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研究跨域戰新準則,打破以軍種為核心的作戰邊界

美研究跨域戰新準則,打破以軍種為核心的作戰邊界

熱點新聞: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報道,美國陸軍和空軍近期啟動了一項新的聯合戰爭演習行動,目的通過模擬未來戰爭情景,來評估未來作戰模式,並以此最終共同設計和制定出新的跨域作戰準則。

點評:美軍向來重視以先進理論牽引軍事建設與發展。二戰結束後,美軍十分重視聯合作戰理論的構建,強調諸軍兵種之間結構優化、行動同步、力量合成等聯合作戰理論層出不窮。「跨域戰」是近年來美軍打破傳統以軍種為核心的作戰邊界,通過綜合運用聯合作戰力量來實施軍種同步協調行動的一種新型作戰概念。

目前,這一概念已進入美軍聯合作戰頂層,並在美軍高層達成共識,將成為美軍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指導原則,並對美軍未來資源分配、裝備研發和機構改革都將發揮重大的作用。

不斷探索:推動聯合作戰理論新發展

在新型聯合作戰理論領域,美軍一直走在全球的前列,其超前的戰略思考、持續的戰爭實踐以及巨大的利益驅動,催生了各種聯合作戰理論,其中「跨域戰」就是美軍繼「空海一體戰」概念後,用來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又一次理論創新,也是美軍當前最新的聯合作戰概念。

根據美軍的定義,跨域戰爭是指為達成既定戰爭意圖,跨越融合物理域(陸、海、空、天)、信息域、認知域和社會域等多個維度,運用多種殺傷、壓制、誘導、干預等軟硬對抗方式開展的持續作戰,其核心要求是打破軍種、領域之間的界限,將各種力量要素融合起來,在陸海空天網各作戰域以及電磁頻譜、信息環境和認知維度等領域密切協同,實現同步跨域火力和全域機動,奪取物理域、認知域以及時間方面的優勢。

與傳統的作戰理論相比,美國更重視太空、網路空間以及電磁頻譜、信息環境、認知範疇等其他無形對抗領域,強調將作戰域從傳統的陸地和空中,拓展到海洋、太空、網路空間以及電磁頻譜,尋求空中、陸地、海洋、太空和網路五個作戰域的一體化作戰。

從理論研究發展來看,「跨域戰」概念最早是美陸軍在2016年10月提出,並得到其他軍種甚至美軍高層的熱烈響應。目前「跨域戰」已經成為美軍當前理論研究和探討的一個熱點,並正式寫入了相關條令。2017年2月,美海軍陸戰隊與陸軍聯合發布《跨域戰:21世紀合成兵種》白皮書,詳細闡述了「跨域戰」概念實施的必要性及具體落實方案。隨後,美空軍也提出「多域指揮與控制」計劃,指出在當今戰爭環境中行動的空軍行動將不再僅限於空中掩護和前沿打擊,而是積極協調美軍各軍種及盟軍的行動,並整合多個新領域,例如網路信息空間和太空等,並將重點放到指揮、控制、通信與計算機能力建設上來,以尋求構建全球網路打擊體系。

此外,美海軍次長珍妮·戴維森、空軍參謀長戴維·戈德費恩、海軍陸戰隊司令羅伯特·奈勒、太平洋戰區司令哈里斯等軍方高層也先後明確了對「跨域戰」的支持,表示將積极參加「跨域戰」理論研究,力爭共同把這一概念推向未來戰場。這些舉措都將會對美軍「跨域戰」理論發展和能力建設產生重要影響,並推動美軍聯合作戰理論從「聯合協同」向「跨域協同」階段發展。

應對挑戰:著眼打造戰場優勢與主導權

從美軍提出「跨域戰」理論的目的來看,主要是著眼未來戰爭,積極探索新的戰略和戰法,為應對大規模、高強度、信息化戰爭挑戰提供指導,並積極打造和保持綜合領域的非對稱優勢。美軍認為,其作戰環境正面臨多域威脅,一些新興國家正通過發展太空、網路等新型作戰能力, 實施「反介入/區域拒止」策略,並部署先進感測器網路、一體化防空系統以及大量遠程精確打擊武器,抵消美軍在空域和海域的作戰優勢,使得美軍在陸地、海洋、空中、太空、網路空間、電磁頻譜甚至認知領域均面臨競爭和對抗。為此美軍必須做好準備,積極發展跨軍種跨領域的聯合作戰概念,以有效應對多域威脅,並保持戰場上的優勢和主導權。

