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索生命:佛洛依德戀母情節理論的幾點建議

探索生命:佛洛依德戀母情節理論的幾點建議

然後是公理九:潛意識內容的提取具有不確定性。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說了潛意識是記憶的全部及記憶的交集。由於公理二和公理八,其實可以推導出潛意識內容的提取具有不確定性。我也在前面的章節中論述過這點。現在簡單來說一下原因。意識的產生是由於先天和後天力量共同決定的。那麼後天力量,主要是環境。而環境的刺激因素和條件,是無法全面掌握的。也就說,你無法保證是那條前意識進入,就說進入大腦的信息,有隨機性。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摸到的……這一系列的感覺器官的接受,有隨機性。所以這會觸動哪條潛意識是不確定的。

再加上意識具有矛盾性,和記憶必然的不完善,必然可以推出人的潛意識內容的提取具有不確定性。

所以夢表現的離奇,跨度大,就非常好理解了。這個我在前面的章節解釋過。

最後再總結一個公理,公理十:從遺傳和發展角度共同來說,意識總服務於如何更好的存在。

這個觀點受益於弗洛伊德的啟發。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有兩個概念非常明顯:潛意識和性。

潛意識理論大概是這樣的:人的心理包括意識和無意識現象,無意識現象又可以劃分為前意識和潛意識。前意識是指能夠進入意識中的經驗;潛意識則是指不能進入或很難進入意識中的經驗,它包括原始的本能衝動和慾望,特別是性的慾望。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是:意識只是前意識的一部分,二者雖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識位於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扮演著「稽查者」的角色,嚴防潛意識中的本能慾望闖入意識中;潛意識則始終在積極活動著,當「稽查者」放鬆警惕時,就通過偽裝伺機進入意識中。而且他認為,潛意識的心理雖然不為人們所覺察,但卻支配著人的一生。

為了研究潛意識,他有這些方法包括自由聯想法、夢的解析法和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還有人格發展理論,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個體通過自己或者父母在正常看護自己的過程中刺激個體的性感帶可以得到滿足;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性感帶有所不同。

按照性感帶的階段性不同,個體的成長可以劃分為5個階段:口唇期(oral stage)、肛門期(anal stage)、性器期(phallic stage)、潛伏期(latent stage)和生殖期(genital stage)。

口唇期是從出生到出生的第二年,這個階段對嬰兒口腔的刺激,如吮吸、咬和吞咽等,是性滿足的主要來源。肛門期是從1到3歲,這一階段性敏感區轉到肛門。性器期是從3到5歲,這個階段生殖器成為性敏感區。這一階段的性滿足涉及對異性父母的性幻想以及玩弄和展示生殖器。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正是在這一階段產生的。前三個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為成人後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礎。潛伏期是5到12歲,這一階段兒童力比多受到壓抑,沒有明顯表現。生殖期是從12歲到20歲,這一階段個體的性器官開始發育成熟,力比多壓抑逐漸解除,生殖期成為主導的性敏感區,其他性敏感區成為輔助的性敏感區。

他甚至主張俄狄浦斯情結是宗教和道德產生的根源。俄狄浦斯情結就是指戀母情節。弗洛伊德認為,在性心理發展的性器期,兒童的性要求在親近的異性家長中得到滿足。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相傳希臘神話中,王子俄狄浦斯違反意願,無意中殺死生父,娶母為妻。弗洛伊德以此來描述性器期出現的兒子依戀母親、害怕父親的情況。他認為男孩對母親會發生愛戀,而對父親懷有殺機;為取得母親的愛情而與父親競爭,既潛意識地想取代父親佔有母親,同時又很現實地承認父親比自己更強大有力,從而壓抑著對母親的性衝動,並在心理上以父親自居,把對父親的恨轉為模仿父親的行為和態度,以此來博得母親的愛。

這種戀母情結是兒童性慾發展的過程,也是性心理和人格發展的關鍵時刻。在通常情況下,男孩由於害怕父親的懲罰——閹割,而產生閹割焦慮,並對此進行壓抑,戀母情結便逐漸消失。弗洛伊德的這種主張受到了新弗洛伊德學派的批評,認為戀母情結的理論沒有科學根據。弗洛伊德也承認許多人並沒有表現出這種情結,許多兒子和父親、女兒和母親感情十分融洽,毫無敵意。但弗洛伊德辯解道,前一種情況是由於戀母情結完全被壓抑了,後一種情況是同性戀的表現。

還有一句大家都聽過的,關於佛洛依德夢的解析,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夢是潛意識慾望的滿足。

關於這一點,佛洛依德一定是錯的。新佛洛依德學派的質疑是可貴的。佛洛依德關於人格理論發展,把過多的因素歸結為「性慾望」滿足,這是誇大行為。甚至有誘導行為。如果你翻開《夢的解析》這本書,你會發現,好多插圖,都是和性有關的。而且佛洛依德學說,對於西方各個畫派的畫家,都有廣泛的影響。

