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紀念艾米莉·勃朗特誕辰200周年

紀念艾米莉·勃朗特誕辰200周年

紀念艾米莉·勃朗特誕辰200周年——

黑夜教會她如何去愛

文 | 張漫子

《 大西洋月刊》曾發起過一個投票:如果有機會和歷史上的一個大家族一起生活,你會選擇哪個家族?

美國作家格倫農·梅爾頓的答案是擁有三大女文豪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安妮·勃朗特的勃朗特家族。

格倫農·梅爾頓

我們無法忽視她們的影響力。感謝她們衝破時代的禁錮,堅守自己創作的權利。儘管在今天,女性著書署名已司空見慣。

不僅作為女性作家的卓越代表,也作為維多利亞時代舉足輕重的偉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30歲的短暫一生只為這個世界留下唯一一部小說:《呼嘯山莊》。

在她生前,幾乎無人談論起這部小說,哪怕偶爾談及也會被「可怕之書」「令人憎惡」的苛責聲所淹沒,甚至有人提議「不如將書稿焚毀掉算了」。

當時評論家們更常掛在嘴邊的是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誤以為《簡·愛》與《呼嘯山莊》出自同一人之手的人則說《簡愛》的文本徹底超越了《呼嘯山莊》,當年那個寫《呼嘯山莊》的作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直至艾米莉去世數年,當弗吉尼亞·伍爾夫、毛姆、巴塔耶等諸多人士紛紛推崇《呼嘯山莊》字裡行間顯示出艾米莉「繼拜倫之後無人媲美的天分」以後,人們方才重新審視艾米莉與她的《呼嘯山莊》帶給人類的價值。

站在今天來看,還沒有哪部作品像《呼嘯山莊》一樣可以在70年內改編數次並搬上熒屏高達10次之多,自從英國有文學最佳小說榜單起,《呼嘯山莊》從未跌出前十。

《呼嘯山莊》(1992年)劇照

與這盛名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艾米莉·勃朗特嫉妒內向羞澀的孤僻性情與堪稱寂寥的一生。

世人通常難以將未婚未戀無任何情史的保守女性與這個呼嘯著的、瘋狂的、充斥著愛恨情仇的故事之間建立聯繫,然而這些卻在100多年以前英國約克郡離群索居的艾米莉·勃朗特身上發生了。

關於其人其文的討論,一直持續了兩個世紀。今年是這位傳奇作家誕辰200周年,在英國約克郡街頭為紀念這位女作家搬出一隻印有其名句的紀念版紅色郵筒的同時,她的作品與生平,她對愛恨與生死的態度再度得到全世界讀者的審視。正如尼采所說,有些人,死後方生。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

1

電影《呼嘯山莊》開頭,連日的大雪覆蓋了道路和原野。鉛色夜空下的荒原廣袤無垠,闃無人跡。只有風雪肆虐,狂風怒吼。在暴風雪夜的曠野遠處,坐落著一所破舊的石頭建築,住宅上幾扇破舊的窗戶用木板釘了起來,外牆倒塌了一半,倚著一顆蒼勁的枯木,猶如一葉海上孤舟。

那是為呼嘯山莊中的曠世愛情鋪陳的場景,也是現實中勃朗特姐妹一同嬉戲、寫作、成長的住所。

這片荒涼凄美的地方在維多利亞時代叫哈沃斯牧師館,它俯瞰著英國約克郡的一座工廠小鎮,背靠高沼地,曾帶給《呼嘯山莊》的讀者奇異、狂野、跌宕、予人無限想像的自然景觀。

勃朗特三姐妹就出生在約克郡桑頓的一個牧師家庭。她們的母親早逝,艾米莉8歲時與幾個姐妹被送進一所寄宿學校。那裡條件惡劣,夏洛蒂和艾米莉在她們的兩位姐姐染上肺病離開人世後回到家鄉,並在苦寒單調的約克郡山區度過了童年。

