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民族不接受異國統治,高唱:回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回歸我國懷抱

此民族不接受異國統治,高唱:回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回歸我國懷抱

13世紀,蒙古人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龐大帝國,蒙古後裔也從蒙古草原遷徙到了亞歐各地,其中分布在新疆的蒙古族被後人稱為衛拉特蒙古。衛拉特蒙古分為四部,其中的土爾扈特部在新疆的塔城一帶游牧,由於人口增長、畜牧業發展受到限制,以及時刻面臨被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吞併的威脅,他們於1631年遷徙至伏爾加河流域建立游牧基地。

土爾扈特人遷入伏爾加河畔時,正值俄國歷史上有名的橫徵暴斂的女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當權年代。隨著沙俄勢力的擴大,葉卡特琳娜二世對土爾扈特部的轄制步步加緊,不但稅賦越來越多,還把土爾扈特青壯年驅趕到前線打仗,短短數年,幾萬土爾扈特士兵就命喪在與自己毫不相干的戰場上。此外,沙俄還在信仰上誘逼信奉喇嘛教的土爾扈特人皈依東正教。

在政治、經濟、宗教多種因素的重壓之下,土爾扈特人寄人籬下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他們陷入迷茫,不知何去何從。就在這時,他們得知當時的清朝康熙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對少數民族的寬容、尊重,流落異國他鄉的土爾扈特人奔走相告,渴望回歸祖國的懷抱。1712年,土爾扈特汗王阿玉奇派使團躲過沙俄的層層阻撓,繞道西伯利亞來到北京面見康熙帝。

康熙帝對這些流落國外的赤子關懷備至,百般安慰,沒有歧視,更沒有視同「分裂」、「異己」,這些親歷了此景此情的土爾扈特人,把祖國的溫暖撒播在伏爾加河流域。隨後,康熙帝派使臣於1712年6月去伏爾加河的下游撫慰那裡的土爾扈特人。然而,沙俄皇帝卻對清朝使臣採用「拖」字訣,清朝使臣在中俄邊境等待入境批准就等了173天,而從他們入境到見到土爾扈特部落的首領阿玉奇時,又花了577天,本來2個月就能走完的行程卻整整花了2年。

清朝使臣的到來受到土爾扈特人的熱烈歡迎,流落國外的這些赤子們「陳設宴席,排列牲畜,遠來迎接」,至誠至敬,甚為感人。土爾扈特部族的汗室成員輪流宴請,「留旬余筵宴不絕」。清朝使臣給土爾扈特人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祖國的大門隨時為他們打開。不過,沙俄後來對土爾扈特人的態度和剝削有所緩和,這讓他們有所遲疑,以至於回歸祖國懷抱又晚了幾十年。

其實,沙俄只是暫時藏起了它的獠牙,當時機成熟,土爾扈特人就會成為它的盤中餐。果然,當沙俄培養的土爾扈特渥巴錫汗的兒子阿薩賴長大後,便試圖將這個俄羅斯、改信東正教的小子立為汗王。同時,由於沙俄與土耳其開戰,為補充兵員,要求土爾扈特人 16歲以上的男子全部上前線。當渥巴錫汗和土爾扈特人面臨亡種滅族的危險時,他們毅然選擇了東歸。

土爾扈特人本打算於1770冬季在伏爾加河水結冰後,待河北岸的人畜過河後與河南岸的人一起東歸。但這年是暖冬,河水結冰晚,加以內奸告密,於是渥巴錫汗只好率領伏爾加河南岸的17萬土爾扈特人,高喊著「讓我們回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東歸清朝。他們上下團結一致,和阻攔的俄軍、哥薩克騎兵浴血奮戰。渥巴錫率1.7萬人前邊開路,另1萬人殿後,歷經千險萬苦後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而此時17萬土爾扈特人僅剩7萬,牲畜也損失過半。

乾隆帝得到報告後,立即下令「所經之處,多備馬匹羊只口糧」,對流亡國外一個世紀的遊子「終焉懷故土」的愛國之舉大加讚揚,並命令伊犁將軍、烏什參贊大臣舒赫得出兵接應,並妥善安置,划出牧場草地農田,調撥糧草、衣服被褥生活用品,戶部撥白銀20萬兩購買牲畜馬匹。新疆各民族和甘肅、青海也都伸出援助之手,土爾扈特人在祖國同胞的幫助下過上了新的生活,而他們的東歸則被稱為是「震撼世界的民族大遷徙」。

本文由史海拾粹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拾粹 的精彩文章:

革命先驅英勇就義,未婚妻在靈堂與他成親,婚後坎坷經歷令人落淚
此民族不接受異國統治,高唱:回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去,回歸我國懷抱

TAG:史海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