客觀的看,我們不能否認性慾望是一個遺傳因素,在藝術創作方面也是永恆的主題。我自己也寫詩歌之類的文學東西,對於性也不避諱。就說明我承認了這點。但不誇大性的驅力。

現在我來分析一下,佛洛依德為什麼是錯的。

首先第一點,根據公理二:意識是由先天力量和後天力量共同驅動的。

那麼性屬於先天力量,所以在人格發展理論里,如果沒有加入大量的後天力量的驅使因素,就顯然是一種缺陷。不具有客觀說服力。通過我們對洞穴里「覺石」這個人的存在。我們會現,沒有後天發展,人幾乎就是動物,甚至行為表現不如動物。其實就說明,一個社會中的人,後天力量驅動佔比遠遠大於先天。如果一定要給出比例數字,先天佔30%,後天70%。這是一個不嚴謹的數字。

因為根據公理五:概念性的東西,必須是後天建立的。

而這是讓一個人成為人的關鍵,是理性發展的基礎。我們不能說這些概念建立的驅力是性慾望。沒有這樣的指向。

第二點解釋:公理四表明人的意識具有社會性。社會性關係本身也是一種驅動力。社會關係和性是兩個概念,儘管我們知道性影響社會關係的建立。所以誇大性的驅使力的人格發展理論,是不對的。

我喜歡佛洛依德關於人格結構的論點。就是他關於本我,自我,超我這個結構,很形象。也符合先天和後天作用指向。

所以關於人格發展理論我們肯定要提出修改。比如佛洛依德說夢是潛意識的滿足。這個觀點不全面。和對錯沒有關係。夢是意識的一種。根據我的觀點,此意識和彼意識是沒有區別的。夢這種意識和其他內容意識沒有區別。如果說夢是潛意識的滿足,那麼前意識也是潛意識的滿足,意想也是潛意識的滿足,幻想也是潛意識的滿足。所以說這樣不嚴謹。所以我就不贊同。

我在前面分析過,夢是潛意識的滿足。那麼意想呢?大家回過頭去看看。夢的奇異和特殊性,其實在於做夢中的人,他接受的刺激信息有限,和提前潛意識內容的不確定,所以跳躍大,更自由,更符合滿足平時不能實現的畫面。根本原因是這樣的。不是他說的那樣。

還有關於戀父,戀母情節也是這樣的。如果從遺傳角度來講,對於異性的吸引應該是同一的。就是只要是異性,就會有這樣的情況。就好像說一個男人,他看到所有女人,在遺傳方面講,所有女人對他都是有吸引力的。

但他為什麼喜歡這些女孩,不喜歡那些女孩,這是後天「概念」的建立而導致的。通過後天的發展,會建立一個所謂理想的擇偶標準。比如善良,漂亮,胸大,多金,個子高,生育能力強,口才好等等。

所以說戀父和戀母情節,是存在的。是因為孩子離父母近,父母對他好或不好,會產生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來對比異性。這是一種習慣。但一定不會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情節。

如果這個孩子,是由奶奶爺爺帶大的,或者哥哥姐姐帶大的,從未見過父母。那麼是不是說,這個孩子有戀奶奶爺爺情節。所以這就是尷尬了。那還有師生戀,姐弟戀等等。所以俄狄浦斯情節理論不可靠。弗洛伊德認為宗教是因為這個產生的,顯然是不對的。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從遺產性的本質來講,人就是動物。那麼從動物的角度講,你能因為這個,而給動物總結出俄狄浦斯情節嗎?肯定不行啊。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一個人遺傳因素裡面的「男性或者女性」成分,有時候是不明顯的。這是同性戀的本質原因。有一個人叫魏寧格有本書叫《性與性格》。他有很多羅列說明,說明有時候性別是模糊的。這個時候,你如何說這個人戀母還是戀父?

但我不建議大家讀這本書,我也是粗略的看過。此人23歲自殺。因為自殺而這本書火了。他有點歧視女性,反對女權主義。

所以綜合來說,人的人格的發展,可以總結為公理十:從遺傳和發展角度共同來說,意識總服務於如何更好的存在。

從這個角度來講,一起意識都是潛意識慾望的滿足。不僅僅是夢是這樣的。大家仔細琢磨一下。

寫到這裡,我們應該回顧一下,總結的10條心理學公理。這也是記憶的方法。

其實就像我一直在書中寫的,我們問題永遠沒有最後一個。這就是通過仔細和嚴謹的思考,一定可以有公理十一,十二。尤其關於腦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和遺傳學的研究,對於意識發展的貢獻,肯定會很大。

如果你是相關從業者,或者專業是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或者你是超級愛好者,歡迎你們來補充和批評。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心理學書籍《探索生命》靈遁者書籍,可在靈遁者淘寶,博客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遁者起名閣 的精彩文章:

這些詩歌句子,告訴你,永遠不要對生活失望
眼睛眼眶凸出,在相學上有這些說法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