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大數據對產業的支撐力不夠 需加強自主創新
「2018世界科技創新論壇」於8月10-12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共享全球智慧 引領未來科技,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出席並演講。
其表示中國數字化經濟取得了許多成效,例如信息產業為數字經濟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裝備的保障,企業發揮了發展數字經濟的主體作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標誌性指標大幅度提升。
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大數據產業的支撐能力不夠,需要加強自主創新;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不足,應用的深度不夠,需要引導和支持;三是科技進步給人類就業帶來了衝擊,需要處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業的關係;四是給人類安全帶來問題。
那麼數字安全的問題怎麼解決呢?李毅中認為,要開發應用防護技術,加強法規制度建設。
第一,是明確主體責權,數字的採集應用範圍和方式要界定在一定範圍內,不能隨意的去使用。第二,是要研究我們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在新情況下怎麼來保障,要研究防護技術,查找漏洞。第三,是要健全網路安全的法規,制定細則方法和司法解釋,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戒。
以下為文字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企業家、各位朋友,首先祝賀《財經》雜誌主辦的世界科技創新論壇成功舉辦!論壇要我做個發言。論壇的內容很廣泛,智慧、未來,有各路頂尖的專家發表真知灼見。我想就數字經濟、數字工業,準備了兩個問題與大家交流一下。講得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第一個問題,是數字經濟怎麼來規劃、指導,及其統籌推進,講講我們國家的現狀。第二個問題,重點說說存在什麼問題,找找差距。
一、發展數字經濟要加強規劃指導,積極統籌推進
數字經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生的一個新的經濟形態,它是我們新時代、新經濟的一個顯著的特徵。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格局下,我國的數字經濟這幾年蓬勃發展,推動著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我體會到有四點認識:
第一個體會,就是數字經濟它是一個全球的發展趨勢,更是我們製造強國、網路強國的一個國家的戰略。所以必須抓住這個機遇,要長遠謀劃、統籌推進。
第二個體會,就是說怎麼樣抓好數字經濟,這個路徑是什麼,就是要抓好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製造業的深度融合,這兩個技術融合以後,它就會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有的是屬於生產力範疇的,有的是屬於生產關係範疇的。
第三個機會,關鍵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這個必須打破,要自主創新矢志不渝的科技攻關,實現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尤其最近大家體會更深刻。
第四,我們搞數字經濟目的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就是促進工業製造業轉型升級,邁向更高端。
這幾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規劃和政策,有很多,有積極推進「互聯網+」、促進大數據發展、《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以及《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發展規劃》等等。
我還要說一下「中國製造2025」,特朗普對我們的「中國製造2025」百般的挑剔,我們還是要講「中國製造2025」它的主線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它的主攻方向就是智能製造,通過智能製造這個關鍵點來推進建設製造強國。
那麼,以上這些決策部署是從國家層面,對我們發展數字經濟、數字工業提供了頂層設計,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實現的路徑。至於各地、各行業在國家的頂層設計的基礎之上,發展數字經濟、數字工業,這幾年確實取得了成績,積累了經驗。我們調研,各個地方政府普遍重視發展數字經濟,一個抓了統籌規劃,一個抓了外部環境的建設,創造好的條件。
從實際出發,每個省的情況不一樣,方式方法也不一樣,但是都在強力推進。如今信息技術已經廣泛的滲透融合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我們把由於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推動經濟增長的那一部分,我們叫做數字經濟、增長的那一塊叫做數字經濟。