她們的父親帕特里克·勃朗特來自北愛爾蘭,母親瑪麗亞·勃蘭威爾是威爾士人,因而具有衝動浪漫氣質的凱爾特人祖先為她們的情感與性情刻上烙印。

荒原、沼澤、峽谷的環境再對艾米莉的氣質施予影響。在那裡,除半年離家和外地求學之外,她的大半人生基本是在環繞著約克郡和蘭開夏郡的群山中一所鄉村牧師住宅里與世隔絕地度過。黝黑的石塊覆蓋在低矮平滑的荒丘漫坡,僻靜幽深的溪流不時穿流其間,澆灌著兩岸的小灌木叢。若是到了荒野的山脊深處,只有憑藉想像力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塊靈魂憩息的處所。

偏僻避世的環境與不太合群的性情成為艾米莉宣洩情感、釋放激情、內心追求自由的動力。

艾米莉詩歌手稿

自幼開始作詩的艾米莉將她對壓迫和禁錮的叛逆與反抗,以及對自由、平等和愛情的想像與渴望融進詩句,儘管那些詩篇乍一聽是陰鬱、艱澀的,與那個坐擁葉慈、薩克雷、喬治·艾略特、威廉·莫里斯的維多利亞時代顯得格格不入。

GIF

然而如今,當我希望過歌唱

我的手指卻撥動了一根無音的弦

歌詞的疊句仍舊是,不要再奮鬥,也不要掙脫

一切全是枉然。

一直以來,艾米莉不是一個關注外界變化的人。她不像夏洛蒂、安妮那樣對於身邊的人事物保持敏感,更沒有足夠的寬容和耐心,她渴望的是更廣袤的,永恆的一切。這種對於永恆的渴望本出自人類的本性,卻被艾米莉發展到近乎偏執,大自然的一切的、最原始的本能均能和諧融入到她對永恆的理解當中。

2

嚴格說來,作家分為兩類,一類豐產地出奇,追求更適合商業的、逐利者的生活,他們不得不令自己成為純粹的寫書匠。另一類好比擰巴的嚴肅的理論家,頭腦中不時迸出一些大膽、新穎的、活靈活現的、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註定以筆去走一條截然不同甚至先於時代的道路,且不曾因無法以此賺錢貼補家用為恥。

艾米莉·勃朗特屬於後一種。《呼嘯山莊》是她一生所著並留下的唯一一部小說,首次出版於1847年,與姐姐夏洛蒂的《簡·愛》在同一年間先後問世。

1847年,首版《呼嘯山莊》封面

然而哪怕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姐姐夏洛蒂也無從知曉這部刻畫男女愛情、驚人的奇書是如何被那個從未談過戀愛的妹妹「建造」的。她只知道,這部書取材於荒原。儘管約克郡陰鬱的夜色將這片曠野凸顯得貧瘠、粗糲且毫無詩意,但在艾米莉眼中,荒原的力量無處不在。幽暗的石楠叢會開出比荊棘中的玫瑰還要嬌艷的花,哪怕鉛灰色的山坡中有一處黑沉沉的溪谷,只要點綴上自由,也能充滿開懷的樂趣。

康斯坦丁,勃朗特姐妹居住在布魯塞爾時的教師

也只有在荒原,艾米莉馳騁的想像才能落腳。她視自然為有生命的實體,將對其強烈的、粗獷的、刻骨銘心的感觸,以及黑夜中對自由的熱望注入《呼嘯山莊》的角色塑造當中。不論是放縱、任性、可愛的凱瑟琳·林頓,還是暴躁、喜怒無常、迷人的凱瑟琳、恩肖,都像在大自然的植被中汲取了力量,怯懦軟弱不乏儒雅的林頓,還有雙目漆黑、皮膚粗糲、咄咄逼人的希斯克利夫,猶如從鉛灰色夜幕籠罩下的曠野中朝我們走來一樣。

故事圍繞希斯克利夫、凱瑟琳和林頓的三角愛情展開,其中以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與女主人公凱瑟琳的超越人世、超現實的生死戀為主線,凱瑟琳與林頓的婚姻愛情為輔,最終以哈林頓與凱茜的幸福愛情為結局。

