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草書《孝經》
GIF
賀知章(659-744) 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唐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證聖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監。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為道上,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享年86歲。賀知章少時以詩文聞名,神龍年間(705—707)已名揚京城。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亦稱「吳中四友」、「吳中四傑」。
賀知章善草隸。溫庭筠云:「知章草書,筆力遒健,風尚高遠。」竇臮《述書賦》云:「湖山降祉,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嗣寡仇。如春林之絢彩,實一望而寫憂。邕容省闥,高逸豁達。解朝服而歸鄉,斂霓裳而辭闕。」竇蒙《述書賦注》云:「(賀知章)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惟命……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竇氏兄弟評唐名家書多譏貶,惟推崇賀知章「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可知賀知章當時書法之聲譽。呂總《續書評》則以為「縱筆如飛,奔而不竭。」陶宗儀《書史會要》雲其「善草、隸、當世稱重。晚節尤放誕,每醉必作為文詞,行草相間,時及於怪逸,使醒而復書,未必爾也」。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有言「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盧象《送賀監歸會稽應制》詩「青門抗行謝客兒,健筆違羈王獻之。長安素娟書欲偏,工人愛惜常保持。」則喻其為王獻之。當時人們還將其草書與秘書省的落星石、薛稷畫的鶴、郎餘令繪的鳳,合稱為秘書省「四絕」。然而賀知章的書法存世極少,現可見的草書作品只有《孝經》。此外賀知章也擅楷書,有《龍瑞宮記》傳世。
本卷以草書寫「今文孝經」本文,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餘百餘字。無署款。據卷末小楷識語「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裱賀監墨跡」,推測為賀知章之作。
(附錄)孝經 :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 尼 居 . 曾 子 侍 . 子 曰 . 先 王 有 至 德 要 道 . 以 順 天 下. 民 用 和 睦 . 上 下 無 怨 . 汝 知 之 乎 . 曾 子 避 席 曰 . 參 不 敏 . 何 足 以 知之 . 子 曰 . 夫 孝 . 德 之 本 也 . 教 之 所 由 生 也 . 復 坐 . 吾 語 汝 . 身 體 髮膚 . 受 之 父 母 . 不 敢 毀 傷 孝 之 始 也 . 立 身 行 道 . 揚 名 於 後 世 . 以 顯 父母 . 孝 之 終 也 . 夫 孝 . 始 於 事 親 . 中 於 事 君 . 終 於 立 身 . 大 雅 雲 . 無念 爾 祖 . 聿 脩 厥 德 .
天子章第二
子 曰 . 愛 親 者 . 不 敢 惡 於 人 . 敬 親 者 . 不 敢 慢 於 人 .愛 敬 盡 於 事 親 . 而 德 教 加 於 百 姓 . 刑 於 四 海 . 蓋 天 子 之 孝 也 . 甫 刑 雲. 一 人 有 慶 . 兆 民 賴 之 .
諸侯章第三
在 上 不 驕 . 高 而 不 危 . 制 節 謹 度 . 滿 而 不 溢 . 高 而 不危 . 所 以 長 守 貴 也 . 滿 而 不 溢 . 所 以 長 守 富 也 . 富 貴 不 離 其 身 . 然 後能 保 其 社 稷 . 而 和 其 民 人 . 蓋 諸 侯 之 孝 也 . 詩 雲 . 戰 戰 兢 兢 . 如 臨 深淵 . 如 履 薄 冰 .
卿大夫章第四
非 先 王 之 法 服 不 敢 服 . 非 先 王 之 法 言 不 敢 道 . 非 先 王之 德 行 不 敢 行 . 是 故 . 非 法 不 言 . 非 道 不 行 . 口 無 擇 言 . 身 無 擇 行 .言 滿 天 下 . 無 口 過 . 行 滿 天 下 . 無 怨 惡 . 三 者 備 矣 . 然 後 能 守 其 宗 廟. 蓋 卿 大 夫 之 孝 也 . 詩 雲 . 夙 夜 匪 懈 . 以 事 一 人 .
士章第五
資 於 事 父 以 事 母 而 愛 同 . 資 於 事 父 以 事 君 而 敬 同 . 故母 取 其 愛 . 而 君 取 其 敬 . 兼 之 者 父 也 . 故 以 孝 事 君 則 忠 . 以 敬 事 長 則順 . 忠 順 不 失 . 以 事 其 上 . 然 後 能 保 其 祿 位 . 而 守 其 祭祀 . 蓋 士 之 孝 也 . 詩 雲 . 夙 興 夜 寐 . 無 忝 爾 所 生 .
