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空母艦的崛起

航空母艦的崛起

今天想說說二戰航空母艦的崛起。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戰列艦,一直是海上霸主,如果不是主要海軍強國簽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限制了各國新造艦的規格。我想超越大和、衣阿華、俾斯麥的超級戰列艦將會提前十年出現。

越來越大的戰艦,越來越生猛的戰列艦主炮,將海軍艦炮火力普遍提升到射程15公里以上,最遠射程達到40公里,可是,射程提高帶來的問題就是主炮的命中率隨著距離升高急劇下降,在沒有雷達的情況下,主力戰列艦的主炮射擊命中率常在3%以下(俾斯麥被圍觀的那次和華盛頓用雷達近距離暴打霧島的兩次除外)。

日德蘭大海戰,英軍2.75~德軍3.39%

萊特灣海戰,日軍戰列艦~1.82%,重巡~2.8%

泗水海戰,日軍重巡0.25%,

科曼多海戰,日軍重巡0.37%

戰爭的目的就是消滅敵人,如何將有效命中彈投射至敵艦身上是個效率問題。以戰列艦載彈量來推算,一艘耗費巨資凝聚全國最高工業實力的戰列艦,能夠帶給敵軍的傷害有多大呢?

正在補給14寸炮彈的新墨西哥號戰列艦

本文我按遠超實戰的命中率3%來計算

大和級,每門主炮120發,合計1080發,預期命中32發;

穿甲彈重1460公斤,裝葯33公斤;

衣阿華級,每座炮塔234發,合計702發,預期命中21發;

穿甲彈重1225公斤,裝葯25公斤;

俾斯麥級,每門主炮120發,合計960發,預期命中28發;

穿甲彈重800公斤,裝葯19公斤;

一艘耗費巨資的戰列艦,在一場水面炮戰中,大和級射光1080發炮彈只能將33kg*32 = 1噸炸藥投射至敵艦,而美國的衣阿華級,則是25kg*21發,俾斯麥級,19kg*28發,兩者都是半噸炸藥多一點。

對比航空炸彈和魚雷

日本95式航空魚雷,裝葯200kg,命中五枚魚雷效果堪比大和。

美國1000磅航空炸彈,裝葯230kg,命中2枚炸彈抵得上衣阿華。

而且,艦載機投彈命中率不會隨著射程(航程)的增加而衰減,當艦載機攻擊時,炸彈和魚雷在較短的時間相繼內擊中目標,對目標造成的瞬間損害更大,也就更容易消滅目標。

制海控制範圍對比

戰列艦 = πR^2,R等於主炮有效射程,約20公里(超過這個距離我認為是浪費彈藥),控制範圍1256平方公里

航空母艦 = πR^2,R等於艦載機載彈航程,美國的SBD、TBD約為300公里,是戰列艦主炮有效射程的大約15倍,而一艘航母的實際控制範圍282743平方公里。

這個數字是一艘戰列艦控制範圍的15^2 =225倍。並且,這個控制範圍不會像戰艦主炮一樣,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逐漸削弱。

以美國為例,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造價7688萬美元;衣阿華級戰列艦 ,1.1億~1.25億美元;埃塞克斯級航母,7300萬美元(不含艦載機),所以,用高效率,大範圍的火力投送方式——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了歷史的必然選擇。

對敵海軍戰略的影響

美國航母載機約百架,日本航母載機約60架;

二戰中的一支航空母艦機動部隊,意味著可以在前線任何一點上集中數百架戰機在同一時間發起空襲,而且被攻擊方如果想進行反擊,首先要先在幾十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進行全面搜索,發現這隻艦隊的位置才能進行反擊。

進攻方手握這樣一支部隊,如果防禦方沒有與之對應的航空母艦機動部隊,那麼就需要在每個基地部署晝夜執勤的400~500架戰機才有希望擊退這樣的進攻。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防禦一線從南鳥島——威克島——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新不列顛拉包爾——特魯克——馬里亞納群島一線,所需的航空兵力是驚人的數字——3500架隨時待命的偵察機,戰鬥機,轟炸機。

所以,太平洋戰爭中攻防轉換的關鍵節點是誰手握更大規模的機動打擊力量,當美國擁有超過日軍機動部隊艦載機數量的那一刻,攻防雙方已經轉換了。

~(完)~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kyCaptain 的精彩文章:

鐵底灣 芝加哥號的沉沒

TAG:SkyCapt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