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樓市大危大機之年 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所有試圖置身這場投資泡沫之外的人,都將成為受傷者」如果你錯過了2015年房價暴漲,這句話是血的教訓。
當然大家更關心的是2018接下來會怎樣?我只想說,泡沫沒破,今年是大危大機之年。換句話說,大部分人求自保,極少數賭徒要麼於亂世中改變命運,要麼加速崩塌。
一.近期樓市信號密集釋放,草木皆兵。
最近嚴格的樓市調控聲音振聾發聵,各種冷水潑了一盆又一盆,一會廈門崩盤了,一會江北核心區地價降了,但一會又8000人奔波在售樓處排隊了,有人問我,樓市看不懂,幾個意思?還能買不?
不知道你看懂沒有,說調控放鬆是萬萬不能的,哪怕有一丁點的輿論和民意,都會被立即打臉。
1.7月23日 高層發出聲音:貨幣更寬鬆!財政更積極!有人天真的放聲呼喊:放水了,放水了,放水了。調控要轉向了。
2.沒過幾天,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大家都記住了這一句「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之前喊放水的人心裡默念:涼了涼了,樓市這下涼了。
3.緊接著8月7日,住建部召開重要會議:對樓市調控不力的城市堅決問責。房價調控已經跟地方政績有了聯繫。「完了完了,誰說調控會放鬆的,都滾蛋,一點大局觀都沒有。」
4.最驚弓之鳥的是,上海房貸利率下調到9折消息的24小時變臉。8月9日,上海工行、農行同日下調上海首套房利率折扣的消息正被刷屏,到了晚上就反轉了。銀行們嘴上說著「沒有沒有沒有,不敢不敢不敢。」多少上海買房人已經要罵娘了,煮熟的鴨子飛了,好好的福利在全國人民朋友圈熱鬧了一天,說沒就沒了。
所有被解讀成樓市調控放鬆的消息,徹底泡湯,是唯一結局。
那麼樓市真的涼了?字面上是的。
但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那份文件上,還有一句話別忘了:「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構調整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降低槓桿和調整結構,同時進行,會出亂子的,2014年和2018年的口號都是一樣的。當下降槓桿,讓錢太緊,加之調結構,無異於催命符。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當然最最立竿見影的還是大基建的投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會有副作用。所以必須喊話。難聽的話都說過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的。
調控會繼續,放水也在所難免,不矛盾。比如,企業限購,南京跟上。
二 2018年樓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猶太人說過,人有三件事是藏不住的:咳嗽,貧窮,還有愛情。事實上還有一件事,自圓其說,也是一個偽命題。
別聽他說了什麼,就看看他做了什麼。來看一篇報道《央媒:中國盛行房地產工具論再走老路將加劇各產業失衡矛盾》
標題前半句承認了以前老拿地產當夜壺。後半句是萬萬不能釋放絲毫調控放鬆的原因。字裡行間卻是赤裸裸的樓市真相。
原文:「在從緊調控下,熱點城市房價絕對值仍處高位,部分需求向三四線城市轉移引發當地房價過快上漲。高房價已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倘若此時放鬆調控,不僅之前調控成績付諸東流,而且房價報復性反彈會引發難以估量的社會效應。三是著力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可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更厚實的「安全墊」。
經濟轉型升級內涵之一就是擺脫房地產依賴症和土地財政模式。這需降低房地產部門社會資源佔有率,理清房地產金融體系,有效實現房地產市場「軟著陸」。」
1.這是現狀:「部分需求向三四線城市轉移引發當地房價過快上漲」
放眼整個中國,凡是過去4-5千的房價,大多數過萬了,大江南北,無論是東北三省還是雲南廣西。一帶一路衍生出的周邊城市靠賣規劃概念,就已經讓很多人開始做發財夢。
經濟不是不景氣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韭菜?無論如何,財富需要重新分配。一直如此。
2.這是關鍵:「房價報復性反彈會引發難以估量的社會效應房價是社會問題。」
這個定性,讓地方政府動彈不得,儘管內心希望穩步上漲,但是控制數量控制規模控制數據,嚴格執行限購限賣,樓市兩級化,限價熱盤買不到,萎了。高價新盤沒人買,橫了。
兩級分化,今年搖號盤比去年概率更低,因為低於二手房,有明顯套利空間的樓盤一個個開,幾千人搶房,像宏圖這種3000多人報名,一家樓盤就凍結90個億的情況,還會愈演愈烈,因為購買力一直被積壓,而樓盤越來越少。
3.這是解決方案:「擺脫房地產依賴症和土地財政模式。這需降低房地產部門社會資源佔有率,理清房地產金融體系。」
嗯關於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我覺得還是搬點數據給大家看看。
智谷趨勢統計:2015-2017年南京的土地財政依賴程度是極高的。南京已經修好的10條地鐵,還有10條同時在建的地鐵,錢從哪裡來的?所以,土地財政才是城市發展的基石,不是妖怪。
再來看一組最近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的最新數據。
從上圖可以總結出:
1、絕大多數地方政府的財政運轉,仍主要依靠賣地收入;
2、城市級別越低的城市,依賴度越高。例如杭州雖然賣地收入第一,但土地財政依賴度並不是最高的。土地財政依賴度高的反倒是湖州、眉山、菏澤、阜陽、許昌這些三四線城市。
主要是因為,三四線城市經濟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簡單所致。長此以往,未來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會更高。
當一個土地財政依賴度高的城市同時爆發以下特徵時,說明開發商處於觀望狀態,入市意願較為低迷,土地市場有步入下滑的徵兆。
地王遲遲未動工或捂盤
土地出現流拍或者溢價率走低
據365淘房統計,2016年以來,南京有31幅地價1.5-2萬/平的土地沒上市。2015年以來,32個地價超2萬的項目尚未開盤。
2018年上半年出讓的62幅地塊,僅有7幅地塊超萬元。沒錯,至今為止南京的土拍鮮有地價超過2萬的。也出現過流拍。南京土地市場的確在降溫。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這場江北核心區的土拍,地是好地,拿了就賺了,1萬7是理性價格,買了區域二手房3萬5以上的業主,慌的一逼。降溫是正常的,之前太瘋狂。換言之,南京很多高價地不值那個價,2016年衝動拿地的血脈噴張的,又不是一個兩個,很多人抱著要死一起死的心態,2018年,我勸你堅強點。
地產暴利時代
隨著高地價和高成本融資而消亡。
為什麼全國各地土拍都在熄火?