庶人章第六
用 天 之 道 . 分 地 之 利 . 謹 身 節 用 . 以 養 父 母 . 此 庶 人之 孝 也 . 故 自 天 子 至 於 庶 人 . 孝 無 終 始 . 而 患 不 及 者 . 未 之 有 也 .
三才章第七
曾 子 曰 . 甚 哉 . 孝 之 大 也 . 子 曰 . 夫 孝 . 天 之 經 也 .地 之 義 也 . 民 之 行 也 . 天 地 之 經 而 民 是 則 之 . 則 天 之 明 . 因 地 之 利 .以 順 天 下 . 是 以 其 教 不 肅 而 成 . 其 政 不 嚴 而 治 . 先 王 見 教 之 可 以 化 民也 . 是 故 先 之 以 博 愛 . 而 民 莫 遺 其 親 . 陳 之 於 德 義 . 而 民 興 行 . 先 之以 敬 讓 . 而 民 不 爭 . 導 之 以 禮 樂 . 而 民 和 睦 . 示 之 以 好 惡 . 而 民 知 禁. 詩 雲 . 赫 赫 師 尹 . 民 具 爾 瞻 .
孝治章第八
子 曰 . 昔 者 明 王 之 以 孝 治 天 下 也 . 不 敢 遺 小 國 之 臣 .而 況 於 公 侯 伯 子 男 乎 . 故 得 萬 國 之 懽 心 . 以 事 其 先 王 . 治 國 者 . 不 敢侮 於 鰥 寡 . 而 況 於 士 民 乎 . 故 得 百 姓 之 懽 心 . 以 事 其 先 君 . 治 家 者 .不 敢 失 於 臣 妾 . 而 況 於 妻 子 乎 . 故 得 人 之 懽 心 . 以 事 其 親 . 夫 然 . 故生 則 親 安 之 . 祭 則 鬼 享 之 . 是 以 天 下 和 平 . 災 害 不 生 . 禍 亂 不 作 . 故明 王 之 以 孝 治 天 下 也 如 此 . 詩 雲 . 有 覺 德 行 . 四 國 順 之 .
聖治章第九
曾 子 曰 . 敢 問 聖 人 之 德 無 以 加 於 孝 乎 . 子 曰 . 天 地 之性 . 人 為 貴 . 人 之 行 . 莫 大 於 孝 . 孝 莫 大 於 嚴 父 . 嚴 父 莫 大 於 配 天 .則 周 公 其 人 也 . 昔 者 周 公 郊 祀 後 稷 以 配 天 . 宗 祀 文 王 於 明 堂 . 以 配 上帝 . 是 以 四 海 之 內 . 各 以 其 職 來 祭 . 夫 聖 人 之 德 . 又 何 以 加 於 孝 乎 .故 親 生 之 膝 下 . 以 養 父 母 日 嚴 . 聖 人 因 嚴 以 教 敬 . 因 親 以 教 愛 . 聖 人之 教 不 肅 而 成 . 其 政 不 嚴 而 治 . 其 所 因 者 本 也 . 父 子 之 道 . 天 性 也 .君 臣 之 義 也 . 父 母 生 之 . 續 莫 大 焉 . 君 親 臨 之 . 厚 莫 重 焉 . 故 不 愛 其親 而 愛 他 人 者 . 謂 之 悖 德 . 不 敬 其 親 而 敬 他 人 者 . 謂 之 悖 禮 . 以 順 則逆 . 民 無 則 焉 .
不 在 於 善 . 而 皆 在 於 凶 德 . 雖 得 之 . 君 子 不 貴 也 . 君子 則 不 然 . 言 思 可 道 . 行 思 可 樂 . 德 義 可 尊 . 作 事 可 法. 容 止 可 觀 . 進 退 可 度 . 以 臨 其 民 . 是 以 其 民 畏 而 愛 之. 則 而 象 之 . 故 能 成 其 德 教 . 而 行 其 政 令 . 詩 雲 . 淑 人君 子 . 其 儀 不 忒 .
紀孝行章第十
子 曰 . 孝 子 之 事 親 也 . 居 則 致 其 敬 . 養 則 致 其 樂 . 病則 致 其 憂 . 喪 則 致 其 哀 . 祭 則 致 其 嚴 . 五 者 備 矣 . 然 後 能 事 親 . 事 親者 . 居 上 不 驕 . 為 下 不 亂 . 在 丑 不 爭 . 居 上 而 驕 則 亡 . 為 下 而 亂 則 刑. 在 丑 而 爭 則 兵 . 三 者 不 除 . 雖 日 用 三 牲 之 養 . 猶 為 不 孝 也 .
