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諾獎得主、「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奈保爾去世 4年前曾首次來華

諾獎得主、「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奈保爾去世 4年前曾首次來華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2014上海書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攜代表作亮相(視頻來源:看看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20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已於當地時間8月11日周六在倫敦家中去世,享年85歲。奈保爾的妻子納迪拉·奈保爾表示,他「被他所愛過的人所包圍,他們的一生充滿了精彩的創造力和努力。」奈保爾與石黑一雄、拉什迪,一起在文壇被公認並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石黑一雄是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奈保爾有著印度血統,1932年8月17日出生於加勒比特立尼達島一個印度移民家庭。成年後前往英國求學,並在那裡開啟了自己的文學生涯。他六歲時曾和家人搬到首都西班牙港,這裡成為他第一部小說的背景,即寫於1959年的《米格爾街》。奈保爾於1971年獲得布克獎,1989年被英國女王授以爵位。200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獎評委評價稱:「(其)作品中具有統一的敘事感和未受世俗侵蝕的洞察力,使我們看到了被扭曲的歷史的存在,並激發了我們探尋真實狀況的動力。」

奈保爾創作了30多本著作,包括回憶錄、小說和旅行寫作,其中許多涉及殖民主義及其遺產。《紐約時報》稱其本人為「後殖民世界矛盾的化身」。奈保爾的小說《大河灣》、《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被列入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名單,《紐約時報》稱他為「當世作家之首」。奈保爾的生活和創作有一種極為強烈的無根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代表了當下世界的某種面貌。他被稱為移民作家、後殖民作家、旅行作家、無根作家、漂泊者、環球作家、「世界主義者」等稱號。奈保爾的最後一部作品《非洲的假面具》發表於2010年,是一部遊記作品,描繪了他不久前在非洲烏干達等國家的遊歷見聞。

書評人雯雯的奈保爾部分藏書

奈保爾的大部分作品均已有中文版問世,其最後一部作品也於2013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借著《大河灣》中文版首發之機,奈保爾偕妻子來到上海,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在上海的一周里,他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嘉賓,參加了新書首發活動與上海讀者面對面,還在上海書展主論壇和「詩歌之夜」等活動上亮相。在上海停留期間,正逢他的82歲生日,奈保爾還在各國作家和東道主的簇擁下,共度了難忘的生日之夜。

奈保爾2014年在上海書展

當時的奈保爾已經需要坐輪椅移動,回答問題時,表現出思維能力因身體原因而導致的退化,需要妻子納迪拉的幫助。納迪拉在活動開場時曾替自己的丈夫和中國的媒體打招呼,她說「我們希望能夠在這趟中國行得到新的靈感和啟發,也許奈保爾能夠因為此行再寫一部新的作品。」但是,在活動快結束時,奈保爾回應了妻子的說法,他說他或許不會寫中國,因為中國是個巨大的國家,「寫中國需要大量的觀察和知識積累,我沒有這些東西。」

奈保爾在中國有大量的讀者,其中包括不少作家、學者,比如止庵。奈保爾去世後,他在朋友圈寫道,「奈保爾去世了,聽到這消息很難過。他生前是這世上最偉大的作家。四年前他來上海,我有幸參與陪同,在很小範圍內一起吃飯,為他過生日,還去酒吧喝過酒,其間有些交談(他只是在公開場合不想說話)。請他在他當時所有中譯本上籤了名(有二十來冊)。也許應該寫文章記錄一下,但這文章急著寫不好,也寫不了。再醞釀些日子吧。」在止庵看來,奈保爾「是很少有的能夠置身多種文明之上寫作的作家。他睿智,敏銳,而且會寫。他不僅不是給這世界說好話的,甚至就是說壞話的,但他說的壞話深刻,致命,而且持久有生命力。」

哈佛博士,文化學者李歐梵也曾經對奈保爾的英文文筆大加讚賞。他說,奈保爾在《大河灣》的有些段落,好到想背下來。80後書評人雯雯讀過奈保爾的所有著作,對其創作力敬佩有加,「他可謂著作等身,一生沒有虛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怒噴媒體令人噁心 白宮新聞官拒絕承認「媒體不是人民的敵人」
小米上市以後,商業模式能否獲得資本市場肯定?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