因此提出一個概念,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我覺得這個比較科學。我們經濟增長中多少是數字經濟起的作用呢?提出這個貢獻率的概念比較科學。這幾年大幅度提升,並且使更多的領域、更多的行業,它信息化的程度在逐步的提高,取得了成效。首先是在商貿、物流、金融、社會管理等服務行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與工業製造業深度融合,我認為顯得更加重要,因為它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撐。難度更大,因為它的行業太多、專業性太強。但是這幾年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總結了三個方面的成效,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1.信息產業為數字經濟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裝備的保障。這幾年我們搞寬頻中國,加強網路建設,有一組數據,到今年的上半年,寬頻是什麼概念呢?20兆已經普及了,93%的普及率。50兆以上80.5%,這是比較高水平的寬頻。其中100兆以上的佔了53.3%,這個數字前幾年是不敢設想的,沒想到這麼快。光纖入戶率達到86.7%,這是固定寬頻。我們看看移動寬頻已經現在普及率達到了86.3%,網路提出降費,大家很關心,總理也很重視。大概今年上半年移動流量的平均資費比去年年底下降了46.2%,我在工信部我了解這塊,但是網友還是不太滿意,覺得我沒降反而增加了,因為你的流量用大了,你一上網就忘了時間了,你的總量大了。單位流量的資費確實下降46.2%。發展智能終端,智能終端最典型的是智能手機,現在我們手裡拿的基本都是智能手機,這是前幾年想不到的那種快。建設資料庫、計算中心等基礎設施,推進超級計算機,天河、神威,特別是北斗導航,這個大家體會很深,非常的方便。這些成績是我們的信息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設備保障,信息產業包括哪些行業呢?一個是電信設備製造業,不是所有的電子製造業,是電信設備的製造業、通訊業、軟體業和互聯網產業,這四塊加起來,去年的增加值7萬億,全國的GDP是82.7萬億,其中7萬億是信息產業,佔了8%。這個比例不低。
2.是我們企業發揮了發展數字經濟的主體作用,我們的製造業企業以智能化為中心,各具行業特點搞技術改造、搞升級,比如生活資料的製造企業它和市場關聯很密切,所以用大數據市場細分,開發產品,創造品牌。典型的像紅領、海爾,另一類企業是生產資料的製造企業,他們已經有比較好的技術裝備,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豐富數據的採集、分析、應用,由自動化3.0,或者正在向4.0智能化邁進。那麼只有智能化才能實現精準製造。
我們說互聯網企業,剛才說了一開始在商貿領域、服務領域、金融領域,社會管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積累了經驗。我注意到這幾年他們轉而去關注工業製造業的跨界融合,我到阿里雲去調研,他們告訴我他們在2016年7月出台了一個BT工業系統,依靠演算法和網路的優勢與企業結合,反過來去指導企業通過數據的分析、計算,提出改進意見,手裡已經有十幾個案例,都很成功。如今眾包、眾創的研發設計,眾投、眾籌的智慧運用,網路化的製造,個性化的規模製定,以及服務型的製造,這五個方面可以說在我們的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已經普及了。大家都在採用,這是第二個成績。
3.成績我列了一個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標誌性指標大幅度提升。比如「中國製造2025」,有三個兩化融合的重要指標,哪三個的呢?第一個是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率,就是說我們研發設計用數字化工具的普及率,在2013年是52%,今年上半年是67.4%,提高的比例不低。第二個指標,同期關鍵工序的數控率,由27%提高到47.8%,還有一個就是寬頻普及率,剛才我說了他們已經是超過了原定2020年的指標,其中像過往從37%提到80.5%,而且它的質量高,是50兆以上的,移動寬頻從32%提到86%,已經超過了2020年的目標。還有一個指標是「製造業萬名工人擁有的工業機器人的數量」,簡稱機器人強度,在2013年一萬名工人有23台機器人,現在50台,接近了世界平均水平。還有一個指標,全國每萬人口,基數是14億人,每萬人口擁有的發明專利數,在2013年是4.02件,去年是9.8件,翻了一倍多。而發明專利60%是我們的企業,是在我們企業里,所以這幾個指標可以說明這幾年工業製造業的數字化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問題
當然我們更多的要看到問題,第二個說說問題,我們怎麼樣研究和破解。