五刑章第十一
子 曰 . 五 刑 之 屬 三 千 . 而 罪 莫 大 於 不 孝 . 要 君 者 無 上. 非 聖 人 者 無 法 . 非 孝 者 無 親 . 此 大 亂 之 道 也 .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 曰 . 教 民 親 愛 . 莫 善 於 孝 . 教 民 禮 順 . 莫 善 於 悌 .移 風 易 俗 . 莫 善 於 樂 . 安 上 治 民 . 莫 善 於 禮 . 禮 者 . 敬 而 已 矣 . 故 敬其 父 . 則 子 悅 . 敬 其 兄 . 則 弟 悅 . 敬 其 君 . 則 臣 悅 . 敬 一 人 . 而 千 萬人 悅 . 所 敬 者 寡 . 而 悅 者 眾 . 此 之 謂 要 道 也 .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 曰 . 君 子 之 教 以 孝 也 . 非 家 至 而 日 見 之 也 . 教 以 孝. 所 以 敬 天 下 之 為 人 父 者 也 . 教 以 悌 . 所 以 敬 天 下 之 為 人 兄 者 也 . 教以 臣 . 所 以 敬 天 下 之 為 人 君 者 也 . 詩 雲 . 愷 悌 君 子 . 民 之 父 母 . 非 至德 . 其 孰 能 順 民 如 此 其 大 者 乎 .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 曰 . 君 子 之 事 親 孝 . 故 忠 可 移 於 君 . 事 兄 悌 . 故 順可 移 於 長 . 居 家 理 . 故 治 可 移 於 官 . 是 以 行 成 於 內 . 而 名 立 於 後 世 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 子 曰 . 若 夫 慈 愛 恭 敬 . 安 親 揚 名 . 則 聞 命 矣 . 敢 問子 從 父 之 令 . 可 謂 孝 乎 . 子 曰 . 是 何 言 與 . 是 何 言 與 . 昔 者 天 子 有 爭臣 七 人 . 雖 無 道 . 不 失 其 天 下 . 諸 侯 有 爭 臣 五 人 . 雖 無 道 . 不 失 其 國. 大 夫 有 爭 臣 三 人 . 雖 無 道 . 不 失 其 家 . 士 有 爭 友 . 則 身 雖 不 離 於 令名 . 父 有 爭 子 . 則 身 不 陷 於 不 義 . 故 當 不 義 . 則 子 不 可 以 不 爭 於 父 .臣 不 可 以 不 爭 於 君 . 故 當 不 義 . 則 爭 之 . 從 父 之 令 . 又 焉 得 為 孝 乎 .
感應章第十六
子 曰 . 昔 者 明 王 . 事 父 孝 . 故 事 天 明 . 事 母 孝 . 故 事地 察 . 長 幼 順 . 故 上 下 治 . 天 地 明 察 . 神 明 彰 矣 . 故 雖 天 子 必 有 尊 也. 言 有 父 也 . 必 有 先 也 . 言 有 兄 也 . 宗 廟 致 敬 . 不 忘 親 也 . 脩 身 慎 行. 恐 辱 先 也 . 宗 廟 致 敬 . 鬼 神 著 矣 . 孝 悌 之 至 . 通 於 神 明 . 光 於 四 海. 無 所 不 通 . 詩 雲 . 自 西 自 東 . 自 南 自 北 . 無 思 不 服 .
事君章第十七
子 曰 . 君 子 之 事 上 也 . 進 思 盡 忠 . 退 思 補 過 . 將 順 其美 . 匡 救 其 惡 . 故 上 下 能 相 親 也 . 詩 雲 . 心 乎 愛 矣 . 遐 不 謂 矣 . 中 心藏 之 . 何 日 忘 之 .
喪親章第十八
子 曰 . 孝 子 之 喪 親 也 . 哭 不 偯 . 禮 無 容 . 言 不 文 . 服美 不 安 . 聞 樂 不 樂 . 食 旨 不 甘 . 此 哀 戚 之 情 也 . 三 日 而 食 . 教 民 無 以死 傷 生 . 毀 不 滅 性 . 此 聖 人 之 政 也 . 喪 不 過 三 年 . 示 民 有 終 也 . 為 之棺 槨 衣 衾 而 舉 之 . 陳 其 簠 簋 而 哀 慼 之 . 擗 踴 哭 泣 . 哀 以 送 之 . 卜 其 宅兆 . 而 安 措 之 . 為 之 宗 廟 . 以 鬼 享 之 . 春 秋 祭 祀 . 以 時 思 之 . 生 事 愛敬 . 死 事 哀 慼 . 生 民 之 本 盡 矣 . 死 生 之 義 備 矣 . 孝 子 之 事 親 終 矣 .
TAG:書法孔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