從具體舉措來看,目前美軍已經在積極推動測試和推進跨域作戰的廣泛要素,希望通過貫通所有領域,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域優勢的窗口」。首先,美軍高層已經就深化推進「跨域戰」達成共識,認為如果要想在跨域戰場作戰並取得勝利,就必須綜合運用各種作戰能力,實現全面的軍種能力整合,並積極為「跨域戰」的實施提供資金支持。實際上,早在2015年版的《國家軍事戰略》中,美國就明確提出,要將「跨域戰」建設成為美軍發展的重點,加強與盟友的合作,以實現能在多個作戰域投送力量,迫使對手停止敵對行為或解除其軍事能力的能力,以果斷擊敗對手。

其次,美軍根據「跨域戰」需要,積極發展與其相匹配的新型能力,尤其是在跨域火力、作戰車輛、遠征任務指揮、先進防禦、網路與電磁頻譜、未來垂直起降飛行器、機器人/自主化系統、單兵/編隊作戰能力與對敵優勢等領域方面加大了建設力度,並開始注重武器裝備的系統集成、功能拓展和短板彌補。例如,目前陸軍導彈與空間防禦項目執行辦公室目前正尋求給陸軍戰術導彈系統進行軟體升級,以提升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同時可實施對500公里範圍內移動目標、時間敏感目標、甚至海上艦船目標的打擊能力;而陸軍許多武器裝備,特別是移動式地面攻擊系統,例如火炮等,都可以用於攻擊空中和海上的敵方目標,並已經投入到了演習訓練中。2017年美國在舉行的「北方利刃」軍事演習中,就將陸軍地面武器與空軍戰鬥機和海軍水面艦艇密切合作,以協調共同識別和攻擊目標。

此外,美軍還將加速軍隊組織結構轉型,建立更趨緊湊、自主和多功能化的軍事機構,確保「一體化的聯合行動也逐漸在戰術層次出現」,並積極開展各軍種之間的聯合訓練,加緊制定相應的條令、人員和裝備發展規劃,以提高跨域戰的體系建設,進一步削弱對手在多個作戰域的作戰能力,令對手在所有領域造成困境。

總體上來看,隨著近年來「跨域戰」理論的不斷深化,美軍已經開始注重將「跨域戰」視為「反進入/區域拒止」威脅的有力手段,並著眼2025-2040年的戰爭,把作戰力量從傳統的陸地、海洋和近空向太空、網路和電磁頻譜等領域拓展,意圖實現同步跨域火力和全域機動,獲取並維持全部作戰域的優勢,並通過控制和支援聯合部隊的行動,使美軍聯合部隊從相互依賴轉變為真正的多域融合。

未來發展:開闢創新作戰理念新空間

跨域戰爭是人類活動空間和軍事領域融合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和新軍事革命的深化,為了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世界各國都在圍繞「跨域戰」這一新型作戰領域,進行著積極的理論探索。

在近年來的軍事實踐中,無論是多維聯合作戰,還是非常規混合戰爭,跨域戰爭嶄露頭角或已成事實,「跨域戰」概念對於促進軍事革命和戰爭模式轉變的意義顯然有目共睹。例如,美軍正通過太空中的數據鏈遠程控制「捕食者」無人機打擊恐怖分子,通過網路傳播「震網」病毒破壞伊朗核電站離心機;俄羅斯近年來不斷通過 「石油經濟戰」、網路輿情戰等與西方對抗,這些都可以被看作未來跨域戰爭的雛形。在「跨域戰」概念的牽引下,傳統軍事中以軍種為核心的作戰邊界將被打破,聯合作戰力量也將能更加順利自如地實施同步協調行動,如未來的防空能力可能是來自潛艇,空中的反艦巡航導彈可能來自陸軍,陸軍甚至可以發射岸基巡航導彈奪取制海權。諸如此類的各軍種「跨界」作戰,都將是未來美軍「跨域戰」的作戰新模式。

此外,從未來發展來看,現代戰爭物質技術基礎正發生深刻嬗變,戰爭所涉及的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因素日益複雜,戰場對抗正從陸、海、空、天、電磁等物理空間的搏殺向網路空間、認知空間和社會空間延伸,推動戰爭形態和戰爭樣式不斷發生新的變化。正是由於這些因素的驅動,跨域戰爭概念正在具有全新且更廣闊的含義,也將為未來作戰理論和概念創新開闢新的空間。

(兵韜志略是由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凌雲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一周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後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每周一期,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