回憶道:「我確是被母親以最平淡的口吻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凜然之氣震動了」。

她愛憎分明,眼裡容不下沙子。對於那位曾寫小說影射過自己的女作家,坊間津津樂道於她的回應方式是給對方送了一瓶醋。但林徽因在抗戰期間的書信中曾對那位女作家有過這樣的描述:「朋友**將飛往重慶去做官,她全家將乘飛機,家當將由一輛靠拉關係弄來的註冊卡車全部運走,而時下成百有真正重要職務的人卻因為汽油受限而不得旅行……」看似平靜的筆觸下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不屑。

她待友親厚,交往真誠。與作家沈從文建立在共同文學興趣上的友情持續了一生,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里,他們保持通信相互鼓勵,1949年沈從文因為嚴重的精神打擊幾近崩潰時,林徽因把他接到清華園悉心照料,並貼心地寫信向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詳細告之恢復進展。對於自己唯一的女性知己、美國漢學家費慰梅,林徽因曾由衷感慨:「我從沒料到我還能有一個女性朋友,遇見你真是我的幸運。否則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和享受到兩個女性之間神奇的交流」。「知己貴精不在多」的幸運里,是彼此都理解並珍惜的「懂得」。

她還是仗義直言、極具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士。1953年,為了保護北京城的文物建築,她當場與時任市領導激辯,並眼含淚水地指出:「你們拆的是具有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擲地有聲——而時間最終證明了她的正確。

由於常年顛沛流離生活和艱苦物質條件的影響,1955年,林徽因病逝於北京。享年51歲。

追悼會上,畢生知己、哲學家金岳霖題寫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著名輓聯。

共同生活了27年的丈夫梁思成用她常年卧病期間使用的小圖板,為她設計了墓碑的樣式。

她的墓碑下方有一塊刻著秀麗花圈的漢白玉,原來是為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雕飾試刻的一個樣品,這是一篇獨特的無字墓志銘,奉獻給了它的創作者——林徽因。

她的一生,情感豐盈,經歷豐富,學識豐滿,成果豐厚。

丈夫梁思成對她的評價是:「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學、藝術、建築乃至哲學她都有很深的修養。她能作為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調查古建築,測量平面爬樑上柱,做精確的分析比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語探討英國古典文學或我國新詩創作」。

她是靜好歲月里氣質優雅談吐不凡的沙龍女主人,也是烽火年代中從容應對貧困生活的妻子和母親。她享受過青春的絢麗和富貴,也見識過世界的繁華和廣闊,耐得住學術的孤獨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苦和磨難。

她不需要所謂才女的頭銜,也不需要什麼美女的傳奇,憑著耀眼的專業成就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就足以讓她在中國的建築史上擁有屬於自己的輝煌的一頁。

正如一篇文章里所寫的:「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有人喜歡把林徽因捧為唯美、浪漫的『民國女神』。但事實上,真正令她不朽的,是那份堅忍與忠誠,是那錚錚不屈的風骨,這才是知識女性的典範」。

如果時光有記憶,它會不會依然記得,1937年的長沙,抱病南渡逃亡至此的林徽因懷念著少女時代在英國時的無憂無慮,同時也操心著如何張羅一大家子前往昆明。

那一年爆發了「七七事變」,全家倉皇逃離北平經停長沙,從前安靜日子裡的好友歡聚已成過去,奔波清貧的逃難歲月剛剛開始。

在那之前,她的人生有過許許多多難忘的回憶,也擁有許許多多的關愛和呵護。開明的父親林懷民對這位天資聰穎的長女一直視若珍寶用心培養;在劍橋與她初遇即一見傾心的徐志摩對她終生愛戀,最後也是因為從上海趕赴北平參加她的演講會而遭遇墜機事故遇難;在美國賓大留學時接到了父親參與反奉兵敗身亡的噩耗後,一直對她呵護備至的未來公公梁啟超專門去信安慰,囑其安心繼續讀書,不用擔心學費事宜;與梁思成建立在共同興趣事業基礎上的感情深厚綿長,婚後歸國雙雙執教,琴瑟和鳴高朋滿堂,身邊都是性情相投的朋友......

(新婚燕爾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在那之後,她的人生將充滿許許多多艱辛的經歷。兵荒馬亂的歲月里輾轉於西南各省,貧病交加,而夫婦倆在相扶相攜中依然「不顧一切地、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致力於學術」。加入空軍抗日的三弟林恆英勇戰亡,痛不欲生的她為此寫下了催人淚下的長詩《哭三弟恆》。困頓的生活最終加速了她病情的惡化,完全損壞了她的健康,抗戰勝利後,美國著名胸外科醫生給她做了病理檢查,結論是兩肺和一個腎感染,存活期約為五年。

此後她仍然全心投入工作,重返北平後為清華大學設計了教師住宅,和丈夫共同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致力挽救景泰藍傳統工藝,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工作,直至病逝。她比醫生預言的多活了五年。

但這些都是後來的事了。

1937年11月的長沙,那時的天氣,是十幾日雨後難得的天晴。

多像人生,總是在灰暗中覓著光,堅強前行。

讓我們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那些小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風在歌唱 的精彩文章:

古元:家鄉的大榕樹,他挂念了一輩子

TAG:聽風在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