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
敦煌定若遠
一信動經年
—劉孝先《春宵》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去香港看的展,之前看過有關敦煌的紀錄片,一直想親自去敦煌看看莫高窟壁畫,所以一看到有關它的展覽都會心之嚮往。
一下地鐵就非常興奮,突然天空開始下大雨,還好帶樂雨傘,一路小跑跑到目的地,鞋子都有點進水可絲毫不影響看展的心情,雨一下就停樂,太陽和棉花糖雲趕走烏雲飄在空中。
買好票,開始仔細觀賞和探索這個珍貴的文化遺產。敦煌位於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國際舞台,而著名的敦煌石窟,就蘊藏著深厚的歷史、藝術和文化。
(五台山圖)局部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敦煌石窟藝術以佛教內容為主題,同時又盛載著大量中古時期社會生活和風俗文化的訊息,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為啦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敦煌石窟藝術的內容,敦煌研究院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便與科研機構合作,探索如何利用電腦數碼技術高保真地永久保存敦煌的壁畫和彩塑。
(彌勒下生經變)局部 榆林窟第25窟 中唐
此畫表現彌勒降生後世界種種的美好景象和彌勒在龍華樹下成道後的三會說法。畫面描繪的不只是神靈變幻的世界,更著重呈現遼闊優美的人間樂土。
這幅是進入展廳看到的第一幅壁畫,由於畫面太大,我只能拍下局部。每幅畫的旁邊都布置樂一副耳機,看展覽的人們可以通過佩戴耳機了解畫面的介紹和文化。
(各國王子聽法圖) 莫高窟第194窟 盛唐 段文傑臨摹
此圖代表著中西文化交流印記。
敦煌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自古以來不同的名族和文化在此交融互通,敦煌石窟中蘊含了大量中西文化交匯的線索。
(複製洞窟)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此窟是莫高窟最早有明確紀年的洞窟,壁畫內容極其豐富,題材上結合中國、印度、西亞甚至遠至希臘的內容。繪畫風格上雖然莫高窟位處北方戈壁沙漠,但這個洞窟的壁畫卻有著南方的清秀氣息。
(複製洞窟)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
洞窟的主壁是西方神話的牆,上部對稱的畫是駕馬車的日神和乘鵝車的月神。以及它們的立室和眷屬。下部主龕的兩側對稱的畫啦印度教的兩個主神,這些日月神和印度教神都被稱為佛教的神。
主壁的壁畫題材特別,底色和其它洞窟的不同,東南北三壁的壁畫題材是典型的佛說法圖、故事畫、供養人畫像,人像清秀修長,穿闊袍大袖,風神俊逸。南壁的故事畫里,這幅畫的人物眾多,細節描畫詳盡,畫中宮殿頂上有兩隻鬥雞生動地對峙著,雖然是小題材,確是著名的動物畫。
窟頂最引人矚目的是許多中國神話形象。有龜、女媧、漢代常見的雷神、雨神、乘鸞的仙人,以及可以飛身天界的女人。中西方不同的神靈在這個洞窟內交匯。南北方的風格共處一窟,因此,第285窟是各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走進這個複製洞窟,恍然間像走進真實的敦煌莫高窟。
(飛天)
歷代飛天形象演變
透過多媒體讓人們認識不同朝代飛天的特效。靈動而美麗。這一場景有驚艷到我,手機拍不出現場的美麗,去現場欣賞一下飛天的曼妙吧。
(觀無量壽經變) 莫高窟第217窟 盛唐
壁畫里的佛國世界 。
壁畫的主要部分是佛說法圖,及各種以佛、天部諸神和菩薩的形象為主的尊像畫,同時又有大量佛教故事書,以及巨幅經變圖。
(莫高窟第254窟)北魏
虛擬洞窟探微。
展覽運用敦煌數碼化工程的成果,透過虛擬實鏡和影像融合技術,重現兩個敦煌石窟的內貌。讓人們體驗虛擬石窟漫遊,並深入認識其中豐富的藝術內容。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
莫高窟第130窟盛唐 段文傑 臨摹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擴增實鏡多媒體項目。
來之前最期待的就是這幅圖,展覽運用擴增實鏡多媒體讓觀眾看到這幅壁畫的修復過程,增加樂互動性,讓人們深入了解盛唐時期婦女的衣飾及從西方傳入的事物。
(文殊變)榆林窟第3窟 西夏
五台山與佛教傳播。
此壁畫主要內容是五台山與佛教傳播。著重描繪山上寺廟和化現聖跡,同時顯示兩條入山巡禮的路線,其中穿插大量社會生活場面,見證唐至五代時期文殊信仰的興盛。
(勞度叉門聖變)局部 莫高窟第196窟 晚唐
勞度叉聖變
壁畫的主體部分繪畫了佛陀弟子舍利佛和外道弟子勞度叉的門法場景。內容極其吸引人們觀看。
(藻井圖案)
(壁畫修復工具和壁畫色卡)
(古老星圖)
(敦煌研究院守護人介紹)
近代以來,從無知短見的王道士開始,接著梁思成和徐悲鴻到來、再到常書鴻——他一手建立敦煌研究院——從此敦煌莫高窟有了穩定的守護人,再後來的第二代、第三代守護人......只要敦煌存在,他們會一直守候下去,或許世事變遷,洞窟被風沙淹埋,守候者們會出現斷代,但敦煌有一種魔力,吸引著人們去守候的魔力。正是有他們的守護,我們才能看到現在敦煌。
(樂器)
逛完兩個展廳有點意猶未盡,展廳外有個有意思的互動區域,牆面有各種小問題的箱子,打開箱子就是答案。看到好多小盆友在排隊畫畫。誰還不是個小盆友呢,哈哈,我也排隊拿著兩根不同顏色蠟筆把每個拓印小畫畫完,而且還是蹲著畫完。
(李永銓玩物作設計展)
(李小龍紀念展)
回來發現入場前拿的教育小冊子也設計得特別可愛,封面上有一小的放大鏡。看展的時候都沒注意看小冊子,回來才發現裡面有很多互動可愛的內容,讓人想拿著小冊子再去觀看一次。二樓另外一邊是李永銓玩物作設計展,三樓是李小龍紀念展。全部看完,行程很完美。
TAG:小確幸的株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