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前高喊一句話,道出了失敗的原因,而他自己分析錯了
原標題:項羽死前高喊一句話,道出了失敗的原因,而他自己分析錯了
公元前202年,項羽的生命走到了盡頭。這位被人稱為霸王的英雄,在垓下不敵劉邦的軍隊,突圍之後又重新陷入包圍圈。儘管他英雄蓋世,最終也不過是一顆閃亮而短暫的流星,在空中划過長長的痕迹,便永遠消失在天際。在他臨死前,他曾經鼓勵將士放手一搏,卻說了一句話,將失敗的責任推脫得乾乾淨淨: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事到如今,實在是因為老天不保佑他,而並非是打仗打不過劉邦。短短的一句話,就將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其實這句話才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而他並沒有自知之明。
世人說起項羽,要麼崇拜他的武力,要麼憐憫他的遭遇。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競相歌頌項羽,彷彿他就是歷史之中的白蓮花。其實,在我看來,項羽這個人哪有半點值得同情之處。他剛愎自用,自以為是,這還只是害了他自己,然而他殘暴不仁卻是坑苦了天下百姓。
在《史記.項羽本紀》短短一文中,項羽就有六次大屠殺的舉動。第一次是襄城大屠殺,項梁派項羽攻打襄城,只因為「堅守不下」,破城後,「皆阬之」。第二次是在城陽,情形類似,攻城之後「屠之」。第三次是在新安,這一次可謂是天下共知,項羽一口氣將章邯投降的部眾二十萬盡皆坑殺。
第四次就更出名了,項羽因為力戰秦軍,讓劉邦先入關。按當年的約定,劉邦應該稱王。但項羽仗著實力強大,硬是逼劉邦讓出了咸陽。本來這也沒有問題,拳頭大就是道理,可項羽入關後做了什麼?《史記》中明確寫著: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做了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有人嘲諷他是「沐猴而冠」,項羽立即將此人烹殺。天下起兵,是反對暴秦,可秦始皇再殘暴,也不過是發動民夫大修土木工程,而項羽倒好,一路都是燒殺搶掠,是草菅人命。
這還沒有完,在齊國不聽號令後,項羽擊破齊國後,又開始了一輪屠殺。他「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徹底逼反覆辟後的齊國。
直到攻打外黃時,就因為該城堅持了幾天沒有攻破,有辱霸王的威名,即使投降,項羽也準備坑殺外黃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就在百姓被迫押往詣城東時,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說服了他,這才減少了一次傷天害理的惡行。
紛爭之世,殺人是難免的,甚至連殺了無辜之人也是難免的。所以,宋義被殺,株連兩個兒子;楚懷王被殺,子嬰被殺,這都還可以理解。但是,項羽如同永不停歇的惡魔,凡事有罪的無辜的,都一概誅殺,平民百姓也不能放過,這就有點不可理喻了。
他在兵敗時,反覆誇耀自己的武功,說自己七十多戰未嘗敗績,又反覆說非戰之罪。這難道不是上天對他的厚愛嗎?上天賦予了他一個強壯的身體,給予了他貴族的出身,讓他降臨在足以建功立業的秦末亂世,更讓他擁有范增等人的輔佐。
應該說,不是上天薄待他,相反,命運女神實在過於垂青於他了。他小小年紀勇冠三軍,成為天下的共主,而劉邦一直蹉跎歲月,在鄉間還被人認為是潑皮無賴。只不過,項羽的彪悍,不僅用在對敵人,更用在百姓身上。他太過迷信武力,至死不移,他不知道,武力只是暫時的,只是民心所趨向。如果武力有用,那麼他推翻的暴秦,豈不更應該傳二世、三世以至於百世萬世?
從後來看,項羽敗得合情合理,但他卻並不明白。劉邦贏取了天下,儘管他的缺點很多,但並不如項羽那麼致命。也幸虧劉邦贏得了勝利,否則真讓項羽得天下,還不知道建立的國家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的怪物。
※她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皇帝剛駕崩,就被雍正狠狠打臉
※一個老人顫巍巍來到司馬懿軍營,諸葛亮大驚:我恐怕要死在這裡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