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我身故後有幾位權臣?讀讀這7個成語典故吧
《三國志》卷六十四,與卷二十八、卷四十二大抵相似,二十八為魏國最著名的幾位叛亂者,四十二為季漢立場不對者,六十四為吳國權臣。
理應為倒數第二次說明:成語典故系列文章是順著《三國志》寫的,有些成語可能出處更早,還請知悉。
藍田生玉
卷64一共寫了4位權臣:諸葛恪kè、孫峻、孫綝、濮陽興。只在諸葛恪這找到了成語,順便提一下其餘三位。孫峻是孫暠hào之孫,就是孫權即位時蠢蠢欲動的那位,幹掉不少孫氏宗親。孫綝chēn也是孫暠之孫,孫峻堂弟,廢孫亮。孫峻、孫綝在族譜上除名,改稱故峻、故綝。
至於濮pú陽興,修湖田勞民傷財,帶頭迎立孫皓,同年被孫皓幹掉。回到諸葛恪身上,他是諸葛瑾之子,年少便已成名。孫權聽說諸葛恪擅長辯論,就召見了他,見完就跟諸葛瑾誇他的兒子「都說藍田生美玉,所言非虛呀」。相應的還有一句詩「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生玉」用來形容賢父生賢子。
添字得驢
孫權與諸葛瑾關係極佳,有時候就拿諸葛瑾開玩笑。一次大宴群臣時,孫權讓人牽了頭驢進來,在驢身上書寫諸葛子瑜,以此嘲弄諸葛瑾臉長得像驢。而諸葛恪請求添上兩字,拿起筆續上「之驢」兩字,既化解了父親的尷尬,又收穫了一頭驢。
秉旄máo仗鉞yuè
諸葛恪給群臣敬酒時,張昭已經有了醉意拒絕飲酒「這不是敬養老人的禮節。」孫權就問諸葛恪「你要是能說服張公,他就會喝下這杯啦。」
諸葛恪就說「姜尚90歲能執旗持鉞率軍作戰,還沒提自己年老。領軍出征,請將軍您排在後邊,酒食宴飲,請將軍您排在前邊,怎麼能說不尊敬老人呢?」張昭無言以對,只好喝下這杯酒。「秉旄仗鉞」是指掌握著軍事大權。
回籌轉策
孫權曾問諸葛恪「你與滕胤yìn相比,誰優誰劣?」諸葛恪回答得很機智「在朝堂上舉止得當,臣不如他,但要說運籌決策,他不如臣。」顯然諸葛恪很有自信,不過這段記載出自《恪別傳》,可信度沒那麼高。
滕胤也是個知名美男子,後來還官至大司馬,與呂據合謀誅殺孫綝,被反殺。「回籌轉策」與「運籌決策」意思相近,是指籌劃策略,擬定計劃。
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兩個成語連在一起了,就放一塊說吧。「哀喜交並」是指悲傷和喜悅交織在一起。「不知所措」是指處境為難或心情慌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孫權去世時,以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為輔政大臣,而孫弘與諸葛恪一貫不和,就想用矯詔誅殺諸葛恪。
但是被孫峻打了小報告,諸葛恪先下手為強,隨後給弟弟諸葛融寫信,提了一句「皇太子在丁酉yǒu日即位,悲喜交集,不知道該做什麼。我身為顧命大臣,要輔佐幼主,就怕自己才能不足,有負先帝所託。」若諸葛恪謹遵給陸遜、諸葛融的書信中所言,可能就會少一個權臣了。
犬牙相錯
還是諸葛恪給諸葛融的信,提到一句「你所處的地方,和賊寇相互交錯,現在應當整理軍械勉勵士卒,要多一些警惕,想著報效朝廷,為此不辭萬死,才不辱沒先人。」到底是辯才過人的諸葛恪呀,還有人認為《後出師表》是諸葛恪託名偽作。
「犬牙交錯」是指局面錯綜複雜。順便提一句,諸葛恪最輝煌的是東興之戰,但也有10萬大軍被張特3000人拒守的時候,隨意任免官員,剛愎自用不聽諫言,把朝廷變成一言堂的也是他,最終死在了孫峻手下。
權臣,少帝,真是個常見的組合。
看官如感興趣,關注下唄
※讀完這5個成語,有助於你了解三國時期的外族
※曹操:魏殊多士邪?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TAG:秉筆春秋呂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