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偷家族》:如果只能教孩子一項技能,你會教什麼

《小偷家族》:如果只能教孩子一項技能,你會教什麼

生活可能會很難,但我們要教孩子笑著面對。

——DaDa媽媽

作者 | Jenny喬責編 | 毛毛 校對 | 李漢一

如果只能教給孩子一項技能,你會教什麼?

寫作?編程?外語?

答案也許五花八門,但是你絕對不會想到,竟有人會教孩子盜竊。

電影《小偷家族》里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東京。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一家五口,父親在建築工地上做臨時工,母親在洗衣店打工,兩人有共同的毛病——喜歡小偷小摸。

姐姐從事特殊服務,弟弟祥太逐漸進入青春期卻從來沒有去過學校,一家人靠著奶奶微薄的救濟金艱難度日。

圖片來源於《小偷家族》劇照

隨著影片的展開,五個人的身世逐漸曝光。原來,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而是因為各自不堪的過去被命運湊在了一起。

影片結尾,母親由於拋屍和誘拐兒童坐牢,弟弟祥太被送往兒童福利院,被收留的小女孩玲玲,也被送回到充滿暴力的原生家庭。

《好萊塢報道者》評價《小偷家族》:

「我們都被騙了,是枝裕和讓我們笑著穿越了一部令人心碎的傑作。」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賴佩霞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她提出了一個特別虐心的問題:如果全家都是警察,你是小偷,誰是叛徒?如果全家都是小偷,只有你是警察,誰是叛徒?

在這樣的家庭里,你敢做一個叛徒么?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或許就是答案。

這部影片,最令人難受的地方,莫過於眼睜睜地看著孩子一步步變成小偷。

影片中,父子倆第一次帶只有5歲的玲玲偷東西時,兒子很不理解為什麼要帶上妹妹,爸爸卻說,那樣玲玲才會在這個家感到自在。

圖片來源於《小偷家族》劇照

母親和弟弟祥太走在街上,會嘲笑推銷食物的人。畢竟習慣了小偷小摸,誰又會花錢買東西呢。

影片的最後,警察問父親為什麼要教兒子偷東西,父親很自然地回答:這是我唯一能教孩子的東西。」

細思極恐。

因為窮,所以誤入歧途,又因為誤入歧途,而變得更窮。

可是,貧窮是放棄努力的理由嗎?

我不這麼認為。

GIF

圖片來源於giphy

很多父母當著孩子的面,說起自己家經濟條件時就唉聲嘆氣,話題總是離不開物價高、工資低、學費貴。

每當孩子說起羨慕同學出去旅行、買玩具時,父母用一句話就能讓孩子喘不過氣:

「我們沒錢,不能和別人比。」

僅僅是因為「沒錢」就可以直接否定孩子的意願嗎?

把「沒錢」當作理由搪塞孩子,孩子就會覺得只有錢才能解決一切問題。久而久之,眼光會越來越狹隘,變得禁不住誘惑,更不懂得取捨。

想想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里那個瀕臨破產的爸爸。

面對經濟困難,他沒有一蹶不振,也沒有鋌而走險,依靠犯罪謀利,而是百折不撓,不斷堅持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圖片來源於《當幸福來敲門》劇照

貧窮不是病,真正的病在心裡。

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我:家是如何影響我們一生》中說,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之所以在代際間傳播,不是因為遺傳,而是因為父母的養育方式。

孩子們總在不自覺地複製家長的一切,不論好壞。

英國紀錄片《56UP》花費了56年,跟蹤記錄了14個不同階層孩子的人生軌跡。結果除了個例,絕大部分富人家庭的孩子依舊延續著父輩的優裕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來自上層階級的小孩Andrew和John,7歲就開始看《金融報》和《觀察家》了。他們很小就明確了自己的成長軌跡:私立學校、高級中學,然後是牛津大學,並在畢業後成為著名的律師。

很多人看完會感嘆,果然貧窮會遺傳。

可仔細想想,真正影響孩子的,並不是財富本身,而是父母的生活方式。

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家庭條件殷實,精神世界豐富。

本身見識廣博的他們,自然也會樂於帶孩子領略外面的世界。他們曾受益於讀書的習慣,自然會陪孩子一起看書。

圖片來源於《56UP》截圖

而有些父母,不是整天聊八卦,就是打牌到通宵,貪圖享樂,目光短淺,孩子自然也很難成材。

不要把「貧窮」當作「懶惰」和「故步自封」的託詞。

房子不大,但可以收拾整齊;衣服不夠時髦,但可以洗得乾淨;無法支付出國遊學的開銷,但可以通過網路看看外面的世界。

作為家長,我們都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但常常忽略家長本身對孩子的作用。

美國育兒綜藝《保姆119》中,育兒導師斯黛拉到訪過一個秩序混亂的家庭。

家裡的三個孩子都很有個性,他們不願分享玩具,還經常打架。導師觀察後,發現這些情況,與父親有直接關係。

父親吉姆希望自己有嚴父的權威,但又想和孩子做朋友。在這樣的想法下他總是搖擺不定,隨意破壞妻子愛麗絲給孩子們制定的規矩。

在導師斯黛拉的引導下,這對夫婦對待孩子的原則逐漸統一起來,制定了規矩便嚴格執行,慢慢地,幾個孩子的關係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很多人說寒門難出貴子,但孩子「貴不貴」,並不取決於父母的財富,而是父母的格局和眼界。

圖片來源於《當幸福來敲門》劇照

由真實案例改編的泰國公益廣告《豆芽引發夢想》曾講到:

一個貧困家庭,媽媽在菜市場賣菜維持生計。小姑娘看見旁邊豆芽攤位賣得特別好,就突發奇想:「要不我們也來賣賣豆芽吧。」媽媽欣然答應。

她們買了書,一點點嘗試,經歷了很多次失敗,小女孩一度喪失了信心。

可媽媽每次都告訴她,我們再試試。

圖片來源於廣告截圖

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後,又白又嫩的豆芽從水缸里長了出來。

「我們再試試」這句話的影響還沒有結束。

在後來的學習中,每一次遇到難題,媽媽的這句話都會浮現在小女孩的腦海里。

最終小女孩刻苦學習,考入了當地的大學,並成為了一名博士。

說出「我們再試試」這句話的媽媽,只上過四年小學。

圖片來源於廣告截圖

莫言曾說過,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

孩子99%的成功,來自父母1%的改變。父母的一小步,可能是孩子的一大步。

我們總是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但真正能夠點燃希望的,是家長自己。

很多父母拚命賺錢,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從來都不是錢,而是自信、樂觀、堅強這些優秀的品質。

改變自己對貧窮生活的態度,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困境。

因為,貧窮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心窮。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Jenny喬,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熱鬧,深度談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閱讀屋 的精彩文章:

西虹市首富:一個月花光十個億?養個娃就能做到啊

TAG:噠噠閱讀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