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被俘後但求速死,范文程卻對皇太極說:放心,他捨不得性命
明崇禎十五年,發生了一件震動京師的大笑話。洪承疇在關外投降了皇太極,而崇禎帝卻以為他戰死沙場,不僅給了他極高的榮譽,還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下旨希望大明的臣子都想洪承疇學習。這出烏龍球讓崇禎帝倍感恥辱。
崇禎十二年,洪承疇以總督三秦軍務的身份被提拔為薊遼總督,全權負責遼東軍務。第二年春,清兵包圍了錦州城,於是在這裡爆發了繼薩爾滸激戰後,明清興亡史上又一次戰略性的大決戰。
洪承疇想用且戰且守、步步為營的持久政策。可是朝廷認為曠日持久,耗費糧餉,主張速戰速決。崇禎帝更是求勝心切,督促進軍。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洪承疇率軍東行至杏山,初戰得手,次抵松山,與清軍接戰於黃土台,清兵敗退。洪承疇只留下一部分駐守杏山,松山,於錦州之東遏制清兵來援,其他兵回寧遠。
清軍既然已圍錦州,就不容明軍進駐。於是皇太極相繼調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所部漢軍,西入錦州的圍攻戰。四月末,明、清兩軍會戰於松山一帶,在乳峰山的爭奪戰中,雙方酣戰,十分激烈。最終清軍支持不住,向北撤退。
錦州城駐軍殊死抵抗,皇太極見久攻不下,形勢危急。親自率三千騎兵出盛京,日夜兼程趕來指揮。八月,皇太極抵達後,命清軍從錦州到南海角,挖掘出三條大壕溝,深八尺,寬十三尺。這三條溝成為封鎖線,將洪承疇和押運軍餉的遼東巡撫丘民仰被圍困在松山。從而切斷了明軍松山與杏山的通道,又斷絕了松山明軍糧食的運輸。
當洪承疇發現時,為時已晚,坐困之勢已成定局。明軍將士一片恐慌,莫說糧食有限,即使吃水也極為困難。被圍困在松山的洪承疇等將領依然堅守城池,皇太極圍而不攻,靜待城內糧盡援絕,輕而取之。
這一圍就是五個多月時間,明政府為了鼓勵將士,以解錦州、松山、杏山之圍,做出大賞大罰的條規,如有人能接三城之圍,賞以通侯,並准世襲;如能解任何一城之圍者,亦賞通侯,止及其身。三城有一不保,一律加等治罪。實際上榮與辱,內外臣將誰也無能為力顧及。
松山的包圍在逐漸緊縮,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守將副總兵夏成德密遣其子與清邀降。當晚,夏成德作內應,清兵登城,擁進城內,眾將領被俘,曹變蛟、丘民仰、王廷臣等不屈被殺,洪承疇奉皇太極諭旨被押送盛京。
洪承疇押到瀋陽後,開始寧死不降,儘管皇太極命人給他美食、侍女,以示優待,他還是罵不絕口。皇太極派范文程勸降,與他談古論今,恰巧房頂灰塵落到洪承疇的衣袖上,他幾次將灰塵輕輕拂去。范文程回報皇太極說:「放心吧,洪承疇不會死,他如此愛惜衣服,更可況是生命呢?」
後來皇太極屢次派人勸降,他一言不發,最後皇太極親自出馬,脫下自己身披的貂裘給他穿上,慢慢地說:「先生不會感到寒冷吧?」洪承疇茫然地望著皇太極良久,嘆了口氣說:「真命世之主也!」遂叩頭請降。皇太極善意安慰一番,極其高興,當天就賞賜給他許多東西,並在宮中舉行慶賀。
當錦州、松山、杏山、塔山皆失的消息傳到京師後,朝廷大驚,最初說洪承疇不屈殉國,崇禎帝極為哀痛,下令賜祭、建祠、綴朝三日,賜祭十六壇,朝中各官皆前往弔唁、行祭。數月後,得到洪承疇降清的消息後,崇禎帝大怒,下令撤銷對他一切祭祀之典。
自洪承疇降清後,大明在山海關外僅剩寧遠一座孤城,大明江山處於岌岌可危之中。二年後,大明滅亡。在那樣一個時代,任誰都不能阻擋歷史大勢,洪承疇降清雖然在名節上有污點,可我們又怎麼去指責這樣一位曾經的大明忠臣呢?難道崇禎就沒有做錯的地方嗎?
※美軍叢林中惹怒蛇王,遭蛇群報復,全副武裝的整編連僅剩12人生還
※乾隆御制的國寶,被咸豐熔化成8500根金條,夠前線將士半個月花銷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