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前教育課程體驗——數學篇

學前教育課程體驗——數學篇

作者介紹

羅曉慧,華中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博士

現就讀於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學前教育碩士

不知不覺,我的新學期的課程過去的整整一個月了。記得剛剛開學那陣,我特別興奮,感覺接觸了不同的課程,比如數學課,科學課等等。這裡的學科課程可不是讓我把學前的數學和科學只是再學一遍,而是告訴我怎樣去教小孩子。今天我把數學課程為例,具體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在開始上課的時候,老師們都一直在強調我們作為老師,要首先樹立自己的教育哲學。我當時聽了就覺得很深奧:「豈不是,我們在每次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都要把康德席勒黑格爾通讀一遍??」其實,我是真的想多了。所謂樹立哲學觀念,無非是問你幾個問題:「你覺得教育是什麼?」「你覺得教育應該叫什麼?」「你覺得教育應該怎麼教?」 當你每次用一張A3的白紙,用不同顏色的筆用brainstorm來回答這些問題時,我相信你的答案也會一幕樂然。因此, 無論是看哲學書還是畫圖,你都會有方法知道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建立自己的教育哲學觀點重要嗎?拿學前數學教育為例,關於「是否應該教孩子數學,應該教孩子什麼數學,如何教孩子數學?」此類問題的爭論在澳洲就沒有停過,

根據Douglas (2001, p.270)的說法,有些人認為教師把算術推廣到學齡前兒童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也有人懷疑,如果老師不準備讓孩子上學,幼兒園還能教孩子什麼?因此,可以看出,這些觀點代表著不同的數學信念或教學法,這不僅會導致教育者有效教學的差異,也會影響兒童的學習成果。根據澳大利亞教師專業標準(AITSL, 2017),有效的教學可以激勵學生繼續學習,有利於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須對教育者的數學信念、知識和實踐進行識別和評價。

就我而言,我相信數學是伴隨我們一生學習的能力,數學教學可以從孩子出生開始;在教育過程中,教學實踐應遵循幼兒的興趣愛好,引導幼兒探索數學世界;教學內容應以孩子的基本數學能力為重點,讓孩子有正確的與生活聯繫的方式。作為一名媽媽,我相信這份思考將幫助我為孩子們規劃有效的數學學習實踐。

數學信念

在我之前的數學學習經歷中,我曾經認為孩子們在達到合適的年齡之前不應該開始學習數學。然而,當我的兒子8個月大的時候,他用手指告訴我他更喜歡大蘋果。我開始意識到孩子們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數學意識。根據Garvis &Nislev (2016, p. 34)的文獻綜述,兒童可以在任何年齡開始學習,也就是說,當孩子出生時,他的數學能力就開始了。(引用Garvis &Nislev, 2016,第34頁)。同樣,在克萊門茨的研究(2015年,第1頁),研究人員已經表明,通過實驗,一個6個月大的孩子可以認識到三個點等於三個鼓聲。因此,這表明孩子從出生起就具有數學能力。它駁斥了皮亞傑(1896-1980)的數學理論,即兒童數學思維的發展始於後期階段。此外,道格拉斯發現(2001年,第271頁),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喜歡使用非正式的數學技巧。事實上,很多孩子在進入學校前都具有數字和幾何能力,比如找到一個位置,做出一個形狀,或者精確地計算物體。以上研究證明了我關於兒童數學學習的假設,即數學學習應該從孩子出生開始,而不是等著上學。就像蒙特梭利的信仰一樣,出生的孩子已經在吸收知識(Garvis & Nislev, 2016,第41頁)。

另一方面,我認為兒童的數學學習應該通過遊戲來實現。我之前在幼兒中心實習教數學時,我組織孩子坐在他們的座位上,告訴他們如何數數字。有趣的是,這是我從數學老師那裡學到的教學經驗。然而,這種教學策略並不適合兒童,尤其是幼兒。根據道格拉斯的研究(2001年,第274頁),坐在課堂上的孩子無法學習數學。如果教育者想讓孩子獲得成功的學習經驗,教學策略應該遵循孩子通過活動學習數學的原則。同時,作者強調兒童的第一數學資源是他們的遊戲和興趣。Garvis和Nislev的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2016年,第34頁)。兒童家庭是兒童早期數學發展的重要場所,如果他們得到足夠的家庭數學遊戲支持,孩子們將在早期數學方面取得成就。然而,一些學者認為,成年人在玩耍時也忽視了兒童學習數學的能力(Parks & Blom 2013,第311頁);Clements, Germeroth和Sovran認為(2015,第31頁),雖然兒童的數學學習可以與兒童正在進行的遊戲相結合,但它仍然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支持,比如語言。然而,這些觀點並不否認通過遊戲學習是無用的。因此,我認為孩子們可以表現出對遊戲的高度興趣,參與數學學習,因為Garvis & Nislev (2016.p.39)認為孩子們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參與遊戲體驗。