第一個問題,是大數據產業的支撐能力不夠,需要加強自主創新,剛才列舉了我們信息產業取得的成效。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產業結構處於中低端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兩個「沒有根本改變」,我說得還比較客氣。尤其是近來,我不展開了,大家越來越感到我們確實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差距。講成績是正能量,找差距、找問題,去克服、去解決,也是正能量,這個不能說找差距、找問題就怎麼樣了,我覺得業內人士更要看到我們的問題。比如,我們在核心元器件、高端晶元、集成電路、基礎軟體、數據處理分析,可視化呈現等各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就舉一個數字,高端專用晶元95%靠進口,掌握在人家手裡。所以要加快大規模集成電路、5G、智能感測和控制、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科技公關,進一步提升發展數字經濟的技術支撐,海量數據蘊藏著規律和邏輯,關鍵是你要把它挖掘出來,要整理、分析、應用,這樣數據資源才能變成財富。因此,只有和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結合應用,並且運用相應的智能終端,大數據才能成為有用的工具。這是第一個差距。
第二個問題,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不足,應用的深度不夠,需要引導和支持。不少工業企業對使用數字技術提高本行業、本企業的效率,促進轉型的了解還不夠,我們講了成績,還要講問題。加上一些名詞概念層出不窮,也不夠準確,弄得一些企業摸不著頭腦,帶來很多的困惑。一些工業企業對大數據技術掌握的不深,數據挖掘加工不夠,應用的路徑還不清楚,所以在那裡觀望,止步不前。而且大數據企業他們對工業領域的需求理解不深,這也不能責怪,隔行如隔山。因此缺乏面向行業的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難以滿足企業的要求。所以建議要加強對數字化轉型典型的交流推廣,有很多典型,你要推廣他的經驗,引導我們的工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加強合作,開發應用方案。大數據對工業轉型升級的作用能不能發揮?關鍵取決於是不是大數據和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問題相結合,不結合它起不了作用,只有結合才能夠發揮大數據的作用。當然行業不同,重點難點也不同,因為工業行業,大行業41個,中行業191個,小企業525個,每個行業不一樣,所以一定要一個一個行業的認真剖析。
第三個問題,需要處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業的關係,企業普遍採用的智能控制,採用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所以機器換腦、機器換人,顯著的提高了勞動生產力,這個太明顯,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就業發現了明顯的變化。一方面大數據的專業人才缺乏,尤其缺少複合型人才,剛才我說的既有大數據的理論知識,又懂得工業規律,這樣的複合人才太少了。也需要兼具行業知識和數字的新型產業工人,對我們工人的要求也不一樣了。另外一方面也會減少用工崗位,帶來下崗失業的問題。4月份我接待了一個法國數字工業的代表團,他介紹了一個數字,法國就業指導委員會測算,法國到2025年因為數字化會減少300萬個工作崗位,大概佔法國就業崗位的10%,他說了他們測算了中國將要減少多少?這個數字我不敢說,如果算的話,這個數字太大了。所以要做好複合人才培養和再就業培訓,鼓勵企業和高校合作培養複合人才,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再學習,尤其對下崗工人的再培訓,讓他們再就業。我們也有好的典型,比如我去調研浙江省,這幾年通過機器換人,減了200萬個工人。但是通過社會消化吸收,保持了穩定。這個200萬我算了一下,大概是二三產就業人員的6%,這個數字還是真實的。再比如到貴陽高新區,這幾年發展高新區一個是數字經濟本身的崗位,一個是為數字經濟服務的崗位,加起來增加了4.2萬人的就業崗位,所以他們的經驗值得總結。
最後一個問題是安全的問題,比如個別大數據服務商,私自採用和使用企業或者個人數據,沒有經過授權,這個曝光不少。所以企業和個人的數據安全得不到保障,還有一些企業擔心數據丟失,所以不願意把數字交給阿里巴巴,所以也限制了數字的使用效果。還有我國工業控制系統,現在大量的計算機,互聯網,這樣由於管理不善或者是黑客供給,牽一髮而動全身,弄不好計算機失靈,這個影響太大了。
另外,數據的高度集中,我們關起門來講話,數據高度集中這也帶來了風險丟失,會造成國家安全,所以數字安全的問題怎麼辦呢?要開發應用防護技術,加強法規制度建設。
第一,是明確主體責權,你這個數字的採集應用範圍和方式要界定在一定範圍內,不能隨意的去使用。
第二,是要研究我們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在新情況下怎麼來保障,要研究防護技術,查找漏洞。工信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告訴我,他們打算用三年的時間打造一個互聯網平台,讓十幾萬個工業骨幹企業都能夠上網,能夠及時的發現安全隱患,然後能夠補漏治理。
第三,是要健全網路安全的法規,制定細則方法和司法解釋,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戒。
耽誤大家時間了。謝謝大家!
※扎克伯格身價創新高 即將超過巴菲特
※長生生物:生產百白破疫苗劣葯拿罰單,相關藥品停產
TAG:看懂財經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