這不是一個浪漫的愛情篇章。強烈的愛、狂暴的恨,人性中的原始氣息,以及愛而不得引發的復仇與陰謀幾乎貫穿小說始終,取代了以往其他作品中靜默的傷感與憂鬱。

艾米莉語言的強烈性讓她的文本在刻畫人物性格中體現了同時代作品從未出現的人性的某一重要方面。可以說,她擅長將角色放置在其出現精神危機的高潮中加以筆墨、著重刻畫。譬如主人公陶醉在純凈的精神和諧與歡愉中的時刻,處在絕望、背叛、仇恨交織的漩渦中的時刻,在死亡即將到來的時刻,當終於得以擁抱深愛一生的女人的屍體的時刻……艾米莉總能用好似男人的、強烈又實實在在的筆觸淋漓盡致地將這些人物勾勒地栩栩如生,也寫活了一種吞噬生命本身的純粹愛情。

凱瑟琳在即將嫁給林頓時,她對耐莉呼喊,「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痛苦就是希斯克里夫的痛苦,我生活的中心思想就是他。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在,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可如果別的一切還在,他卻消滅了,這個世界對於我將成為陌生之地。他永遠在我的內心,不是作為一種樂趣——就像我對我自己不總是一個樂趣——他就如同我本人的存在一樣。」

《呼嘯山莊》(1939年)劇照

也許在現實中,人性中的陰暗面不時以類似形式一閃而過,卻從未在此前的文學作品中這樣實實在在得以體現。從這些獨白和對話中,我們儘可能暢想,那個孤僻的女作家是怎樣在一有著原始氣息的凄美曠野中,在一所粗糲石頭壘成的幽暗房間里留下這些狄俄尼索斯的酒神精神狂放的陳述。

也可以對比《簡·愛》中羅切斯特先生的宅邸

法國哲學家巴塔耶評價說:艾米莉從惡的深淵裡吸取了切實的教訓,很少人比她更嚴謹、更勇敢、更正直,她對惡的認識最徹底。更為可貴的是,艾米莉因避世而獲得的淳樸筆觸給予了《呼嘯山莊》一種可怕而奇特的緊張性。

當艾米莉去世,這本書得以再版,擔綱編輯的夏洛蒂再次為書中的磅礴氣勢驚嘆不已。「不可否認,哪怕再次翻開,我依然有種壓抑感:它幾乎不讓讀者品嘗到一絲純凈不摻雜的愉快。每一道陽光都要穿過烏雲密布的屏障才肯傾注下來,每一頁都過重地負荷了道義的雷電。」

3

艾米莉借自然的永恆塑造人類的情感,以自然界的倫理和情感去取代人世間的倫理和情感,以自然界在破壞與重建中取得的平衡去取代人類表面的和諧。

在艾米莉看來,死不代表愛的終結,而是一個新的更好的開始。如此艾米莉得到了永恆在自然中向人世的映射,或者可以這麼去說:為了證明人類中永恆之愛的存在,艾米莉訴諸自然的永恆,在她的人物中蘊涵著所有一切自然的元素,當自然的一切以人世間的世俗方式得以呈現時,艾米莉便以此得到了她心中的永恆之愛,而這也是艾米莉·勃朗特獲得自我認知的體認過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融合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與哥特風格的小說以艾米莉·勃朗特「靈魂中的非凡熱情」和她繼拜倫之後無人媲美的「強烈的情感、憂傷與大膽」震撼了越來越多人的心靈,被譽為「曠世奇書」「史上最奇特小說」,也令艾米莉·勃朗特以這部僅存的唯一小說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毛姆認為,「《呼嘯山莊》並不是一本拿來供人討論的書,而是一本供人閱讀的書。發現小說中的錯處很容易,但它擁有僅有極少幾個小說家才能給予讀者的東西——力量。」

毛姆

關於這部曠世奇書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英國作家、評論家吉爾伯特·切斯特頓說,如果說夏洛蒂是一幢溫馨的生著火的房子,艾米莉則是一場午夜的風暴。她從不慌張,不帶自我敏感,沒有華而不實的詞章,她的理解力和她的文字力量一樣,有種清奇高雅的品格。

至於處女作便享此盛譽的傳奇也許是應了赫伯特·里德的一句話,偉大作品的誕生不僅是一個態度問題,更是一個勇氣問題:你究竟能不能為了追求真理,不僅獻出智慧、信仰和精神,還要犧牲感情與自我。

彩蛋!!!

希斯克利夫 湯姆·哈迪 飾

END

本期編輯 | 叢子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報 的精彩文章:

朱山坡:在南方寫作
鐵揚:與伊蕾的交往

TAG:文藝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