最後,我認為兒童的數學學習應該與生活聯繫起來。在我之前學習數學的記憶中,我害怕枯燥的數學實踐,因為它只是無意義的符號和方程式。因此,這讓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學習數學的動力。道格拉斯認為(2001年,第270頁),鼓勵幼兒學習單一數學方程式而不是高質量的數學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孩子們的數學經驗應該與他們的真實世界相聯繫。例如,啟動一個活動,讓孩子們評估他們需要走多少步才能到達操場。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因為他們通過符號和世界的聯繫來體驗學習。與此同時,Derek & Anne提到(2017年第8頁),兒童的數學學習體驗不僅僅是回答數學問題,數學學習應該是一個幫助兒童認識數學符號與兒童具體生活狀況之間關係的過程。此外,作者建議,只有給孩子一個有意義的方式練習數學,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心理滿足和動機。這個結果與Douglas的發現是一致的(2001年,第274頁),教育工作者需要創造與孩子的日常活動相關的有意義的文本,這可以幫助孩子在數學上建立積極的信念。因此,我認為數學學習應該遵循與孩子生活相關的原則。所有的孩子都通過他們的個人經歷、與他人的互動和反思來發展他們自己的數學知識(Haylock, D, & Cockburn, A 2017, 2017,p. 6)。

以上,這是我對數學教學信念的看法。我認為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有必要通過閱讀、應用和反思來建立自己的教學方法。因此,成為一名擁有完整和全面的知識的教育者是很重要的,這可以幫助他們鼓勵他們的孩子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幫助他們發展清晰的數學思維。同時,我想我還是會教給孩子們基本的知識和標準演算法的內容,但是我會幫助他們通過生活來理解它,而不僅僅是通過死記硬背。

具體實施

在教學實踐中,我會選擇積木作為教學工具進行教學。

根據Clements, Germeroth和Sovran (2015, p.34)的說法,積木遊戲提供了發展兒童數學思維和推理的機會。同樣的,Piccolo & Test(2011年,第312頁),積木遊戲可以培養孩子在用積木構建時解決問題的能力。文中認為這種早期參與數學思維會直接影響孩子初高中的數學能力。此外,在Parks & Blom(2013年,第313頁)中,玩積木的孩子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演算法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觀察、交流、實驗和建築技能的發展。此外,孩子們還可以在與積木互動的同時增加創造性的探索技能(Diana, Piccolo and Joan, 2011,第313頁)。因此,積木遊戲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幫助孩子們解決問題,交流,建立,觀察和創造性思維技能。

在積木活動中,我將使用兩種教學策略來幫助孩子們發展。首先,使用支持策略,即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孩子的學習(Arthur et al, 2018)。在積木活動之前,我會簡單的評估孩子們在遊戲中可以使用的數學。道格拉斯的研究列出了關於數學的詳細信息,例如立方體、字元串和其他可能用於屬性的對象。(2001,第273頁)。同時,我也會觀察孩子們的遊戲活動,發展語言來支持他們的學習。Gavis和Nislev (2016, p. 37)認為,如果教育者能夠有意識地將兒童的數學概念對話與兒童的遊戲聯繫起來,這將有助於兒童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例如,問「你怎麼知道?它和它什麼不一樣?」「你確定?這是一個正方形?我們來數一數它有幾個邊?1,2,3,4,5,6,哦!是六邊形呢!」或者讓孩子們解決問題。教育者、家長或看護者必須使用數學語言,幫助孩子討論和思考數學。(Clements, Germeroth and Sovran 2015,第34頁)。除了教育者的語言支持,我還可以為孩子們提供其他的材料去探索其他的活動,這可能會引導孩子們去學習其他的數學知識。我會用柔和的語氣和尊重的方式與孩子建立一種安全的關係,這對孩子建立一種強烈的身份認同是有好處的(EYLF, 2018)。

第二種教學策略是協同構建策略,促進互動,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雙方都參與互動和思考的互動(Arthur et al., 2018)。例如,當我使用語言支持時,我可以交換其他主題加入block遊戲:「哦,這座橋似乎不適合火車,因為它太短了,讓我再添加一個矩形使它變長」。

。同樣的,Clements, Germeroth和Sovran相信(2015,第34頁)看護者可以提供提示來參與兒童方塊遊戲,並評論或討論形狀。此外,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開始有趣的項目。例如,我可以建議孩子們用磚頭來建一棟新房子:「上周,我的房子被暴風雨摧毀了,你能幫我重做一幢嗎?」「我會畫畫,誰能幫我量一下嗎?」,然後我們將團隊合作。通過探索孩子們的團隊合作,我相信孩子們可以向我展示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與此同時,兒童參與其他社區可以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和幸福感,這將幫助兒童與世界聯繫,幫助他們為世界做出貢獻(EYLF, 2018)。

這就是我對學前數學的體驗和感想,即:數學學習可以從孩子出生開始;教學策略必須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數學學習的內容要有意義;知識應該連接孩子的生活。通過積木遊戲的分析,我更有信心在以後使用它給我的孩子,幫助他掌握更多的數學能力。

後記:

數學教學材料有很多很多,都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里,大家可以在生活中,一起去發現,一起去創造,一起去分享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寶寶的小日子 的精彩文章:

TAG:圓寶寶的小日子 |