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泰宏觀:對沖外部不確定性和信用收縮成貨幣政策關鍵

華泰宏觀:對沖外部不確定性和信用收縮成貨幣政策關鍵

來源:金融界網站

華泰宏觀李超團隊快評(2018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點評)

【商業銀行負債壓力仍大,活期存款難有增量】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173.1 萬億元,同比增長8.4%。人民幣貸款餘額為129.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存貸款增速差4.3%,增速差依然處在較高區間,反映了商業銀行的負債壓力仍大。特別是活期存款增長較差,上半年住戶存款和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量中定期存款佔比為99.4%,比上年同期高31.4個百分點。我們認為,上半年在壓縮宏觀槓桿率的大背景下,社融信用總體出現了增速萎縮,信用派生能力下降也導致了商業銀行負債壓力不減。

【對金融機構進行評級,納入MPA考核和差別存款保險費率】2018年一季度,人民銀行首次啟動對4327家金融機構評級,並明確金融機構評級是構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基礎,評級結果是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對金融機構進行差別化管理的重要依據,評級結果還是核定存款保險風險差別費率和確定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結果的重要依據。我們認為,央行持續完善MPA評估體系內涵,追求更加精準的評估金融個體機構風險處置,也是央行雙支柱框架體系的完善。

【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適度對沖外部不確定性及信用收縮】央行認為,「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貿易摩擦可能造成外需對經濟的邊際拉動作用減弱,強化監管、規範管理中長期看有利於微觀經濟主體規範運作和金融市場健康發展,不過短期內也可能形成一定疊加,對實體經濟和金融穩定形成擾動」。我們認為,外部不確定性金融監管等去槓桿形成了經濟下行壓力疊加,在中美衝突暫時未找到較好解決方案的背景下,宏觀槓桿率選擇有效控制和穩定而不是選擇一味的去化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轉為穩健靈活適度十分清晰也十分必要。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央行指出,在堅持規範管理、強化監管基本方向的同時,要加強政策統籌協調,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和力度,發揮好「幾家抬」的政策合力,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我們認為,央行上半年針對小微企業融資已經進行了定向降准等結構性措施,下半年央行有可能從社融表內貸款、表外融資和債券融資三方面著手去解決目前的社融信用收縮狀態,社融和M2增速有望迎來中長期拐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巴菲特的中石油和蘋果 為何頻頻賺大錢的總是他?
華爾街看好阿里「88VIP」 新零售下高度協同生態體系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