房地產公司最重要的兩個部門是什麼?
是拿地和拿錢的。
拿最便宜的地,拿利息最低的貸款,這才是遊戲玩下去的前提,2016年拿下拿高價地的,註定在2018年很難盈利。
三 南京樓市的危機
「廈門已經崩了,下一個就是南京」,這位哥們得意洋洋地指著一行字:南京江北新區的核心區土拍地價僅1萬7,你說南京是不是涼了?
有個朋友問我,想把華潤國社小戶型賣了當首付,買河西南大平層,他擔心江北不漲了,同時河西又不再限價了。這場土拍動搖了他對江北核心區的信心了。
我查了下,華潤國社小戶型二手房和河西南的新房價格都是3.5萬/平。其實早前1萬5買江北的,現在如果能在3萬5左右賣了買河西大平層,這是最佳時間差了。江北價值已經兌現了100%甚至更多,以小換大,再以3萬5的價格買河西,總價升值速度遠遠高於江北新區。
方案1——2021年,2015年1.5萬買的100平華潤國際社區,預計漲到4.5萬,賺3萬/平,6年賺了300萬。
方案2——2021年,2018年3.5萬買的150平的河西南,預計漲到7萬,賺3.5萬/平,3年賺了525萬。
綜上,你也能看出我的預測前提都是,南京房價會上漲。南京限價如此嚴重,基本沒有降價空間了,要說降價只能是二手房降價,而這取決於房東的市場信心。
2.7萬的高新和3萬的麒麟,買房人會告訴他們,究竟需不需要降價跑量。淳化盤已經服軟,高價盤有足夠牛逼的產品,讓買房人買單,我就服了。南京人,其實不差錢,能不能給點有誠意的作品?
危,機,大部分人看到危險,只有極少數人看到逆襲的機會。
大風險:吹過的牛逼一點沒兌現的 為夢想這下真要窒息了
上市量交易量都嚴重萎縮,橫盤的是大多數。南京的高價地項目,高於周邊的房價,地段現狀不匹配,寡靠規劃想賣高價的,這類產品風險很大,難啊難,缺少衝動的購買熱情,缺少投資客的大手筆買入刺激,肯研究產品的,會突出重圍。
當我更深接觸到地產圈,我明顯感覺到從上到下瀰漫著對行業前景的擔憂,用央媒的話,經濟不景氣拿地產來刺激的老路子不能再走了,但是新路子還沒通。
大機會:搶人搶地就是搶錢
對於開發商而言,低潮時候買地招人,性價比最高。2014年很多房企裁員,唯有中梁和恆大是在那一年招了大量的人才,而後在2015-2017年突飛猛進。今年也會是裁員年,有實力和遠見的房企正在大量招人。這一年來,同區域拿下更便宜地塊的各家開發商,恭喜了。只是苦了那些2萬多3萬多的高價地。
對於買房人而言,有人說這兩年是你買到的房子質量將是最差的,因為限價,有些垃圾股,轉眼變潛力股,這樣的雞肋到底要不要?舉個例子,翠屏城,從純投資角度,如果不覺得浪費房票,如果手頭資金少,願意接受5年以上投資周期的的,買唄。
不過奧西的一些3萬多的樓盤也是前車之鑒,同樣是河西的樓盤,萬科銀城中海都往6萬蹦,而沒有學區又沒有品牌口碑的樓盤報價才3-4萬,雖然會隨著整個樓市水漲船高,但是進入到二手房市場,價格將是最實在的。遠郊盤,小投入小收益。
結語:
從1978到2018年,改革開放40年了,如今中國地產圈的前三強,都興起於1998年左右,中國商品房市場真正的發展不過20年,躺著賺錢的吃的是人口紅利,老齡化和少子化是全球性問題,會越來越明顯感受到。
樓市模式以前我們學香港,現在我們學新加坡,仍在摸索中。被妖魔化的房地產,什麼都變了,什麼都沒變,規則變了,牌桌上對手一直沒變,誰是莊家誰說了算。我想階段性節點又到了,但是說地產末日到來的,不是蠢就是壞。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這泡沫還早著。
TAG:昕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